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藝俠 楊明杰 吳尊睿 楊薈 徐婷

摘要 應用型本科專業建設和現代水利事業發展對水利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基于水利行業人才需求特點,針對水利類專業知識面廣和實踐性強等特點,通過理論知識學習、專業認知實習和專業技能實訓3個模塊,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強化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在學生實習實訓中的作用,提出應用型水利人才專業技能實訓方案,通過專業認識實習、生產實習頂崗鍛煉等實踐環節,實現產學研相互結合,從而提高實習實訓教學效果,為水利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校企合作實踐基地建設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 水利人才培養;校企合作;專業技能實訓;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S-01;G642.0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13-0278-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3.084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raining Mode for Hydraulic Talents with Applied Ability
Abstract With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specialt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water conservancy, there are some new requirements for training of hydraulic talents.We constructed an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which included theoretical knowledge learning, professional cognition practice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based on the character required of hydraulic talents. Strengthened the rol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the students training, put forward the skills training program,improved the training effect by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of post exercise practice,realized the industrycollegeresearch combination,so as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and practical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the model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Key words Training of hydraulic talent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Teaching reform
基金項目
安徽省高等教育省級振興計劃項目“水務工程專業新專業建設”;皖江工學院重點研究項目“綠色校園非常規水源綜合利用研究”;皖江工學院本科質量工程項目“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
作者簡介 遲藝俠(1979—),女,陜西韓城人,副教授,博士后,從事水利工程研究。
收稿日期 2018-12-20;修回日期 2019-01-02
高等學校的職能是培養人才、發展科技、服務社會,高校人才培養歸根結底是人才培養模式問題,即“誰”“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培養”的問題。面對水利行業巨大的競爭壓力,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水利人才已成為各水利院校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陳楚[1]針對我國水利人才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進水利人才培養機制的建議。蔣水華等[2]從“學科聯動、師生互動、國際驅動、企業牽動”4個方面著手討論了拔尖創新型水利人才培養途徑及方法。王美生等[3]分析了水利行業中等層次人才培養的途徑與方法,在分析應用型水利人才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中等層次水利人才培養方案。崔德芹[4]研究了新形勢下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才培養模式。
孫興民等[5]圍繞創新水利人才培養模式,提出要構建以基本技能與專業技能培養為主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體系。鐘亮[6在分析水利專業傳統實踐教學體系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卓越水利人才培養“基礎實踐+綜合實踐+創新實踐+社會實踐”的4層次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姜艷等[7]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培養目標定位與特色等方面分析了水利類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
盧孔寶[8]以校內生產實訓基地為依托開展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訓教學改革研究,在應用型工程人才培養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王龍等[9]認為培養工程師是水利人才培養的靶心,應用能力是工程師培養的關鍵,復合是工程師努力的方向。
目前,我國水利人才的現狀是總量規模較大,但高層次人才相對不足,技術人員知識和能力技能單一,專業知識面較窄,現代化水利人才培養氛圍不濃等。沒有科學合理的培養計劃難以真正落實應用型水利人才培養。應用型水利專業人才的培養應主動適應水利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從水利工程實際需要出發,有針對性地構建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強化崗位知識的學習和運用;加強以操作技能、實習實訓等為主的實踐環節,形成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培養計劃。
1 應用型水利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構建
課程體系的構建是人才培養的關鍵。教學內容上應從行業角度和職業標準要求著手,實現課程內容和職業標準對接的課程體系,即將職業資格標準和行業技術規范納入課程體系,使學生通過學習專業課程能夠較容易考取相應職業資格證書[10];教學過程中應針對水利行業人才需求,通過工程實訓仿真模擬、項目驅動等方式,制定與生產實踐對接的實踐體系。
通過網上調研,對比分析了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和南洋理工大學3所學校在水利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的特點,值得借鑒的經驗有:①學制4年,總學分均在180個學分左右,實行模塊式教學;②極為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加強與高校或研究院所的交流與合作,學生大都可以自行決定實習時間地點,在校內外聯系自己感興趣的指導教師與研究課題;③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④學生實習經歷與評語對就業的影響很大,所以學生都非常重視實習或利用假期從事與專業相關的短期工作,以積累工作經驗。國內各水利相關專業高校的培養方案中,課程學分總數多介于150~180個,其中專業課程設置上差別較大,實踐教學環節(含兩課實踐、社會實踐)多在30~40學分。課程體系存在以下問題:①專業實踐教學在課程體系中的核心地位還不夠突出,總學分的比例偏低;②缺乏多層次系統化的實踐體系;③實踐教學形式較傳統,學院與企業聯合開展實踐教學的力度不夠,學生深入水利企業的機會相對較少。
為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水利人才,在課程體系的構建上,應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既重視對學生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又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創造能力的培養,同時兼顧部分學生進一步深造的需要,使學生能夠在夯實基礎、拓寬知識面的基礎上,深化專業知識教育和實踐能力培養,為學生的自主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見圖1。
理論基礎包括公共基礎、專業基礎和專業核心課程三大類。要求學生通過理論課程的學習對水利工程計算、工程材料、工程結構、工程施工、工程管理各個環節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具備一定層次的應用能力。
專業認知貫穿大學教育全過程,既包括入學時的專業教育,寒暑假的專題社會實踐活動,測量學、水力學等專業基礎課的實習實驗,也包括承上啟下的專業認識實習,逐步引導學生了解專業學習內容和發展方向,增強對水利工程的感性認識。
專業技能實訓包括專業課程設計、暑期專項實踐鍛煉、專業創新訓練、畢業設計和生產實習等環節。每個模塊均要求學生以實際工程項目為載體,邊學邊做,學以致用,實現學生各項專業技能和崗位綜合能力的培養。
2 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在專業實踐中的作用
水利行業具有工科專業的突出特點,要求從業人員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和團隊精神,這就要求學校培養目標和水利行業需求對接,針對性地培養應用型水利人才,校企合作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途徑。如何建設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并有效發揮其人才培養功能顯得尤為重要。
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具有承擔學生專業認識實習、專業技能單項實訓、綜合任務實訓、畢業設計和頂崗實習等多方面的功能。
第一,實訓課程中采用“案例教學法”或“項目教學法”,模擬真實的水利工程任務,將一個完整案例合理地分解成若干模塊,并結合相應知識點進行詳細講解和具體實踐,使學生在深入理解理論知識的同時,強化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
第二,聘請企業專家為學校兼職教師,在共同指導學生實訓課題研究中,企業專家與校內專業教師相互交流學習,優勢互補,在理論與實際能力方面得到提高,從而形成教學隊伍人才優勢,同時也為雙能型教師的培養提供平臺。
第三,實訓過程中可根據項目難易程度、學生技術特長與興趣愛好等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層次、不同興趣、不同就業需求學生的要求。
同時,學生在實訓基地全方位地學習各類專業技能,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要現狀,根據自己的不足能對自身的學習計劃重新進行規劃。
探索與建設多功能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建立以實習、實訓和就業為目標的實踐教育基地,通過與實訓基地緊密合作,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革新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產學研相互接合,相互滲透,達到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贏的局面。
3 應用型水利人才專業技能實訓方案
實訓方案的基本構架是由各實踐教學環節及其相互關系決定的,系統的實踐教學主要包括:課程實驗、課程實習、認識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和生產實習等部分,應用型人才培養中還應加入暑期實踐鍛煉、創新競賽訓練、企業實習等實踐環節。通過多方式實訓夯實理論基礎,拓展知識視野,培養科學思維方法,提高實踐動手能力。具體專業技能實訓方案分為以下4個階段。
第一階段:指導學生通過暑期社會實踐,初步認識水資源、水環境、水問題和水工程,了解專業學習內容及發展方向、企業文化、管理內容等,使學生對水利企業有一個初步認識,激發學生學習專業課的興趣,初步擬定大學職業生涯規劃。
第二階段:在課堂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入開展課程實習和專業認識實習,通過專家講座和現場參觀學習,了解我國水利工程建設及水資源綜合利用的方針、政策及發展趨勢,熟悉水利樞紐的組成與總體布置,理解各種水工建筑物的類型及作用,增強對水利工程的感性認識,為專業課程的學習做好準備。
第三階段:通過創新實踐鍛煉,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提高實踐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學校水利知識競賽、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等活動,通過創新訓練實踐提升學生知識創新能力、動手實操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第四階段:按專業導向和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選擇相關水利企業從事生產實訓活動,由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擔任校外指導教師,學生在學校聯系導師和企業導師的共同指導下完成畢業設計。這種培養模式以實際工程為對象,校外指導教師可向學生傳授實踐經驗,培養學生真實工作環境下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通過企業鍛煉來提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實現與未來崗位的無縫銜接。同時水利企業參與水利人才的培養過程,不僅使學生接觸生產一線,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而且還可使學生受行業文化熏陶,實現學校、學生和企業合作三方共贏的良好局面。在生產實習環節中可以采用頂崗實習的方式,如學生進入水利工程施工現場從事監理工作,不僅可以學習工程的設計思路、施工要點及注意事項,還可以在工程管理等方面得到全面的鍛煉。
4 結語
水利現代化的發展離不開具有創新意識的應用型水利人才。在應用型水利人才培養過程中應有針對性地制定人才培養計劃,轉變教學觀念、改革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逐步實現由注重知識傳授轉向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注重大綱教學轉向注重學生創新創業需求教學,傳統講授式教學轉向師生研討式教學,為加快水利改革與發展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應用型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 陳楚.堅持以人為本探索創新型水利人才培養機制[J].人民長江,2009,40(7):94-96.
[2] 蔣水華,潘嘉銘,宋固全.拔尖創新型水利人才培養途徑及方法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17,26(6):27-31.
[3] 王美生,歐陽球林.應用型水利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2):15-16,18.
[4] 崔德芹.新形勢下水利水電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3,22(4):27-30,56.
[5] 孫興民,路梅,王慶河.突出工學結合創新水利人才培養模式[J].河北水利,2008(11):31-32.
[6] 鐘亮.卓越水利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教學研究,2016,39(4):100-104.
[7] 姜艷,龔文峰,王笑峰.水利類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11):146-148.
[8] 盧孔寶.基于校內生產性數控加工實訓教學改革探索:以浙江水利水電學院為例[J].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15,27(2):95-98.
[9] 王龍,楊蕊,龔愛民,等.復合應用型水利人才培養目標內涵的遞進思考[J].高教學刊,2017(3):156-157.
[10] 趙景芬. 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水利人才培養體系研究:以遼寧水利職業學院為例[J]. 遼寧高職學報, 2016,18(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