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芊芊
同飲一江水,共贏新時代。中國與湄公河五國之間的人才交流早已有之,但瀾湄合作機制為這種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嶄新而廣闊的平臺。瀾湄國家的國情不同,發展程度存在差異,在高等教育、職業教育、職業培訓等人力資源開發能力上正呈現互補優勢。
職校獻技 “魯班工坊”走進瀾湄
在柬埔寨金邊,新落成的瀾湄職教培訓中心暨柬埔寨“魯班工坊”含機械加工技術、機電一體化、通信技術3個實訓中心,18間實訓室,1600多臺(套)設備,實訓臺和學習島布局完全按照中國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的“理訓一體化”概念設計。與清一色中國先進制造裝備一同引入的,還有中國職業教育的實訓教材、教學管理理念和技術等級標準。
目前,該實訓中心已面向柬埔寨社會民眾、企業員工全面展開教學培訓,培訓內容為數控加工、電工、液壓氣動、物聯網、通信網絡管理等專業技術技能。柬埔寨國立理工學院校長本·費林介紹說,這是當地最先進的職業教育培訓中心,匯聚了機械加工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和通信技術3個當地最急需專業的最先進硬件設備。
為了讓實訓中心真正運轉起來,中德應用技術大學曾派出多批教師接力赴柬擔任實訓中心指導教師。教師團隊的組建基于具體實訓需求,參考中國的職業培訓技術標準,按照初級、中級、高級三個技術難度劃分。針對柬埔寨人力資源現狀,中國教師團隊共開發6個技術工種,編寫了13本培訓教程。教材的中英文版本初稿已完成,后期將翻譯成柬文等其他國家語言。
這并非是“魯班工坊”首次參與瀾湄人力資源開發合作。2016年以來,中國天津職業教育機構以魯班的“大國工匠”形象為依托,在泰國建成了中國首個境外“魯班工坊”,全方位探索并初步輸出職業教育優質資源。而“魯班工坊”的作用也絕不僅僅是職業教育的單向輸出,如今,泰國“魯班工坊”已從最初的國外培訓上升到兩國學歷教育的互認,泰國每年派出留學生及教師赴天津的職業技術學院學習。今后,雙方的人才可以自由流動于兩國企業之中,為中泰合作創造出更多的機會。
泰國姑娘黃彩美,受益于“魯班工坊”赴中國學習后,對自己的就業也有了新規劃:“在泰國,出來工作的女孩子不多,而有專業技能與特長的更少。我想在中國一邊工作賺錢,一邊學習中文與英語。中國畢業生的工資要比泰國高很多,而且,我學好了本事和中文、英語,今后回到泰國,對自身的身價也是一種大大的提升。”
企業有崗? 校企融合邁開步子
2017年,在中國云南民族大學瀾湄國際職業學院國際招生工作進行之初,其辦學定位便吸引了一些社會企業的關注——該校致力于打造具有國際視野、高端引領、多元辦學、錯位發展的綜合應用型學院,培養以瀾湄區域發展需求為導向,專業基礎扎實、實踐能力突出、綜合素質較高的應用型人才。
在云南省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工作部的翁兵看來,一方面職業院校可與企業共建技術中心或工程中心,研發引領行業和社會的新產品、新工藝和新設備;另一方面,職業院校可為企業培養定制化人才,解決企業發展用工問題。
云南省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靜則顯示出更為主動的態度:讓企業與院校合作,搭建產、學、研相結合和校企高度融合的平臺,把人才培養、專業建設、職業培訓、實習基地建設、人才招聘和就業等內容制度化、固定化等,都在她的設想之中。張靜認為,這樣可為瀾湄次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儲備力量。
2019年4月,當瀾湄國際職業學院(緬甸萬寶分院)在云南民族大學和萬寶礦產(緬甸)銅業有限公司的合作下揭牌成立,人們看到,在瀾湄人力資源合作領域,校企融合的步子邁開了。
據悉,萬寶礦產(緬甸)銅業有限公司的蒙育瓦銅礦項目自投入運營以來,為緬甸合作方創造了巨大收益,為當地創造了6000多個直接就業崗位。初期,瀾湄國際職業學院(緬甸萬寶分院)將主要面向企業緬籍員工和周邊村民提供不同層次的職業技能課程。待時機和條件成熟后,該分院將在緬甸開展學歷教育,從而成為集學歷教育、職業培訓、語言培訓和文化交流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院校。同時,瀾湄職業教育基地(緬甸萬寶基地)將為當地專業技術人員提供繼續教育的學習機會,瀾湄職業教育聯盟將整合相關資源為當地產業發展、瀾湄合作提供人力資源保障。
瀾湄育才? 人力資源開發正當時
伴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中國與湄公河五國的人力資源合作交流培訓逐步發展,涌現出的成功典型和模式還有很多——紅豆集團、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與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三方共建培訓中心,至今已累計培訓中柬員工2萬余人次;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服務中國高鐵“走出去”戰略,為印尼、泰國和老撾等國家培養高鐵國際化人才;南方電網公司與湄公學院合作,通過組織培訓班的形式對瀾湄地區電力行業的管理者、從業者等進行了富有特色的培訓,不但使受訓者掌握了相關的專業技術、技能,而且還起到了增進交流和相互理解的作用,為各方達成互通互利的共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018年1月,瀾湄合作第二次領導人會議發布《瀾滄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動計劃(2018-2022)》,明確提出“加強職業教育培訓,支持在中國設立瀾湄職業教育基地,在湄公河國家設立瀾湄職業教育培訓中心;推動瀾湄國家高校合作,鼓勵高校間開展聯合培養、聯合研究和學術交流,探索建立學分互認互換制度”等具體要求。此外,人力資源開發合作的任務還包括瀾湄合作框架下各個層面和領域的交流合作、聯合研究、能力建設和經驗交流分享等。
“隨著瀾湄合作從培育期進入成長期,各合作領域深化和拓展過程中,對人力資源支撐的需求日益迫切。”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公共管理與人事制度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苗月霞說。
“中國在互聯網、航空、教育、高端制造等諸多方面擁有先進的技術、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的人才,可以幫助瀾湄各國培養專業技術人員,促進區域互聯互通建設。”云南民族大學瀾湄國際職業學院院長尹世堂說,“聯合開展人才培養,也有利于帶動中國裝備、技術、標準和工程服務走出去。”
·聯系編輯:2533430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