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俊豪
2019年6月28日,第二屆中國—東盟工業設計與創新論壇在中國廣西柳州成功舉辦。繼首屆論壇的“智造”之后,“創新”成為本屆論壇的關鍵詞,創新既是工業設計發展的重要因素、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根本要求,也是深化中國—東盟合作的推動力。
本屆論壇匯聚了來自中國與東盟多個國家的眾多政商界代表及著名設計師,他們在演講或采訪中都表達了“合作促進創新發展”的聲音。
柳州:希望有更多機會與東盟國家合作
柳州是廣西最大的工業城市,現已形成以汽車、機械、鋼鐵為支柱,多種產業并存的現代工業體系。柳州還是中國唯一擁有一汽、東風、上汽、重汽等四大汽車集團整車生產基地的城市,年產汽車253萬輛,中國10部車當中就有一部來自柳州。然而,長期以來受惠于工業優勢的柳州發展到今天,跟其他工業城市一樣,面臨著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挑戰。因此,柳州市對工業設計的發展非常重視。柳州市委書記鄭俊康在論壇致辭中說道:“柳州推進三大建設——建設現代制造城,打造萬億工業強市和西江經濟帶龍頭城市,離不開工業設計與創新。”
柳州市委常委、副市長郝興國在論壇上向本刊記者介紹,在工業設計方面,柳州主要做了如下工作:首先是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引導工業設計發展;其次是營造一個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以實現項目主體、人才、服務“三個集聚”。通過這些舉措,推動工業設計產業發展,進而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
而舉辦中國—東盟工業設計與創新論壇正是柳州市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匯聚項目和人才等資源的務實之舉。“我們搭建這一平臺的目的就是要加深與東盟國家工業設計的交流、互動,能夠更好地找到雙方合作的切入點。另一方面,我們也想鼓勵柳州市工業設計方面的機構能夠主動地‘走出去,為東盟國家的工業發展提供我們的服務,對接他們的需求,實現互利共贏。希望通過搭建論壇這樣的平臺,將來有更多的機會與東盟國家合作。”郝興國說道。
東盟政商界:與中國合作空間非常大
“創新的本質是復雜多樣的。我認為,一個國家不能獨自主導創新生態系統的演變。正因為如此,雙邊或多邊伙伴關系平臺的興起,有助于培育和加速創新。”泰國科技部國家創新局局長班叻·猜拉達納在論壇致辭中道出了合作對于創新的必要性。
新加坡企業創新中心執行主席馬成信博士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也明確表示,資源短缺一直是新加坡工業設計發展的短板,而柳州市資源豐富、又處于產業轉型升級中,兩地的合作空間非常大。
新加坡擁有悠久的工業設計歷史,1961年就設立了具有指導工業創意設計職能的“工業研究部門”。發展到今天,新加坡已經營造了一個充滿活力的設計生態系統。國際設計委員會(ico-D)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新加坡在2007年就擁有1.1萬家專業設計公司,產業增速多年超過新加坡GDP增速。即便如此,新加坡對加強工業設計與創新的國際合作仍然持有極大的熱情。
“我們可以把新加坡的經驗跟你們分享,你們學習的弧度就會縮短,很快就能實現加倍的成長。最重要的是,新加坡是進入世界的一個跳板,我們希望可以通過合作把柳州這個有動力、有創新空間的城市帶向世界,把外面的投資者、創新人才、重要概念引進柳州。”馬成信博士對記者說道。
而在論壇達成廣泛共識、深化合作愿景的同時,中國與一些東盟國家在工業設計方面的合作已經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班叻·猜拉達納向本刊記者介紹,在工業設計方面,中泰之間有著多種形式的合作,比如泰國政府已經與中國科研機構(中科院在泰國曼谷設立的一個創新中心)達成合作,雙方將共同投資于兩國工業設計創業與人才交流方面的事業,這些合作有效提升了泰國工業水平、生態住房等各領域的綜合實力。
“我相信中國在全球創新環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希望通過這個論壇能夠深化我們之間的合作,為我們的經濟建設帶來更豐碩的成果。”班叻·猜拉達納說道。
設計師:創造者連接在一起能學到更多
與政商界人士相比,設計師身處設計工作的“一線”,他們對于工業設計的合作與創新有著自身獨特的理解。
2018年,在舉辦首屆中國—東盟工業設計與創新國際論壇時,洛可可創新設計集團(LKK)就把社會化產品設計平臺“洛客”辦到了柳州,試圖把全球,尤其是東南亞的設計師引進柳州,與柳州當地的制造能力結合,打造創新產品。“我們的目標是什么?我們其實真正希望通過這個論壇連接創造者以及所有和創造相關的機構,共筑一個跨國界的創造者平臺,一起用設計創新、想象力、未來數字基礎設施來打造屬于我們的美好世界。”洛可可創新設計集團(LKK)創始人兼董事長賈偉說道。
著名的“東盟建筑設計師”丹尼爾·特倫斯·于則表示論壇的確給中國和東南亞的不同設計師提供了相互學習的寶貴機會。“作為一個菲律賓人,我覺得,我們國家正處于一個非常需要學習的階段。我很開心菲律賓與中國現在的關系良好,菲律賓也正在對中國開放。我很期待兩國之間技術的交流與交換,也期待著我們國家能學到更多的東西,從而提升各方面的實力。”丹尼爾這樣說道。
·聯系編輯:267153652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