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入黨動機是大學生入黨的內部動力,是甄別黨員質量的重要因素。文章以中山大學南方學院為例,采用訪談法,旨在分析同一名黨員(含預備)在不同發展階段其入黨動機的變化;以及不同個體在同一發展階段,其入黨動機的異同,并結合實際,提出針對性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入黨動機;發展階段
中圖分類號:D262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12-0040-02
一、研究意義
現有相關研究多采用問卷的形式。本研究采用訪談,通過編碼與分析,深入探析當代大學生的入黨動機,以豐富相關領域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質性研究。研究選取了藝創、外文、公管共24名個體進行訪談:6名入黨積極分子、3名發展對象、6名預備黨員、9名正式黨員。
三、研究發現
1.同一黨員/預備黨員情況
(1)同一黨員(含預備)在不同發展階段,其入黨動機呈現動態化。不同階段的黨課培訓、社會實踐等會對個體的入黨動機產生深刻的影響,個體在向黨組織靠攏的過程中,入黨動機會有所完善。
每學期對不同發展階段學生的黨課培訓,使個體思想得以端正,對黨的認識逐步加深,更加清晰黨員的權利和義務等黨內知識(C10、C11、C12、C13、C14、C17);認清了自我身份,明白了黨員的職責(C15)。
個案C24具體說明了自己在成為黨員的過程中,入黨動機的變化:
“黨課培訓對自己的影響蠻大的,使自己由一個懵懂的、充滿私欲的人,蛻變到作為一名黨員。”
積極分子階段:“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政黨,如果我能夠加入這個黨組織,就意味著有機會與許多優秀的黨員接觸?!?/p>
正式黨員階段:“我之所以要入黨,是因為它是一個偉大、光榮的黨,我要為中國的勝利騰飛、為中華民族的強大出一分微薄的力量。”
在成為預備黨員之前,為系內黨建工作做出積極貢獻的C20這樣闡釋:
“(我的)入黨動機是一個動態化的過程,入黨積極分子有一年考察期,然后是發展對象,發展對象階段很短,到預備黨員、正式黨員,我以優秀黨員的標準更加嚴格要求自己?!?/p>
課外的實踐活動,個體有機會接觸到校外的優秀黨員,入黨動機更加端正;在實踐中,自我態度、意識、信念得以升華,黨性修養更加深刻(C21)。實踐活動在潛移默化中教化了個體的入黨動機和黨性修養。
“暑假支教調研活動,接觸到的人、事、物,使自己深刻地了解了黨員的特征和奉獻精神,自己的黨性修養和理想信念更加堅定(C12)。”
“在我具體的實際生活中,我去街道辦辦事,不滿意街道辦員工的工作態度,自己想成為一名態度良好、為人民服務的員工,就寫了入黨申請書,現在是一名預備黨員,自己的態度、意識和動機都得到了升華(C14)。”
參軍入伍作為一項特殊的實踐活動,堅定了C16、C17的黨性修養,完全認可中國共產黨,想盡自己的力量為社會做出一點貢獻(C16、C17)。
(2)主要動因和自我目標在個體整個入黨過程中會更加明確和堅定。大學生在高校學習環境和互動中,形成了對黨的認知[1]:大學生黨員是一種光輝形象,讓學生黨員更加規范自我行為和完善自我形象。
在部隊中入黨的C16回到學校后,成為班級班長,他在整個過程中用心幫助別人,他很享受這種初心和目標。C20和C21詳細闡述了自己在入黨過程中更加堅定了入黨初心:
“剛進入大學的時候,無論是作為團員還是接觸黨務,我都要把事情做好,很多時候我認為在我作為黨員的時候,明確了很多東西,覺得這是我的一種信仰,作為一名黨員要敢于奉獻(C20)?!?/p>
“在生活上,我從大一擔任班長,組織班級各種活動,較大程度地提高了我的交流能力和服務意識;大二擔任學班,能夠為新生解決一系列入學的問題,也對提升自我交流(能力)有一定的幫助。我覺得入黨之后可能會有一個更大的平臺,也算是給我們的黨做一份貢獻吧(C21)?!?/p>
(3)個體的入黨動機不是單個因素造成的,而是多個因素共同影響,并且不斷發展著的。筆者在分析總結中,發現每一個預備黨員、正式黨員,其入黨動機都不是單方面的,而是多方面的。
了解、認識黨的各項知識(C10、C11、C12、C13、C14、C15、C17、C23)。
端正思想認識(C10、C16、C17、C20)。
進行自我實現,自我滿足(C10、C21、C22)。
服務他人的使命感:幫助別人,服務別人(C10、C11、C16、C21)。
受他人的影響。家庭作為個體社會化的最初場域,家庭教育對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
“父母(C11、C16、C17、C19、C21、C22)對我(入黨)有一些期望,他們非常希望我入黨,并引以為傲(C15)?!?/p>
“從祖父那一輩起,家中主要成員基本都是黨員,關于黨的進步書籍也非常多,我從小就看這些書,從孩童起就做了良好的啟蒙(C23)?!?/p>
2.不同個體同一發展階段情況
(1)相同入黨動機。個體所處的環境對其的思想、行為具有重要的影響。家庭作為個體社會化的最初場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工作選擇、升遷的必要條件(C01、C03、C05、C07、C09、C11、C15)、黨員角色的光輝形象和優秀品質(C02、C04、C06、C12、C13、C16、C17、C18、C19、C21、C22、C23、C24)、對黨員的一種崇敬情懷(C16、C22)等是家庭在個體成長過程中給予其的一種潛移默化影響。
黨員身份的光環作用(C06、C07、C14、C22),大學生在高校學習環境中、在社會互動關系[2]中形成了對黨的認知:學生黨員在學生群體中占據很小的比例,黨員身份是其優秀(C12)、先進(C16、C17)的象征。大學生黨員作為高校學生中的先進力量,代表著言行一致、責任、擔當、榮譽,能夠幫助個體發揮自身優勢,引導個體積極展示自我,以及獲得肯定。
“黨員”群體自身的約束力量(C01、C02、C09)、嚴格要求(C05、C08、C10、C20)是大學生想要加入黨組織的另一個重要動機?!包h員”意味著高標準、嚴要求,在當下自由舒適的大學環境中,學生普遍缺乏自我約束能力,成為黨員的一系列過程能夠督促學生變得更加優秀、主動、自覺。
(2)不同入黨動機、他人、環境和社會實踐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影響和改變個體的認知、態度和行為。正向的個人魅力和積極的社會實踐,帶給個體清晰的自我認知、正能量。
家人中是否有老紅軍對個體的入黨動機有重要影響。C04、C11、C13、C17、C23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更加深刻,有足夠的家國情懷和奉獻意識;大學生黨員身份也是一種學習精神、家庭文化的延續;對家人的懷念、尊敬與感激等也是大學生積極入黨的動機。
利他主義情懷作為影響個體精神、行為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樣對個體的入黨動機具有影響。C21、C19、C10、C11、C16很享受幫助他人的過程,以及自我被肯定的滿足,成為黨員使他們有更大、更好的平臺去接觸更多人,幫助更多同學,以實現更好的自我。
3.總結
在同一黨員(含預備)的不同階段,黨課、實踐等的學習,使其入黨動機日臻完善。個體的入黨動機是多方面的,在爭取入黨的過程中,其初衷會更加堅定;不同個體的同一發展階段,其入黨動機存在相同點和不同點,家人的影響、黨員的優秀形象和約束作用是影響其入黨的共同因素,紅軍后代、參軍入伍、利他主義情懷是不同的影響因素。
四、研究建議
1.建立健全黨員培養考察機制,注重多方面考察學生的入黨動機
在現有培養聯系人制度、支部會議討論、全體黨員面試、黨校培訓考試、審批上報公示等制度和程序的基礎上,加強從社會實踐、學習成績、思想匯報等方面對學生入黨動機的考察,嚴把入黨質量觀,形成黨總支書記、副書記、黨務專員、黨務助理、群眾的層級考核體系,全方面考察學生的入黨動機。
2.整體把握黨員發展工作,合理布局黨員年齡結構
現階段,仍存在高年級的學生黨員比例過高的情況,不利于全面開展工作,在實際工作中,基層黨務工作者應當結合實際,有效調整,積極發展低年級的優秀學生,逐步完善黨員年齡結構。
3.開展豐富多彩、符合學生特征的黨建教育活動
基層黨務工作者要抓好黨建促發展,以服務的態度、恰當的理念結合實際,創新黨建活動。
參考文獻:
[1]賈春增.外國社會學史(修訂本)[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2]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
作者簡介:李曉彤(1991—),女,遼寧盤錦人,碩士,輔導員,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青少年社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