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亮
摘 要: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這是每一名教師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尤其是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如何建立起師生間課堂上教與學的聯動,自新課改以來,一直是廣大教師們廣為熱議的話題。毋須諱言,在多年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出現了很多我們不愿看到的問題,以教師為中心的一言堂、教學模式的單一、師生間互動性的欠缺以及學生主體地位的被漠視等等,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存在具有很大的普遍性。這些問題的存在,既降低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又削弱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需要小學語文教師予以認真的反思,并努力探討改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策略。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改善策略
學校是匯集知識的海洋,課堂是學生學習的港灣,要真正實現以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發展的目標,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成長的天地,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應該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小學語文教材的特色,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這樣方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小學教學是國民教育序列中最基本的教學內容,小學教學效果的優良與否,對后續教學業績的取得具有深遠的影響。僅從這個層面來看,小學教學就堪稱是國民教育序列中的一塊基石。然而在多年來一味追求學生學習成績的應試教育壓力下,在教師、家長、甚至是在學生間都形成了為學習而學習、為考試而考試的僵化學習風氣。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本應具有生動的鮮活性,小學生們也正處在語言的成長期,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本應呈現出來的是豐富多彩的歡聲笑語,但是在應試教育不良教學風氣的感染下,當下的很多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課堂氛圍沉悶,教學內容也千篇一律,這就極大傷害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有些學生甚至還可能因此而產生厭學的情緒。當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突出表現為以下這樣幾個方面:
(一)以教師為中心
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方式由來已久,這種教學方式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歷史淵源,在歷史上對于推進語言教學的發展也曾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方式中,其教與學的基本方式是教師講學生記,教師在課堂上具有絕對的主導地位,學生的課堂學習鮮有自主思考問題和表達不同觀點的機會,學生的思維被局限在了教師的教學模式之內。而在“小時代”,學生的思維活動是非?;钴S的,正處在成長的發育期,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一言堂”式的教學,顯然不利于對學生智慧的啟迪,或者說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思維的激發。所以,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不但影響了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鑒于語文學習的基本功效,甚至還會影響到學生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
(二)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重視
在我國2011年出版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曾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由此來看,要發揮出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就需要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但是在當前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由于應試教育思維模式的長期存在,教師出于對考試成績的追求,為自己面子的好看,在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基本上都沒有對小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基于應有的重視,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一以貫之的以理論知識講解為重點,而學生為了應對考試,也只好死記硬背。
(三)教學模式單一
關于教學模式的定義,主要指的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睆慕虒W模式的定義來看,教學模式結構框架突出的是教學模式應從宏觀上把握教學活動整體及各要素之間內部的關系和功能,而教學活動程序則應該顯示的是教學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從這個定義所表述的內涵來看,教學模式并不是單一的,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究竟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模式,應視實際教學情況而定。但是當前的實際情況卻是,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們至今仍大都采用傳統的單一化的教學模式,多年來從不考慮對傳統教學模式的革新,以至于多年來課堂學習氛圍毫無生機,這就使得處在多動年齡的小學生們,自然也無法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課堂學習上來。
(四)缺乏互動性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互動性,對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能夠產生非常大的幫助。通過師生間教與學的互動,教師與學生之間可以彼此交換想法和建議,彼此增進情感交流,從而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主動性,教師當然就可以從中收到事半功倍的課堂教學效果。這是因為,小學生的思維活動在他們這個年齡段是異?;钴S的,很難長時間的將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這時,如果教師的課堂教學再沒有互動性,那么學生的注意力就會開小差,這樣一來,不僅教師的教學目標沒有達成,學生對學習的內容也不可能全面掌握。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缺乏互動性,在當前的很多學校都有存在,具有很大的普遍性,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增加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互動性,對于提高其教學效果是大有裨益的。
二、改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策略
(一)重視啟發式的講解教學
講解教學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常用方法,作為一項沿用了很久的課堂教學方法,近年來有人對此提出了質疑,認為講解過程過多的擠占了學生的思考時間,降低了學生學習中發現探索的機會,對開啟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不利。對此,筆者以為,講解教學并不是單純的講解、單一的講解,講解教學的重點應在于啟發而不是敘述,換言之即學生遇到疑惑時、或者是當學生憑借自己的思維無法悟出“個中滋味”時,啟發式的講解教學就可以引導學生、或者暗示學生悟出其中隱含的道理。因此,理應予以重視。
(二)加強師生間的語言互動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加強師生間語言的互動,不僅能夠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還能增加師生間的情感,并且還有利于教師掌握不同同學在學習上存在的差異及產生差異的原因,教師進而可以借此有計劃、有針對性的改進教學方式方法,使學生們通過課堂學習對語文教學的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與此同時,通過師生間語言的互動,教師還能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給學生以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們切身感受到自身主體地位的提高。
(三)將課堂教學目標生活化
按照新課改精神,課堂教學目標應該包含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樣三個方面。將課堂教學目標生活化,就是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把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樣三個目標與學生實際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換言之,即教師的課堂教學要能夠體現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精神,不再把對知識的掌握作為考核學生的唯一標準,因此,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融入素質教育的元素,要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能力。
(四)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現代化的信息技術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入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不僅能夠整合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還能豐富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增加課堂學習氛圍的鮮活性,增加學生課堂學習的代入感和獲得感,從而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場所,使學生充分領會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淺談改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與方法[J]. 慕紹艷.中國校外教育.2017(25).
[2]淺談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更精彩[J]. 孫惠平.課程教育研究 2014年21期.
[3]淺談如何構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J]. 朱量.新課程(教師) 2010年05期.
[4]創設情境,讓小學語文課堂充滿鮮活的想象[J]. 孫孝麗.新課程(小學).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