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強 黃麗君 孔方南 趙靜 盧艷春 羅培四 周婧


摘要 為探究廣西蘋婆病蟲害狀況,以便有針對性地提出有效的防治方法,于2016—2018年對廣西南寧、憑祥、天等、大新、龍州不同地區蘋婆病蟲害進行系統調查。結果顯示,在廣西地區危害蘋婆的病害有2種,包括煤煙病、炭疽病。蟲害有22種,其中以飾邊裂木虱、褐色象鼻蟲、黃帶小葉蟬為主要蟲害,危害程度為嚴重,桃蛀螟為中度,其他蟲害危害較輕。
關鍵詞 蘋婆;病蟲害;種類調查
中圖分類號 S436.6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13-0141-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3.043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Investigation on the Species? and Hazard of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Sterculia nobilis Smith in Guangxi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disease and insect pest situation of Sterculia nobilis Smith? in Guangxi and put forward effective control methods, a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on the disease and insect pest of Sterculia nobilis Smith?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Nanning, Pingxiang, Tiandeng, Daxin and Longzhou in Guangxi from 2016 to 2018. There were 22 kinds of insect pests, among which the main insect pests were wood louse, brown weevil and yellow leafhopper.The degree of damage was serious, the peach borer was moderate, other insect damage was? light.
Key words Sterculia nobilis Smith;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Species investigation
基金項目
廣西區直屬公益性基本科研項目(GXNYRKS201714,GXNYRKS20 1804);廣西創新驅動發展專項基金項目(桂科AA17204045-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860533)。
作者簡介 楊志強(1981—),男,廣西桂林人,農藝師,從事熱帶亞熱帶優稀果樹資源研究。
收稿日期 2019-01-02
蘋婆(Sterculia nobilis Smith)為梧桐科蘋婆屬常綠果樹,種仁富含淀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多酚、氨基酸、微量元素[1]等。成熟的種仁直接煮熟即可吃,也可用于烹飪[2],因其煲湯口感上佳,近幾年來頗受消費者的追捧。早期市場供應的蘋婆果主要以野生采摘為主,產量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隨著蘋婆果在市場上走俏,果農們開始意識到蘋婆果的潛力,并開始嘗試向科研院所、種苗公司尋找優質種苗進行大田規范種植。
隨著蘋婆種植面積的擴大,蘋婆病蟲害的發生也越來越多,當病蟲害發生極為嚴重時,導致蘋婆產量下降、品質變差,對蘋婆產業造成巨大影響。當前有學者對蘋婆繁育技術[3-4]、種子營養分析[1]等方面進行研究,極少學者對蘋婆病蟲害進行系統研究[5-6]。為此,筆者于2016—2018年對廣西蘋婆幾個主要分布區進行系統調查,了解廣西蘋婆病蟲害的種類和危害程度,旨在為該地區蘋婆病蟲害的防治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地點及對象
調查區為103°39′~111°44′E、21°41′~23°55′N的桂西南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溫熱多雨,有利于各種動植物的生長。由于桂西南為喀斯特群山地貌區,小氣候豐富,地區環境差異也較大,選取南寧市、憑祥市、天等縣、大新縣、龍州縣5個市縣調查蘋婆病蟲害種類及發生情況。龍州縣是廣西蘋婆的主產區,也是蘋婆野生資源最豐富的地區,選取龍州縣的龍州鎮、上降鄉、八角鄉、水口鎮、彬橋鄉、下凍鎮6個鄉鎮作為重點調查區。
調查對象為蘋婆和假蘋婆,其中蘋婆以苗圃、果園、街道綠化、自然分布的野生群落為調查對象,假蘋婆以苗圃砧木苗、野生群落植株為調查對象。
1.2 調查方法
調查于2016—2018年進行,病蟲害易發季節(開花、結果期)每30 d調查3次,其他季節每30 d調查1次。分別在南寧、憑祥、天等、大新、龍州5個市縣選取生態環境不同且具有代表性的蘋婆進行調查,將果園、苗圃、街道、村屯作為調查區域。對果園、苗圃采用5點法或“Z”字型法,調查30株;城市街道綠化隨機抽取30株作為樣本調查;一般村屯自然分布的蘋婆多以野生植株為主,群體數量較少且分散,對村屯蘋婆采取全面調查,并將所有調查的蘋婆做好相應的標記。計算每種病蟲害的危害程度,危害程度的計算及分級參考王永芬等[7]的計算方法。
病害(蟲害)危害程度分級:“﹢﹢﹢”表示嚴重,危害面積占全葉(果、莖等)面積的50%以上;“﹢﹢”表示中度,危害面積占全葉(果、莖等)面積的20%~50%;“﹢”表示較輕,危害面積占全葉(果、莖等)面積的20%以下。
1.3 標本鑒定
病害:在實地拍照,采集標本裝袋帶回實驗室后,并將病原制成切片,在顯微鏡下觀察,根據危害癥狀、標本與病原孢子類型查閱相關病害鑒定書籍[8]、文獻,鑒定病害。
蟲害:在實地拍照危害癥狀,捕捉成、幼蟲及卵帶回實驗室,在顯微鏡下觀察,依據《中國昆蟲生態大圖鑒》《中國木虱志》《昆蟲分類檢索表》[9-11]等參考書籍,將蟲害鑒定到種。
2 結果與分析
2.1 蘋婆病害種類與發生程度 由表1可知,危害蘋婆的病害有2種,其中煤煙病中度危害,炭疽病輕度危害。煤煙病伴隨木虱危害同時發生,主要發病期為4—6月,在高溫高濕以及大量含糖分泌物的情況下,發病率相對較高,嚴重影響植株的光合作用。防治過程中,應與蟲害防治同步進行,減輕煤煙病危害。
2.2 蘋婆蟲害種類與發生程度
將調查過程中采集到的昆蟲標本進行整理,共鑒定出蘋婆蟲害22種(表2)。由表2可知,廣西蘋婆發生的蟲害中,飾邊裂木虱、褐色象鼻蟲、黃帶小葉蟬危害嚴重,桃蛀螟中度危害,其他害蟲危害相對較輕。
(1)飾邊裂木虱。飾邊裂木虱(Carsidara mar ginalis Walker)屬半翅目裂木虱科,主要以若蟲和成蟲危害葉片、葉柄、嫩梢、花序。1年僅發生1代,以卵越冬,越冬卵多產于枝條基部、節痕或疤痕附近。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若蟲孵化,若蟲聚集葉柄基部危害,同時分泌大量白色蠟絮,多時蠟絮成團似棉花。3月下旬至4月中旬為若蟲危害高峰期,白色蠟絮覆蓋枝條、葉柄基部、花序,布滿樹體,隨風飄揚形如飄雪。4月下旬至5月初若蟲蛻變為成蟲,聚集在枝條、葉柄葉片取食汁液危害,致使花序干枯、葉片黃化脫落、枝條干枯。同時排放一些分泌物,其分泌物含有糖分且具有很強的附著性,極易招致霉菌寄生。
(2)褐色象鼻蟲。象鼻蟲 (Merus sp.) 屬鞘翅目象鼻蟲科,種名未知,尚未查閱到關于該蟲的報道,對該蟲所屬種還在進一步飼養鑒定中。該害蟲偏好幼苗危害,對種苗和大田新植小苗危害較大。2—8月均可看到該蟲危害,其中4月中下旬有個產卵高峰期,成蟲在嫩梢上先用喙挖一個洞,沿著嫩梢從下往上鉆蛀,形成一縱列的孔洞, 然后產卵于嫩梢的內部,并流出大量透明黏稠液體,黏稠液體干后,固著在孔洞周圍,同糞便一起堵住產卵孔。一個孔洞一粒卵,卵后15~25 d孵化為幼蟲,其幼蟲自上而下啃食枝梢髓心,致使嫩梢枯死,嚴重時致使植株頂端枯死。頂端枯死、側芽叢生是該蟲危害的顯著特征。
(3)黃帶小葉蟬。黃帶小葉蟬(Tenerrima)屬同翅目葉蟬科。成蟲呈乳黃色、體小,多生活在喬木或灌木上。黃帶小葉蟬以成、若蟲群集于蘋婆嫩梢及葉背,吸食汁液,消耗寄主營養,使葉片變黃、卷曲,蟲口密度大時整株葉片變黃、卷曲、焦枯甚至脫落。蘋婆抽新梢期間,受黃帶小葉蟬危害,新出嫩梢呈叢枝狀甚至枯死,嚴重影響蘋婆的正常生長,對蘋婆生產構成了威脅。
(4)桃蛀螟。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 (Guenée)]屬鱗翅目螟蛾科害蟲,俗稱蛀心蟲、食心蟲。主要以幼蟲蛀食蘋婆果實,引起早期落果,或將種仁吃空,同時在果內排泄糞便,對果實、產量和品質造成嚴重影響。一年發生多代,幼蟲在樹干基部皮縫、落果中過冬。翌年4月中下旬化蛾并產卵,5月上旬有幼蟲開始危害果實。近年來發現該蟲危害有加重趨勢。
3 結論與討論
通過近3年對蘋婆的調查發現,廣西蘋婆有病害2種、蟲害22種,其中煤煙病、飾邊裂木虱、褐色象鼻蟲、黃帶小葉蟬、桃蛀螟為主要病蟲害。廣西蘋婆煤煙病的發生近3年來越來越和嚴重,煤煙病的發生與主要蟲害飾邊裂木虱的發生密切相關,在調查的5個市縣地區均有此發現。為此,在防治煤煙病的同時必須對木虱進行防治。在所調查的苗圃、種植基地、公路綠化帶以及村屯自然分布的野生蘋婆群落處均發現有飾邊裂木虱危害,且該蟲危害有專屬嗜好性,喜好危害蘋婆、假蘋婆,但不危害周邊其他植物。飾邊裂木虱喜群聚吸食植物汁液危害,同時伴隨著分泌大量白色棉絮狀物質,覆蓋在葉柄、葉片、嫩梢頂端和花序上使之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導致葉片枯黃脫落、嫩梢枯死、花序干枯脫落。因其發生覆蓋廣、繁殖快、危害大的原因,當前飾邊裂木虱已成為危害蘋婆的主要害蟲,防治不當會給蘋婆造成巨大損失。對該蟲的防治,建議在3月中下旬,園中出現少量白色棉絮狀蟲體時,采用45%高氯毒死蜱EC加洗衣粉進行噴霧防治。桃蛀螟幼蟲食量大,常在蘋婆果莢內流竄啃食種子,造成空莢、爛莢、霉莢,對蘋婆產量造成巨大損失。近3年來,該蟲發生越來越嚴重,有成為主要害蟲的趨勢,在田間管理過程中應重視該害蟲。在蘋婆種子灌漿初期,5月上旬噴施一次5%氯蟲苯甲酰胺微乳劑預防,20 d后再噴施一次,可有效控制該蟲危害。褐色象鼻蟲以幼蟲蛀食蘋婆髓心危害,造成主枝枯死,側芽叢生,該蟲多發生在苗圃和大田新植小苗上,是一種新蛀梢害蟲,其具體的種名尚不知,還需進一步鑒定。
參考文獻
[1] 任惠,周婧,李一偉,等.蘋婆種子營養及抗氧化活性[J].植物科學學報,2013,31(2):203-208.
[2] 黃麗君,盧艷春,徐冬英,等.蘋婆的栽培現狀及發展對策[J].中國熱帶農業,2014(3):36-37.
[3] 黃麗君,徐健,楊志強,等.假蘋婆砧木嫁接蘋婆試驗初報[J].中國南方果樹,2017,46(2):124-126.
[4] 楊志強,周婧,徐健,等.不同接穗材料對蘋婆嫁接的影響[J].中國南方果樹,2016,45(1):77-78,81.
[5] 趙秀芳,趙彥杰.優良園林綠化樹種蘋婆的繁育及栽培管理[J].林業實用技術,2008(8):51-52.
[6] 韋持章,楊志強,周婧,等.5種殺蟲劑防治蘋婆葉蟬的田間藥效試驗[J].中國園藝文摘,2016(1):44-45,53.
[7] 王永芬,陳娟,張翠仙,等.云南干熱河谷區潞江壩香蕉主要病蟲害發生調查[J].熱帶農業科學,2018,38(3):87-92.
[8] 呂佩柯.中國現代果樹病蟲原色圖鑒[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
[9] 張巍巍,李元勝.中國昆蟲生態大圖鑒[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
[10] 李法圣.中國木虱志:昆蟲綱 半翅目(上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11] 湖南省林業科學研究所.昆蟲分類檢索表[M].長沙:湖南省林業科學研究所,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