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政治把關和政治素質考察是第一位的。抓實抓細干部政治素質考察,是著力培養選拔忠誠干凈擔當高素質干部的關鍵之舉、決定之步、可行之徑。必須堅持辯證統一,使干部政治素質考察步入健康軌道。
注意克服對考察對象的“職位說”認識,堅持“上行”與“下效”的統一。有人認為,干部政治素質考察,是針對高級干部而言的,基層干部是“聽吆喝”的,對政治素質要求不高,無關大礙。這種認識貌似有理實則有害。干部隊伍架構是一個上下貫通、融為一體的辯證統一體系,無論哪一職位、哪一崗位的干部都必須具備相應的政治素質,都要經過組織的“政治體檢”,沒有“免檢者”。而且基層干部是黨與群眾密切聯系的橋梁和紐帶,是筑牢黨長期執政最可靠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要堅持“上行”與“下效”的辯證統一,保證各級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堅強有力。
注意克服對考察內容的“代替論”認識,堅持“察德”與“辨才”的統一。德與才是衡量干部素質的兩個重要方面,各有自身特定的要求,誰也不能代替誰。堅持“察德”與“辨才”的統一,在“辨才”中“察德”,看是否具有堅強黨性原則、理論素養、思想品格、優良作風、政治過硬的可靠之才。在“察德”中“辨才”,看是否具有專業素質、專業能力、專業精神,成為本行業本領域有“幾把刷子”的可用之才。如此,才能保證選拔出高素質干部。
注意克服對考察過程的“虛化論”認識,堅持“務虛”與“務實”的統一。有人認為,干部政治素質考察內容抽象、過程虛化、凌空蹈虛,不好把握。其實政治素質是一個人言行、品質、經歷、能力的綜合反映,有跡可循、有蹤可察、有形可辨。政治素質要通過實踐、實干、實績才能體現出來,通過扎實的作風、樸實的品格、厚實的積淀、務實的行為才能彰顯出來。要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追蹤溯源察素質,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觀察干部對重大問題的思考以看其見識見解,觀察干部對群眾的感情以看其秉性情懷,觀察干部對名利態度以看其境界格局,觀察干部為人處事方式以看其道德品質,觀察干部處理復雜問題能力以看其綜合素質。把握客觀辯證方法,堅持務虛務實統一,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
注意克服對考察方式方法的“孤立化”認識,堅持分析與綜合的統一。干部政治素質考察是一個諸因素內在聯系、相互影響的系統工程,應避免方式呆板、手段單一、信息閉塞、渠道模式化。干部政治素質考察系統應是一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開放系統,應是一個既有分析又有綜合,實現兩者有機統一的辯證系統。要把對干部政治素質考察置于一個地區政治生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文環境的大背景下來考量;置于對來自各方面信息的搜集、各渠道情況的掌握、各角度觀察的比較中來分析、綜合、篩選;置于對一個干部成長過程、一貫表現、面對重大問題考驗、艱難困苦磨煉、對待名利權位檢驗中來認證,才能考察得準、考察得細、考察得真、考察得實。
注意克服對考察結果的“偏頗化”認識,堅持“尺度”與“程度”的統一。干部政治素質考察結果的認定必須嚴肅認真、謹慎穩妥,不要輕易而為、隨意定論。要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唯心主義、形而上學,切忌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全盤肯定、全盤否定,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把握好政策尺度,衡量好問題程度,既不無限拔高、多有溢美之詞,無原則吹捧干部、“成全干部”,又不能過度貶低、過度吹毛求疵,挫傷干部積極性。要對考察結果實事求是、尊重實際,作出客觀、全面、辯證的分析評價,得出有尺度、有程度、有可信度、有公信度的科學結論。多談事實,少下結論;多加分析,少貼標簽;多作考察,少定框子,以保證考察結果運用的準確性、合理性。
(作者系遼寧省黨建研究會特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