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紅豆
摘 要:所謂職業道德,即對人們所從事職業要求有道德情操、標準以及品質。作為一名高校老師,除了授業解惑外,還應當全面提高自身素質,正確把握職業道德與自身利益間的平衡關系。不僅如此,一名優秀的老師還應當以為學生提供高質量教育為己任,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奉獻出自己的力量。作為高校老師,他們的職業道德應該是以學生訴求為主要依據而建立的對其本職教育工作的標準和要求。教師是國家未來人才的輔導者,他們的行為必然影響了對學生的教育,因此他們的職業道德也與社會責任息息相關。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教育事業中各個工作的融合,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使其投入到教育事業中,將高等教育工作順利開展下去。
關鍵詞:教師;職業道德
一、堅持馬列主義,獻身高等教育
高校教師除了授予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應當傳播思想和正能量,對于學生的思想教育是高校教師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為一名合格且優秀的教師,除了給予學生他們需要的知識外,更應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才是高校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素養。因此,高校老師首先應當自身擁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眾所周知,馬列主義自流入中國后一直作為中國的主流思想教育,它奠定了中國共產主義思想道德的理論基礎。而只有教師自己擁有了共產主義信念,明白其中的思想內涵,才能滿腔熱情地投入到教育事業中,幫助國家培養出優秀的人才。所以,馬列主義對于教師的工作有著重要意義,它引導了教師的工作方向,教師可以通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以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實際工作中逐漸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從而加強對于馬列主義的理論修養。事實上,這是個極為嚴苛的要求,能夠做到無私奉獻的教師,必然對他的職業有著極強的事業心、榮譽感以及責任感,而并非喊口號而已。
二、發展學科科學,致力教書育人
高校教師的任務是教育學生,教育學生做人。教書指教給學生新的知識,讓學生了解不一樣的世界,開發學生的大腦,培養學生追求知識的精神。育人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素質,樹立正確的人生方向和觀念,更好的為社會主義建設做貢獻,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兩者相互關聯,缺一不可。老師教育學生知識,學生在這過程中,會慢慢的建立起一個目標。而老師這種育人的教育,又會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創造性,更好的探索未知,反思自身[ 余潮青試論高校的師德師風的建設漳州職業大學學報,2014.8]。所以作為一個老師應該將教學育人的工作完美結合,二者不可丟棄任何一個,任何一個的丟失,都是對學生的不認真,也是對工作的懈怠。是否可以很好的,很自覺的承擔起這份責任,也是判斷一個老師道德水平的標準,它不僅是簡單的教書育人,他有更高的標準,需要花費更多的心血,才可以真正的完成。現在高校教育也處在轉型時期,各個國家都在討論怎樣將傳統型教育轉化為現代教育,如何把簡單的知識傳授轉向智力開發。因此要真正的做好這項工作,就必須深入的探索現代教育的發展規律,勇于探索改革和創新。做到理論與實踐統一起來。要敢于突破與創新。也要積極的學習和借鑒先進的教學成果,適合自己的就運用到教學工作中。平時,要多和同事交流和分享經驗,多借鑒,多學習,多接受,也可以多多傾聽學生的意見,因為這種意見可以更好的提高效率,也更實際,更貼近學生。
創造出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手段。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要很好的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做貢獻,同時教師也肩負著發展科學文化的重擔,要求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也要積極研究和發展科學文化。而在二十一世紀,教師要有堅定的立場,嚴格要求自己,有深厚的專業素養,也要有高尚的品德,成為學生與時代的模范,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手段,更好的提高學生上課的趣味性、積極性,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觀念。
三、加強師德建設,培養“四有”人才
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社會主義新人一直都是新世紀以來我國對公民的要求。“四有”人才的塑造離不開教師的作用,因為他們不僅僅只是傳道解惑的先生,更是人類靈魂的塑造者。教師道德風范如何以及言行談吐,直接影響了下一代青年的質量,同時于民族的整體素質以及社會風氣也有著極大的影響,甚至決定了國家的未來發展。高校教師,首先應當將集體利益放在首位,將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正確結合起來。當自身利益與集體利益和高等教育事業發生沖突時,應當自覺遵守集體利益大于自身利益原則,無私奉獻。另外,教師還應當認識到每一所高校便是一個組織,學校的教育建設以及風評都與教師的工作息息相關。因此,教師應當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關心學校的各項工作,為學校今后的發展出謀劃策。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教育愈來愈為人們所重視[ 章湘平試論師德教育與教師職業規范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6]。同時,我們應當制定出相關政策,保證教師能夠獲得與他們的付出貢獻成正比的物質與精神回報,以此激勵教師能夠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教育建設事業中去,為國家培養出更多“四有”人才,將來回報于社會、奉獻于社會。只有切實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實現其自我價值,才能使其職業道德體系得到完善。
教育是由多個教師共同參與和工作的結果。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各學科之間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相互滲透,呈現出科學向群體化發展的良好態勢。高校教師只有堅守職業道德,在教研工作中充分發揮積極自己的長處,站好每一個崗位,才能真正培養出社會主義的合格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許亨洪.當代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下滑的原因分析及其應對策略理論研究[J].2014(10).
[2] 張朋剛.市場經濟體制下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多元化研究分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5(04).
[3] 趙平.試論高校教師應具備的基本條件與職業道德規范[J].中國科技信息,2015.
[4] 章湘平.試論師德教育與教師職業規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06).
[5] 余潮青.試論高校的師德師風的建設[J].漳州職業大學學報,2014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