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理實踐能力是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讀圖能力是地理實踐能力的基礎。注重培養學生觀察地圖的能力,教會學生閱讀各類地圖,進而把地圖和地理知識結合起來在地理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初中地理教學要在不同類型的圖的教學中教給學生不同的讀圖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
◆關鍵詞:讀圖能力;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
《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明確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并要求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落實到學科教學中去。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包括人地觀念、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能力等四個方面。地理實踐能力,即地圖技能,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讀圖、析圖、繪圖和用圖能力。“地圖是地理學的語言”,“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所有地理知識都可以在地圖上表示出來,因此,在地理教學中,讀圖技能如同一把金鑰匙,觀其“圖”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明其“理”,學生只有會讀圖,掌握了一定讀圖技能,才能進一步分析、運用地圖,并逐步建立起有確切空間概念的知識系統。可見,注重培養學生觀察地圖的能力,教會學生閱讀各類地圖,進而把地圖和地理知識結合起來在地理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下面以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一章為例,談談筆者的看法與做法。
初中地理用于地理學習的地圖主要有兩種。一是反映地理事物分布的圖,如《地形和地勢》一節中的“中國陸上主要山脈的分布圖”,反映的是中國主要山脈的分布情況。二是反映地理現象分布規律的圖,如《氣候》一節中的“中國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反映的是我國1月平均氣溫分布的規律。不同類型的圖,讀取信息的方法有所差異。
一、讀反映地理事物分布的圖,強調“一看山脈走向,二定具體方位”(以教材圖2.6“中國陸上主要山脈的分布”為例)
首先,在“中國主要山脈分布圖”上,按照走向分別讀出我國主要的東西走向、東北—西南走向、西北—東南走向、南北走向的山脈以及主要的弧形山脈,并用不同的色筆將它們按走向描出來。
然后,讀出它們的準確位置。
東西走向的山脈主要有3列(主要包括5條山脈):由北向南依次為天山—陰山、昆侖山—秦嶺、南列為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多分布在中國東部,主要也有3列(主要包括7條山脈):由西向東依次為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臺灣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主要分布在中國西部,著名山脈有兩條:阿爾泰山和祁連山。
南北走向的山脈主要有兩條,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分別是橫斷山脈和賀蘭山脈。
弧形山系由幾條并列的山脈組成,由基本上東西走向轉為南北走向與橫斷山脈相接,其中最著名的山脈為喜馬拉雅山,分布在中國與印度、尼泊爾等國邊界上。
總之,這類圖要著重強調讀圖不能雜亂無章,要根據圖的實際情況,按照一定的順序,一步一步地進行讀圖,培養學生有序讀圖的能力。
例如:讀“我國局部山脈分布”圖時,第一步,看山脈走向:一條東北—西南走向,兩條東西走向。第二步,定具體方位:圖示地區為我國中部地區。第三步,得出結論:圖示山脈由北向南依次為陰山、太行山、秦嶺。
二、反映地理現象分布規律的圖,強調“一看圖名,二看圖例,三找規律”(以教材圖2.13“中國1月平均氣溫分布”為例)
第一,指導學生看圖名,知道這幅圖表示的是中國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
第二,對照圖旁邊的氣溫數值表(圖例),讀懂圖中線條代表的含義以及線條代表的氣溫數值。
第三,對比不同緯度城市的氣溫差異。從圖中讀出海口、北京、漠河的氣溫,由南向北依次為16、-8、-28,我國最北的漠河鎮與最南的海口市氣溫相差44℃。
第四,分析得出結論,我國1月南北溫差大,南方溫暖,越往北氣溫越低。
總之,讀這類圖要以幫助學生掌握地圖的基本知識,熟悉圖表語言,明確有關概念為前提,指導學生掌握讀圖的基本步驟,最終引導學生在面對一個陌生的反映地理現象分布規律的圖時,不僅要能讀出圖中代表地理現象的線條含義,同時還能讀出線條數值變化所反映的地理現象分布規律。
以上只是以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中有關圖為例談讀圖能力的培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接觸地理學習的第一節課開始,不斷強化學生熟悉地圖,掌握地圖基本知識,采取多種方式培養學生讀圖的興趣和時時記住從讀圖入手學習地理的習慣,并從中體驗由此帶來的學習樂趣,感受地理學習的成就感,不斷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持之以恒培養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
[2]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
[3]吳琦.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J].學周刊,2011,(14).
[4]杜偉.地理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略談[J].試題與研究,2010,(13).
作者簡介
梁敏(1987.07—),女,民族:漢族;籍貫:陜西省安康市;學歷:本科;職稱:二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