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chu A. Villanueva
目前,數字經濟、創新和全球價值鏈正處于一個極速變化的階段。每天關于新興技術、服務和產品的報道層出不窮,給人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可能和無法預見的挑戰。這些創新技術,很有可能會撬動整個東盟,帶動一些弱小國家的發展。倘若東盟國家想尋求更大的機遇,他們則需要在國際、地區和國家規則的支持下,促進數字工業化,縮小數字鴻溝,避免陷入發達國家常見的發展不平衡的陷阱。當然,一些不合理的規則也會令東盟國家的發展優勢蕩然無存。
在此形勢下,東盟國家積極推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成員國就電子商務領域制定具有約束力的條款。2015年2月,RCEP貿易談判委員會審批通過一項關于建立電商工作組(WGEC)的提案,旨在商討并確立RCEP中關于電子商務的章節。雖然協議及談判內容屬于機密,但某些草案細節仍被披露,其中包括該電商工作組的“職權范疇”。被披露的草案表明,日本在RCEP中提出并推動的電子商務文本,基本照搬了“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中的內容。
RCEP中的新電子商務條款不涉及“自由貿易”,也幾乎不涉及實體商業。同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一樣,其目的是為了保護和鞏固行業領先者的壟斷。更重要的是,擬議的這項全球性新規定還鞏固了科技巨頭在各領域的主導地位,包括數字技術、基礎設施、服務業、大數據以及21世紀的“新石油”行業。由此可見,東盟經濟體將有可能陷入依賴壟斷者的風險,一些人稱之為“數字殖民主義”。
大型協議中的電子商務條款
在一些大型協議中,與電子商務相關的章節或附件實際上都體現了美國科技行業的要求,它們利用主導企業的力量對發展中國家的數字工業化以及可靠、實惠的全球價值鏈設置一些障礙。“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服務貿易協定》(TiSA)、RCEP、日本與歐盟簽訂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協定》和WTO提案內容都有所涉及。
在這些規則下,一國政府無法阻止在其國內經營的外國服務供應商轉移或處理離岸數據,包括個人或商業信息。同時,這些規則也未明確提到離岸數據的“儲存”,這一局限性被視作一種“利用電子手段影響貿易的行為”。根據TiSA第2.2條內容,運營商只能提出“和商業活動有關”的海外數據轉移需求。在其他協議里,如TPPA的第14.2.2條,該需求則被用來保護搜索引擎和數字市場運營商以及保險、旅游、在線教育和采礦等行業的數據輸出。
例如,泰國政府無法阻止一家在泰運營的澳資私立醫院將泰國患者的健康數據轉移到國外;印尼政府也無法要求一家美資采礦企業只在印尼境內保存安全記錄或庫存等數據;因為納稅的原因,優步(Uber)公司不能在馬來西亞存儲當地交易的財務記錄。當個人和商業信息數據在海外(包括云端)被處理時,它就離開了數據主體的控制范圍。持有數據的公司可以選擇存儲庫,即便它不知道存儲服務器的國家及其所使用的消費者隱私制度。一旦數據轉移至海外,政府可能將無法管控數據的使用、濫用或銷售,除非其能夠在協議適用的國家監管范圍內,提供能強制執行的許可證或技術標準。
除此之外,美國在TiSA中進一步提出,以電子方式提供內容服務的供應商不能獲得更多的優惠待遇,因為該項內容是在本地進行創建、制作、出版、簽約、委托及首次進行商業用途的,或者其創作者、制作人、開發人員及所有者都是當地人員(TiSA, 第10.3條)。此項規定是為了防止中央或地方政府利用優惠政策來支持本土公司開發內容服務,或要求利用當地知識和文化內容來優化服務質量。這一限制顯然是針對娛樂、應用程序和游戲行業,但它同樣也影響了教育、咨詢和研發等服務業。
東盟國家所面臨的挑戰
近期學術界有論文指出,包括東盟國家在內的發展中國家被視作新一代大型協議中的規則執行者,而非制定者。這些所謂通過系統研究而制定的規則,是為了保證已占據主導地位的主體(主要是美國公司)可以繼續壟斷源代碼、數據和數字技術、設施。該篇論文的作者Parminder Jeet Singh提醒道,數字化對地緣經濟和地緣政治的影響,與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層面看待數字現象的方式之間,存在明顯的不匹配,這將導致發展中國家陷入新的國際經濟關系中,且被排除在制定全球數字規范和政策的行列之外。
至關重要的是,東盟成員國需要足夠的時間和靈活度去制定合適的國家和區域監管框架,團結一致推進整個東盟的數字工業化。該框架需大致包含以下內容:綁定技術轉讓和強制公開源代碼,以鼓勵國內基礎設施和供應商的發展;實現數據保護和數據本地化,設立合資企業,利用當地設施提升國內產能;培訓熟練的IT人才;承諾為技術開發和基礎設施提供財政援助,彌合數字鴻溝,推動電子商務的發展。
發達國家在RCEP中最新提出的規范制度,實際上并未考慮東盟國家的上述權益。如果東盟成員國要維護其監管主權和政策空間,把握21世紀數字革命帶來的機遇,就要在這些新規則下堅持自己的立場。
·來源:《外交官》
·編譯:羅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