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國
送錢送物,不如送個好干部。基層急需優秀干部,但基層條件差、生活苦,沒有吸引力,有的干部不愿去,供需之間存在著矛盾,無法滿足抓基層、打基礎、鄉村振興的需要。為此,要推動優秀干部向基層聚集,應形成下得去、留得住、上得來、干得久的循環鏈,促進他們踏踏實實干一番事業。
樹起風向標,打造創業高地,保證下得去。基層缺乏吸引力,不單單是物質生活條件不佳,更重要的是價值實現空間有限。針對基層“做事條件差,創業舞臺小,吸引力不足”的問題,要立足形成有利于優秀人才向基層流動的比較優勢,全方位強化抓基層打基礎的社會氛圍,將基層作為干事創業主戰場,搞好基礎配套,優化創業環境,保證事業發展和價值實現預期,吸引優秀人才進駐扎根,踏踏實實、甩開膀子干出一番事業。要主打成長感、存在感、成就感這三張王牌,從干部渴望實現自身價值、獲得尊重的高層次需求出發,打造有利于發揮聰明才智、創造自身價值的創業環境,以此來吸引優秀干部。同時,注意避免盲目給待遇、給好處,通過物質條件吸引人才的做法。
筑好新支點,配套政策扶持,保證留得住。基層能否留住人才,政策因素至關重要。特別是在條件較差的基層一線,要想吸引和留住人才,政策更是成為不可替代的條件。針對一些干部到基層“報個到、點個卯,不管做事有多少”的現象,要用好政策杠桿,撬動優秀人才資源,讓其安心、真心、用心、苦心,扎下根來做事,以彌補基層吸引力不強的問題。要采取保留編制辦法,其原身份、崗位不變,并根據在基層表現正常晉升。要落實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給到基層工作的干部留足職級晉升空間,激發其留下來的動力。要向重要工作、項目傾斜,使服務基層和邊遠地區的干部有更多的機會鍛煉。要調整津貼補貼政策,加大對基層工作的津補貼力度,做到越往基層,津補貼越多,形成以基層為重的鮮明導向。
破除天花板,疏通上升渠道,保證上得來。客觀上講,職業倦怠是一種普遍現象,越是缺乏流動的領域,職業倦怠問題就越突出。而基層因流動慢,更是職業倦怠的“重災區”。解決基層有人來、有事干的問題,關鍵在于形成人才有序流動的體制機制。針對基層“天花板來得早,向上走路子窄”造成向上流動阻斷的現象,要在破拆和疏通上下功夫,保證優秀干部既能干得好,也能上得來。要樹立面向基層選人的鮮明導向,將基層工作經歷作為選任和提拔干部的重要條件,重點從基層優秀人才中選拔干部。要破除論資排輩、平衡照顧的套路,加大從基層破格選拔優秀干部的力度,做到“爬臺階不唯臺階”,加快干部成長進步的速度。同時,可加大上派鍛煉的力度,組織基層優秀干部到上級部門掛職,從中發現有培養價值和發展潛力的干部,并作為重點培養對象,既拓展了干部來源渠道,也為人才向基層流動騰出了空間。
完善循環鏈,形成長效機制,保證干得久。抓基層、打基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非朝夕之力,需要久久為功。針對一些地區和單位“一干三兩年,干完就換班”的短期行為,要做好系統化、規范化、長效化工作。要將基層發展建設進一步精準定位,統籌做好優秀人才、富集發展資源、先進技術力量等的配置,形成更為科學的發展架構。要加強對基層一線和邊遠地區優秀人才的管理,做到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相結合、規范管理與人文關懷相統一、共性管理與個性管理相呼應,外加壓力,內施助力,規避其成長進步過程中的風險,保證其有質量、有效率地成長進步。要做好干部循環全鏈條的節點對接及經常性維護工作,協調組織、人事、編制、民政、公安、社保等部門步調一致,為優秀干部循環發展保駕護航,營造優質服務環境,推動大循環不斷向縱深發展。
(作者單位:撫順市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