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探討大學生自我同情、情緒智力和心理彈性之間的關系,本研究以自我同情問卷 、心理彈性量表CD-RISC、情緒智力量表等自評量表為工具,對某大學共482名大學生進行方便抽樣調查。結果:自我同情、情緒智力與心理彈性兩兩之間均存在正相關;情緒智力在自我同情和心理彈性之間起中介作用。結論:自我同情水平越高,情緒智力水平就越高,且高水平的自我同情和情緒智力會提升心理彈性。
關鍵詞:大學生;自我同情;情緒智力;心理彈性
當代大學生所面臨的學業壓力、人際關系壓力、就業壓力普遍存在于整個大學生群體之中,壓力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密切相關。心理彈性是個體在應對壓力、挫折、創傷等消極生活事件時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或特質。根據現有的文獻發現,心理彈性能緩解壓力對個體心理健康產生的消極影響,因此,在遇到壓力、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心理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而自我同情是一種個體對自己寬容友善的態度或是情緒調節策略,是個體對自己所經歷的痛苦和失敗的經歷不回避,將個體的經歷看作每個人都會經歷的過程,由此減輕個體所體驗到的痛苦。情緒智力是一種知覺與表達情緒,把情緒整合入思維,理解和分析情緒,以及調控自己與他人情緒的能力。同時有研究發現,自我同情和情緒智力分別對提升心理彈性有積極作用,為緩解大學生的壓力,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對象與方法
選取某大學在讀的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本科生作為調查對象,采用方便抽樣法,抽取500位學生發放問卷。最終回收490份,回收率為98%。經問卷篩選,有效問卷為482份,有效率為98.3%。
研究工具
(1)自我同情問卷:本問卷采用的是由Neff編制,由陳健、燕良軾等人編譯的自我同情問卷(SCS),本問卷由26個項目組成,包括6個子量表:自我友善,自我批判,普遍人性感,孤立感,正念和過渡沉迷。總量表的克龍巴赫 Alpha 系數為0.84,重測信度系數為0.89。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克龍巴赫 Alpha 系數為0.82。
(2)情緒智力量表:情緒智力量表英文文版由Wong和Law編制,包括16個條目,采用七點計分,共有4個子量表:情緒調節(Regulation of emotion);情緒運用(Use of emotion);自我情緒評估(Self emotion appraisal);他人情緒評估(Others emotion appraisal)。其內部一致性信度在大學生樣本中,總量表的系數為0.83,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克龍巴赫 Alpha 系數為0.90。
(3)心彈性量表:本量表采用的是由Connor和Davidson編制,由張建新和于肖南編譯修訂的心理彈性量表(CD-RISC),該量表包含25個項目,采用5點計分。中文版心理彈性量表包含堅韌、自強、樂觀三個維度,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91。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克龍巴赫 Alpha 系數為0.89。
二、結果
大學生自我同情的相關分析見表1,大學生的自我同情與情緒智力存在顯著正相關(r=0.42,p<0.01);大學生的自我同情與心理彈性存在顯著正相關(r=0.48,p<0.01);大學生的情緒智力與心理彈性存在顯著正相關(r=0.60,p<0.01)。
在這些回歸分析中,第一步我們以自我同情為預測變量,心理彈性為因變量,回歸分析獲得Beta值0.48,該值顯著(p<0.00)。
第二步,我們以自我同情為預測變量,情緒智力為因變量,回歸分析獲得Beta值為0.42,該值同樣顯著(p<0.00)。
第三步,我們以心理彈性為因變量,逐步引入自我同情和情緒智力為預測變量,回歸分析獲得Beta值分別為0.27、0.28(p<0.00)。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自我同情對情緒智力具有正向預測作用;自我同情對情緒智力具有正向預測作用,當回歸方程中加入中介變量情緒智力后,自我同情對心理彈性的回歸系數值降低。表明情緒智力在自我同情與心理彈性之間的中介效應顯著,并起部分中介作用。從變異解釋量上看自我同情能夠解釋心理彈性23%的變異,當加入情緒智力后,兩者可以共同解釋心理彈性42%的變異。
三、分析
自我同情與情緒智力呈顯著正相關,這與大多數的研究結果一致。研究發現自我同情與情緒智力存在顯著正相關。表明了如果個體可以正確客觀的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缺點,可以有效的提高個體認識和調節自己及他人情緒的能力。自我同情與心理彈性呈顯著正相關。表明了如果個體可以正確客觀的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缺點,可以有效的提升個體面對挫折時恢復的能力。情緒智力與心理彈性呈顯著正相關。這與楊燕和馬會敏的研究結果均一致。表明了如果個體可以提高個體認識和調節自己及他人情緒的能力,可以有效的提升個體面對挫折時恢復的能力。
將學生自我同情、情緒智力與心理彈性進行中介效應分析發現,情緒智力在自我同情與心理彈性之間起了部分中介的作用。自我同情水平高的學生能夠更加客觀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并且接受它,因此自我同情水平高的學生能夠更加理性地對待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合理的調節自身的情緒反應。自我同情水平高的學生也能從大背景下理解自己,因此可以認識并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狀態。所以自我同情可以提升情緒智力的水平。一個情緒智力水平較高的學生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可以認識到自身的一個情緒狀態,并且及時的調整自己的情緒,這可以幫助學生更快的從挫折情景中走出來,從而心理彈性水平也有所提升。因此,我們說情緒智力可以作為自我同情和心理彈性的部分中介變量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 Kristin Neff. Self-Compassion: An Alternative Conceptualization of a Healthy Attitude Toward Oneself[J].Self & Identity,2003(02):85-101.
[2] 陳猛,車宏生,王麗娜等.情緒智力理論的整合:挑戰、依據和方法[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3):14-22.
[3] 席居哲,桑標,左志宏.心理彈性(Resilience)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心理科學,2008(04):995-998+977.
[4] 張淑敏,醫學專科生生命意義感_心理復原力與自我和諧的狀況及其關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
[5] 甘文斌,鄒成錫,王朝雯等.自尊與情緒智力的關系研究綜述[J].新西部(理論版),2014(07):134+139.
作者簡介:姜靈燕(1995- ),女,漢族,浙江紹興人,南寧師范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