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學中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指出: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就確定了教育教學的定位: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教育理念 態度效應 重復定律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2-0007-01
教育學中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指出: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就確定了教育教學的定位: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
本校有一名極其難管理的學生,名字叫小宇,嚴重影響了整個班級的課堂教學秩序和班級的日常工作。為了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學校安排非常有經驗的語文老師劉老師負責轉化該生。劉老師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原理,通過分析這名學生在語文學習上的優勢,采取加強學習、轉變觀念,家校聯手、齊抓共管的措施,規范他在課堂上的言行;從情感入手,對癥下藥,喚起他向上的信心;迂回戰術,重復練習,幫助該生養成好習慣,指導他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讓他愛上了語文。
第一,加強學習、轉變觀念,家校聯手、齊抓共管——變頑劣為正常。
教學中,劉老師針對小宇的頑劣,不得不采取特殊的教育方式。劉老師廣泛涉獵各種轉化頑劣學生的書籍,從中找到有效的教育方法。通過學習劉老師深深的知道,要想把這種頑劣的孩子教育好,教師必須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把學生看成是一個不斷發展成長的生命個體,是一個有靈魂的個體,要充分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會健康地成長。
另外,心理學中的態度效應也讓劉老師明白,面對成長中的孩子,老師應該給予其真摯的愛心,要用和藹、可親的態度來面對他們。因為“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也會對你笑。” 在轉化該生的過程中,劉老師還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優勢,雙管齊下,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
小宇作為一名小學生,在與他的交往過程中,劉老師尤為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盡量做到合乎規范,不慍不火。首先,劉老師做通小宇媽媽的工作,請他的媽媽來學校陪讀2周,幫劉老師一起管理他在課堂上的行為,盡量不要讓他在課堂上走來走去,不影響同學們聽講。然后每天一張“反饋卡”用來規范小宇的言行,內容包括課堂聽講、回答問題、團結同學、課間活動等,這張反饋卡每天他要帶回家交給他家長簽字后第二天再交回來。他如果每天表現好,劉老師就給他得A,順便獎勵他一張他最喜歡的汽車貼畫;如果表現不好,就給他得B,不但沒有獎勵,他回到家晚飯還會沒有肉吃,而且這一周家長就會取消帶他出去玩的計劃。于是每天小宇到校,劉老師告訴他這一天要做的事;課間,指導他和同學們正常交往;課上,經常提問他會回答的問題;課外活動,和他一起聊天。他們兩個聊天的內容包括:小宇喜歡吃的食物,小宇喜歡玩的玩具,小宇喜歡看的課外書和電視劇,小宇喜歡的歷史人物……。慢慢地小宇走出了無拘無束的自我,能以正常的行為對待別人。日復一日,劉老師和小宇以及他的家長三方共同努力,歷經一年多的時間,小宇終于有了可喜的改變:上課認真聽講,學會了與同學們交流溝通,作業按時完成,成了老師和同學們喜歡的好學生、好同學。
第二,從情感入手,對癥下藥,喚起向上的信心——變頑劣為愛學。
在教育小宇的過程中,劉老師讀了《尊重教育新理念》這本書,他對:“賞識你的學生,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欣賞孩子的長處,肯定他們的每一個細微進步,讓他們不斷體驗成功的喜悅,找到學習的快樂和自信,并真誠地幫助他們,那么,奇跡就會發生!”這樣幾句話的理解更深了。劉老師告誡自己,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教育教學中,因為他面對的是有著豐富情感的孩子,而不是裝載知識的機器!
在轉化小宇的過程中,劉老師深刻體會到:頑童缺的不是批評而是表揚!表揚的力量絕對是無窮的,因為任何一個人都渴望被肯定和鼓勵。
針對小宇在語文學習中表現出來的優勢:
(1)課堂上敢于發言,想到什么說什么——樂說。
(2)樂于做老師的小幫手,例如:檢查背不過課文的同學,幫助同學發作業、幫助作業出錯的同學改錯等——樂幫。
(3)積極參加語文實踐活動,例如:朗誦、書法等——樂學。
(4)樂于表現自己的獨特之處——樂思。
劉老師采取了以下措施,引導他逐步學會學習,愛上學習。
課堂上劉老師認為他會回答的問題,一定讓他起來回答,答對了給他肯定的鼓勵,如果答錯了,不批評他,鼓勵他下次想好了再回答。這樣時間久了,小宇學會了認真聽講。
為了讓小宇課下有事情做,劉老師安排他負責督促班里一個書寫速度慢的學生寫完作業后及時交作業,同時再給他安排一個課文背誦慢的學生,讓小宇負責檢查他的課文背誦。這樣,小宇每天上完了課,就會知道干什么,找到了自己在班里的價值所在,學習勁頭十足。
小宇喜歡朗誦和寫字,劉老師就平時注重讓他在課堂上朗讀課文,課下練習經典誦讀,寫字課上引導他注意字的間架結構、筆順規則。這學期,小宇的書寫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并且主動報名參加了區里組織的首屆朗誦比賽,取得了三等獎的成績。
小宇愛思考的特點淋漓盡致的體現在他積極主動的做《閱讀訓練80篇》上。為了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小宇讓他的家長給他買來《閱讀訓練80篇》,每周自己給自己規定必須按時完成2—3篇。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他的閱讀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他也養成了愛讀書、愛思考的好習慣。
第三,迂回戰術,重復練習,養成好習慣——變頑劣為規范。
劉老師總結過小宇犯錯的特點:錯改得快,持續時間短。反復犯錯是頑童的特點,在教育小宇的過程中,劉老師深知:不能和他針鋒相對,要采取迂回戰術,順勢而教。劉老師是這樣引導他的:人的一生中做點錯事是必然的,關鍵是從中吸取教訓,以后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每個人都是在不斷地犯錯中吸取教訓成長起來的。這種順水推舟的方式不但不會引起小宇的逆反心理,還可以順勢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他樂于接受劉老師提出的好的建議。
劉老師認真學習心理學中的重復定律,懂得了:重復練習,才能養成好習慣。因此劉老師允許其反復犯錯,但是要求小宇在平時的學習中要重復練習課堂常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盡量把犯錯誤的周期延長。劉老師跟小宇“約法三章”:如果一周之內認真完成作業,專心聽講,不與同學打架,就讓他當組長,負責一個小組的作業的收發。這一章程,對他來說,就像是一道圣旨,儼然是一個“小檢察官”,他就覺得自己獲得了至高無上的榮譽一樣,每天認認真真履行著來之不易的“職責”。這樣,小宇每天就安靜、自律了很多,猶如一只忙碌的小蜜蜂在采集學校生活的芬芳。
參考文獻:
[1]董薇.趕走“鏡子效應”帶來的苦惱.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1(12).
[2]鄭小蘭.改變一生的60個心理學效應.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11).
[3]陳錢林.尊重教育新理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0).
作者簡介:
宋金鳳(1970年1月-),女,漢族,山東省淄博市人,大學學歷,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