亓俊江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課件如雨后春筍般不斷豐富起來。利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日漸成為時尚和潮流,其直觀形象的畫面、優美動聽的音樂等,豐富了語文課堂教學的形式,優化了語文課堂教學結構,擴大了語文課堂教學的容量,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課堂導入設計,不僅能夠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之由被動接受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狀態。我在教《背影》一課時,精心設計了這樣的新課導入:伴隨著舒緩悠揚的音樂,《游子吟》一詩緩慢引入,同時配以母親燈下穿針、翹首遠望等圖片,然后是我的寄語——同學們:世間的情千萬種,只有愛最崇高;世間的愛千萬種,唯有父母之愛最無私。時間的長河可以帶走一切,但帶不走父母的愛。唐朝詩人孟郊的《游子吟》把母親對即將遠行的兒子的愛定格在“臨行密密縫”的形象上。它已深入我們的骨髓,溶入我們的血液。今天,讓我們將目光定格在朱自清父親的背影上,去感受深沉的父愛!——這樣先聲奪人,一下子扣住了學生的心弦,使他們的思維、情感集中到了我所設置的情境中去,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讓學生走進情境、體驗學習,在優美的情境中去閱讀、發現、質疑、思考、探究,領會文章的內容,體會文本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利用多媒體技術媒體播放一段與課文意境有關的音樂、圖像,將學生迅速帶入課文所創設的情境中。如講授《安塞腰鼓》時,我用視頻給學生連續播放鼓手們熱烈奔放的演出場面,黃土高原上人們旺盛的活力,渾厚粗獷的鼓聲,很快吸引了所有學生的注意力,鼓聲里傳出勢不可擋、不可遏制的力量,讓我們看到了西北人的堅強、樂觀、不屈服于命運的可貴精神。在直觀的情景中,對文章的理解,從字面到內涵,層層深入,學生既把語句理解透了,又體會了所要表達的主題,因此提高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領悟能力,得到語感和美感的雙重訓練。
現代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克服時空限制,通過形、聲、光、色等形式,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直觀、形象、具體的視聽文字,這樣有利于學生抓住詩中的詩眼或者含義深刻意義的詞語,反復推敲、理解、體會語言文字的妙處。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的“直”字用得十分絕妙,僅憑教師口頭講解,學生始終難以理解 和體會。課件的恰當運用就能解決了這一難題。課件顯示的畫面上:大漠無邊,長天空闊,在這廣闊的背景上,一縷直上青天的輕煙,以及滾滾的黃河呼嘯著奔騰而去,在河的盡頭,是一輪又紅又大的圓圓的落日。多媒體將古詩中抽象的文字轉化為具體的動態畫面,變枯燥為有趣,使學生的潛能得以更好的開發,個性得到充分發展,使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滿足,多媒體的運用無疑給古詩教學改革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從而使古詩詞的教學因有了多媒體而精彩。
現代多媒體技術介入課堂,以它豐富的多媒體形式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系統,充分展示了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彌補了傳統語文教學的枯燥和乏味,豐富了學生的直觀感受,讓學生在無意識中主動、輕松地接受語文知識。如果語文課堂能恰當運用多媒體技術,就一定能如虎添翼,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語文課堂靚起來,語文教學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