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內涵和基本要求,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靈魂。構建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模式——“分組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載體。
◆關鍵詞:素質教育;靈魂;分組教學;全面發展
實施素質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質、實現現代化的需要,是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方向。那么,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呢?
一、明確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內涵和基本要求,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靈魂
數學文化素養主要包括數學基礎知識的基本技能與數學思想方法;數學學習心理素養包含學習數學的情趣、主動性、習慣和意志力;智能開發包含探索能力、閱讀數學課本的能力、質疑能力、類推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口述表達能力、綜合計算和解題能力、求異思維能力及創造力等;思品素養包含理想、道德、審美以及辯證唯物主義觀念等;群體性是指要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發展性是指數學教學要著眼于發展學生的特長。
因此,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
二、構建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模式——“分組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載體
課堂是一個特定的空間,構成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是學生、教師和教材。班內學生總是存著一些差異,而在教學中如果用同一目標來要求全體學生,必然與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學習可能型不相適應,他們的發展就會受到影響。為此,在課堂中實行與各層次學生的學習可能性相適應的,著眼于促進學生在各自原有基礎上不斷提高的教學模式,這就是分組教學。
第一,在課堂教學中承認差異性,實行因材施教。施教時采用各種方式,創設各種機會,讓每一個學生在課上的每一分鐘都積極有效地參與學習,達到各得其所的目的,而不要過多地拘于完成規定的教學進度。
練習的設計可分成幾個層次,即基礎練習(仿練),靈活練習和綜合練習(提高練習)。基礎練習可以讓那些學習比較吃力的學生去做,讓他們仿照教材的示范題去理解本節課最基礎的知識,并當堂反饋矯正,主動防范后進生于既生之前,而不被動地取消后進生在已生之后;靈活練習可以讓那些學習程度較好的學生去做;而綜合練習的目的在于讓學有余力的學生不斷提高邏輯思維和應變能力。以教學“歸一應用題”為例,教師出示這樣的一道題:紡織廠一臺織布機4小時可以織布320米,照這樣計算,要織7200米布用幾小時?這道題的類型完全于例題相仿。如果再加上一個條件,“要織7200米布,用6臺這樣的機器多少小時可以織完?”就變成了一道較靈活的一題多解的“雙歸一”應用題。讓學生根據自己學習能力自主選擇題型,有的學生選擇的是基礎練習,在做完之后鼓勵他們做一做靈活練習題。但對于那些做基礎練習都感到吃力的學生,教師要在他們身上多花費時間和經歷,給予點撥幫助和鼓勵,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雖然都是“歸一”類型應用題,但不同的起點和難易度,對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具有挑戰性。在課堂教學中,既要面向全體,又要面向局部;既有統一活動,又區別對待。這就是優化教學方法的一種較為適當的教學策略。
第二,分組合作學習。教學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學生之間思維差異就是一種可供開發利用的教育資源。在教學過程中,努力使各層次學生個展所長,相互彌補,相互幫助,形成合作學習的氛圍。在實踐中,可把全班學生編成若干個小組(一般由座位周圍相鄰的4人編為一組),小組成員由不同層次的學生組成,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互相合作,解決學習中的某些課題,達到各層次學生互補的效果。還以“循環小數”這節課為例,上文中學生所提出的三個問題很快便能討論出結果,使不同層次學生都有所獲。
分組合作學習不但可以提高水平,還可以培養學生樂于助人,相互悅納,團結合作的精神,促進各層次學生都能得到較好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要努力形成一種機制,促使全體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發展。
三、教書與育人相結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旨
1.增強教書育人的意識
首先,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增強思想品德教育的意識,提高精神品質素養教育的自覺性。其次,深入挖掘小學數學教材中的精神品質素養教育的因素,明確教育的內容和要求。例如,我國領土遼闊廣大,東西相距約5000千米,南北相距約5500千米,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我國的長江是世界上第三大河,長6300千米。在講“百分數的認識”時,引用這樣的數據:“中國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積7%的土地,養活了占世界上21%多的人口。”簡單的兩個百分數,自然地進行了國情教育、人口教育。還可以通過介紹祖沖之在1500年前計算出圓周率π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比歐洲早1000年,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滲透生活實踐活動的教育
由于數的產生和發展依賴于人的實踐活動,數學中的一些概念和運算方法與實踐密切相關,數學概念的形成不單是由于客觀世界本身存在著量的規定性,還取決于人們測量、計量、度量和操作實踐,因而在概念教學時,密切聯系實際,向學生滲透一些“實踐第一”的觀點。
3.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結合課堂教學,教師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認真的學習態度,獨立思考、不畏困難的精神,養成計算仔細、思考認真、書寫工整、檢驗一絲不茍、聽講聚精會神、答問井井有條,以及課前自覺預習、課中主動參與、課后及時復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明確小學數學教學的指導思想是著眼素質、加強基礎、培養智能、重視德育、發展個性,教學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全面地、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展,從而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創造。
參考文獻
[1]姚齊梅.小學數學課堂實施的幾點體會[J].新課程.
[2]張文芝.小學數學課堂素質教育實施方略[J].學生之友.
[3]黃文輝.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素質教育的實施[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作者簡介
付曉輝(1974—),男,襄城縣麥嶺鎮人,大專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工作于麥嶺鎮中心學校,主要致力于小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提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