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竣 楊旭 龍文軍 陳潔
摘要 基于在貴州省納雍縣陶營村的實地調研發現,本土品種“瑪瑙紅”櫻桃經濟效益較好,受到當地政府和農戶的青睞,其推廣、銷售等環節的手段和模式得到不斷創新。在此基礎上,對本土品種“瑪瑙紅”櫻桃的選育過程和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梳理,總結了其成功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繼續強化政府的產業公共服務能力、增加科研投入、探索櫻桃的深加工、推動品牌建設和推廣和繼續加大旅游開發力度等針對性政策建議。
關鍵詞 “瑪瑙紅”櫻桃;本土品種;產業發展;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 S-9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13-0220-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3.066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The Operation and Success of Local Cherry Species—Based on the Research on“Agate Red” Cherry in Nayong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Abstract Based on research, the thesis found that a species named “Agate Red” cherry, local to Taoying Community, Nayong County, Bijie City, Guizhou Province, generates sound economic benefits.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farmer households support the growing of the species and constantly blaze new trails in the methods and models of its extension and marketing. In view of the above, the thesis keeps a record of the breeding process and sectoral development of the “Agate Red” Cherry and summarizes success experience and challenges ahead. Based on that, the thesis proposes targeted policy suggestions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of governments public service capacity to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increase of research investment, research on intensive processing of cherries, building and publicity of brands and continued development of cherrybased tourism.
Key words “Agate Red” cherry;Local species;Sectoral development;Development strategies
基金項目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2018年重大調研課題;農業部種植業司課題(492318)。
作者簡介 李竣(1986—),女,山東昌邑人,助理研究員,博士,從事集體經濟、農村組織與制度研究。*通信作者,研究員,博士,從事農村綜合發展、產業經濟研究。
鳴謝 課題調研得到貴州省農委、畢節市納雍縣厙東關鄉政府和陶營村村委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謝。
收稿日期 2019-01-17
近幾年我國櫻桃(Prunus avium L.)消費量猛增[1-2]。櫻桃進口總量由2011年的1.12萬t上升到2017年的10 188.53萬t,增長約9 096倍。櫻桃的國內產量由2014年的3.45萬t上升到2016年的70萬t,增長約20倍,躍居為世界第一大甜櫻桃生產國[3-4]。但市場上銷售的品種主要為“美早”“紅燈”“早大果”“薩米脫”等國外引進品種[3,5-6],本土品種較少。2018年百鄉萬戶調研貴州組在納雍縣陶營村的調研發現,貴州省區域范圍內本土櫻桃銷售良好,其中表現最佳的為“瑪瑙紅”品種。在過去十多年間,“瑪瑙紅”櫻桃(“Agate Red” cherry)已經成為陶營村的支柱產業,并逐漸向一二三產融合的農旅一體化發展。因此梳理陶營村“瑪瑙紅”櫻桃產業的發展歷程和現狀,總結其成功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政策建議,對其他本土農產品尤其是特色農產品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1 “瑪瑙紅”櫻桃簡介
“瑪瑙紅”櫻桃是由納雍縣農牧局農藝師徐富軍發現的一棵整株變異植株培育而來的新品種。與傳統的珍珠櫻桃相比,這個品種顆粒大、顏色好、果柄長、無大小年,年年豐產,口感基本無酸度,更適銷。 在徐富軍示范帶動、政府推廣和群眾自發的合力下,陶營村全民種植“瑪瑙紅”櫻桃,面積超過533 hm2,2016年全村“瑪瑙紅”櫻桃產值達2 268萬元。厙東關鄉達2 000 hm2,納雍縣則達3 333 hm2,畢節市則達10 000 hm2,樹苗還銷往包括貴州在內的10個省份。該棵整株變異櫻桃后來被稱為“母親樹”,徐富軍本人被稱為“‘瑪瑙紅櫻桃之父”,而厙東關鄉享有“‘瑪瑙紅櫻桃之鄉”的美譽。
1.1 選育過程和市場反應
1990年,徐富軍響應納雍縣政府“科技人員留薪留職領辦創辦四園三場”(茶園、果園、菜園、藥園,豬場、牛場、雞場)的號召,到陶營村領辦納雍縣總溪園藝廠。1996年櫻桃采摘季節,徐富軍在3 000多株櫻桃樹中發現一株“與眾不同”的整株變異櫻桃。這棵櫻桃樹的果子,顆粒大、顏色好、果柄長、易采摘,取名為“紫色櫻桃”。2年觀察期后,1998年嘗試了0.33 hm2的嫁接和壓條試驗田。1999年增加約0.09 hm2的不同海拔對照組。2000年試驗田擴大到0.53 hm2。試驗發現該品種海拔1 500 m以下均可種植,且產量無大小年,年年豐產,果實口感基本無酸度,保質期更長。2003年初次掛果,產量為1 000 kg,全部被遵義水果批發市場的銷售商以9元/kg的價格收購。當年收購價格是當地普通櫻桃(珍珠櫻桃)的3倍,并在后來幾年不斷攀升,到2009年達19元/kg。在銷售過程中,徐富軍偶然發現四川也有“紫色櫻桃”這個名字,2005年4月,將“紫色櫻桃”改名為更體現該品種特征的“瑪瑙紅”櫻桃。
1.2 品種認證和榮譽
2012年12月“瑪瑙紅”櫻桃經貴州省農作物品種委員會審定為一個新的櫻桃品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2013年獲得畢節市優質農產品稱號。2013年獲得“畢節櫻桃良種選育與優質栽培示范”稱號、“貴州省農業豐收獎”一等獎、“貴州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2017年通過貴州省林木良種審定。而徐富軍本人也先后獲得納雍縣科技推廣先進工作者、“貴州省先進工作者”“畢節地區百名模范”“全國科普示范帶頭人”和“納雍縣扶貧攻堅十大標兵”等榮譽稱號。其2006年創辦的“納雍縣萬壽‘瑪瑙紅櫻桃有限公司”被分別認定為貴州省“第五批農業產業化經營省級龍頭企業”和“第五批省級林業龍頭企業”。
2 陶營村“瑪瑙紅”櫻桃產業現狀
2.1 露地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經濟效益較高
在徐富軍的示范帶動下,當地政府和農民均從“瑪瑙紅”櫻桃上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一方面當地政府采取資金、苗種、化肥、基礎設施建設等多方面措施推廣和支持瑪瑙紅種植。另一方面當地村民逐漸看到“瑪瑙紅”櫻桃的經濟效益,開始自發種植。陶營村“瑪瑙紅”櫻桃的發展過程分為如下4個階段:①2004—2005年,當時村民擔心種植“瑪瑙紅”櫻桃3年內沒有收入和糧食,種植積極性不高。針對這種情況,2004年納雍縣政府以免費發放樹苗和種植補貼的形式推廣“瑪瑙紅”櫻桃,在保證使用農家肥種植櫻桃樹苗3年以上的條件下,按照每個樹坑(80 cm3)30元的標準補貼農戶。2005年納雍縣扶貧辦把櫻桃產業作為扶貧產業,整合了相關資金購買“瑪瑙紅”櫻桃樹苗,繼續免費發給農民。2006年政府以貸款貼息的方式支持農民購買“瑪瑙紅”櫻桃樹苗和擴大種植面積,陶營村大約有20戶使用了貼息貸款。當年,陶營村累計種植面積達到133.3 hm2。②2007年,納雍縣針對“小土地開發項目”出臺文件支持開墾荒山種植瑪瑙紅,允許農民自愿開墾偏僻或地勢不好的小塊荒山,但必須先種櫻桃樹再砍除雜樹雜草。在政府多項政策推動和徐富軍瑪瑙紅基地的帶動下,村民種植“瑪瑙紅”櫻桃的積極性逐步提高。此時,全村700多戶種植瑪瑙紅超過333 hm2,只有70~80戶沒有種植。到2008年,陶營村幾乎全部土地改種“瑪瑙紅”櫻桃。③2013年,政府相關部門給退耕還林規劃區的農戶無償發放樹苗,并提供1.83 kg/株的有機肥料補助。陶營村通過退耕還林工程又增加33 hm2種植面積。④2016年,貴州省水利廳安排了資金專項,在櫻桃規模種植區安裝了滴灌設施,解決陶營村“瑪瑙紅”櫻桃缺水的問題,幫助其提高產量和品質。到2017年,陶營村共種植“瑪瑙紅”櫻桃533.3 hm2,除了建設用地、宅基地、基礎設施用地等,幾乎都種植了櫻桃。甚至由于陶營村土地已經全部種植瑪瑙紅櫻桃,土地流轉費用較高,所以陶營村約有十幾戶村民到外地甚至外省承包土地種植櫻桃。在此過程中,“瑪瑙紅”櫻桃逐漸成為陶營村的支柱產業。
“瑪瑙紅”櫻桃種植成本較低,經濟效益高,大部分村民以此脫貧致富。在櫻桃成熟季節,陶營村每天大約有5 000 kg櫻桃售出。在不受自然災害的影響下,陶營村櫻桃收入超過4 000萬元,同時帶動了鄉村旅游,每年拉動厙東關鄉烙鍋、餐飲、住宿等服務業收入超過1億元。據厙東關鄉農業局統計,該鄉“瑪瑙紅”櫻桃單產平均6 000 kg/hm2,平均市價約20元/kg,每公頃直接經濟收入約12萬元。以陶營村村民楊某家的0.27 hm2掛果期“瑪瑙紅”櫻桃園為例,2017年毛收入超過4萬元。采摘期人工成本4元/kg,單產約7 500 kg/hm2,共計花費8 000元。此外,施農家肥和復合肥一次共計1 140元,其中3 500 kg農家肥的人工搬運費用500元,復合肥4袋640元。除去人工和化肥成本,“瑪瑙紅”櫻桃凈利潤3萬多元,平均收益超過12萬元/hm2。此外,還有樹苗銷售收入4 000元。不僅陶營村村民依靠“瑪瑙紅”櫻桃脫貧致富,每年采摘期還提供大量季節性就業崗位,帶動周邊村民勞動致富。在“瑪瑙紅”櫻桃采摘季節,整個厙東關鄉可提供500個就業崗位,按每采摘“瑪瑙紅”櫻桃4元/kg計算,每人每天可采摘50 kg左右,務工收入每天可達200元/(人·d)。
2.2 以小農戶分散種植為主,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良好
由于“瑪瑙紅”櫻桃種植管理用工少,經濟效益高,小農戶種植熱情很高,陶營村有土地的農戶都已經種植“瑪瑙紅”,并組建了4個合作社。其中,在種植大戶的帶動下,自發形成了“瑪瑙紅”櫻桃種植專業合作社、富軍“瑪瑙紅”櫻桃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溪“瑪瑙紅”櫻桃植保農民專業合作社3個合作社,入社農戶334戶,土地流轉費也從200多元漲到了2 000多元。此外,2017年12月,陶營村黨支部借鑒塘約經驗,實行“村支部+公司+農戶(含貧困戶)”的運作模式,實施村社一體化工程,組建陶營村“瑪瑙紅”櫻桃高效農業農民合作社。陶營村農戶(含貧困戶)以土地和“瑪瑙紅”櫻桃樹入股,按照“統一管理、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的要求,利益分配上采取保底分紅與二次分紅相結合的方式。在充分尊重農戶意愿的前提下,60戶農戶自愿將6.7 hm2土地和果樹入股至公司,每年5月底統一結算,除去農戶保底分紅和管理費用后,公司、農戶、村集體經濟分別按2∶6∶2的比例對純收益進行分配。2018年櫻桃產值可達18萬元/hm2,667 hm2櫻桃可獲120萬元總收入,除去50萬元保底分紅及10萬元管理費用(含農戶在公司務工費6萬元),公司、農戶、村集體經濟分別可獲純收益12萬、36萬和12萬元,即農戶種植櫻桃可再獲5.4萬元/hm2,總計農戶種植櫻桃總收入可達14.4萬元/hm2,比自行種植增加2.4萬元/hm2。合作社的組建和發展提高了陶營村“瑪瑙紅”櫻桃產業的規模化、組織化和規范化程度,進一步提升了其產業競爭力。
2.3 以鮮銷為主,銷售模式不斷創新
目前“瑪瑙紅”櫻桃主要以鮮銷為主,近年來在傳統地頭銷售渠道外,逐漸開辟和發展電商銷售渠道,開始走出區域市場走向全省和全國。按照農旅結合、近銷遠售的方式,迅速擴大和拓展市場。在加工方面,采摘大小初級分揀后,幾乎沒有其他的采后處理技術。在銷售和包裝上主要有3種模式。一種是采用塑料籃或竹筐散裝,在櫻桃交易點與水果經銷商和游客進行交易,這是目前陶營村“瑪瑙紅”櫻桃最主要的銷售方式。目前厙東關鄉共有6個櫻桃交易點,主要集中在陶營村為中心的瑪瑙紅種植區。陶營村為“瑪瑙紅”櫻桃發源地和集中種植區,并且地處高速公路入口處,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規模效應。按照海拔不同,該區域櫻桃最早可于4月上旬上市,最晚可持續到5月中旬,形成40 d左右的采摘季。在采摘季,每天11:00—17:00,來自重慶、貴陽、遵義等地幾十個商家聚集在陶營村的瑪瑙紅廣場、高速公路口和種植區地頭等幾處交易點收購櫻桃,所以陶營村的“瑪瑙紅”櫻桃“根本不愁賣”,甚至有些到云南等地流轉土地的“瑪瑙紅”櫻桃種植大戶在某些年份還會運回本村交易點銷售。
近兩年,隨著農產品電商尤其生鮮電商蓬勃發展,陶營村衍生出2種新的包裝和銷售模式。一種是采用泡沫箱包裝,箱內放一個專用冰袋用以保鮮。按照客戶要求,每箱質量從1 kg到10 kg不等,由韻達、中通、圓通等快遞公司承運,主要適用于貴州省內訂單。還有一種是采用特制“瑪瑙紅”櫻桃分格泡沫箱包裝,將挑選出的較為均勻和鮮艷的櫻桃按照每格一個標準放置,每箱標準質量為1 kg,由順豐速運公司承運,走冷鏈物流通道,適用于省外訂單。2018年,陶營村通過與畢節飛雄機場、納雍電商中心合作,在微信公眾號和淘寶店上推廣銷售,與廣州郵政集團、湖南等地簽訂銷售協議等方式,網絡銷售“瑪瑙紅”櫻桃共計約8 t。
2.4 農旅一體化初具雛形
依托“瑪瑙紅”櫻桃的產業優勢、納雍縣總溪河的旅游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陶營村近年來開始推動農旅一體化,著力發展鄉村旅游。厙東關鄉素有納雍北大門、畢節后花園之稱。陶營村地處總溪河畔,旅游資源要素集聚,是3A級景區“貴州總溪河”景區的核心區域,依山傍水,生態環境良好。交通區位優勢也為陶營村發展鄉村旅游帶來了便利。畢納公路貫穿陶營村,2014年通車的杭瑞高速入口也位于陶營村,周邊共有10余個鄉鎮在此匯集上高速。陶營村到畢節市僅需20 min車程,到納雍縣僅需40 min車程。目前陶營村已建成1.2 m寬的旅游步道10 km,5.5 m的彩色瀝青路3.2 km,3.5 m的寬的瀝青路2.7 km,觀景平臺3個,停車場3個。
通過“產業帶動旅游,旅游促進產業”,已經形成“瑪瑙紅”櫻桃“賞花季”和“采摘季”2個旅游旺季,帶動當地特色農產品銷售和服務業的發展。陶營村核心街區已開設超市、餐飲小吃店、賓館、洗浴中心等各類店鋪上百家,經濟發展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態勢。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賞花及品果期間,貴州總溪河旅游景區共接待游客50萬人次,直接總消費額達5 000萬元。同時,景區建成后當地櫻桃價格平均增加4元/kg,日均銷售櫻桃1 000 kg。
3 陶營村“瑪瑙紅”櫻桃產業成功經驗和存在的問題
3.1 成功經驗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根本。陶營村正是以“瑪瑙紅”櫻桃為突破口,逐步從第一產業向三產融合轉型,實現產業升級、農民增收和村莊發展。縱觀陶營村“瑪瑙紅”櫻桃產業的發展歷程,主要有以下3個重要經驗和啟示。
3.1.1 產業發展需要發揮科技人才的支撐和示范帶動作用。
徐富軍是納雍縣農牧局科技人員,自20世紀80年代末留薪留職領辦園藝廠到現在近40年的時間,實際上起到了陶營村“瑪瑙紅”櫻桃的引路者作用。村民在看到徐富軍的成功之后,才真正點燃種植櫻桃的熱情。此外,徐富軍還為他們提供了技術和管理指導。2017年,徐富軍開始嘗試在土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精細化管理實驗,在確保果實品質的前提下提高單產,打破目前“瑪瑙紅”櫻桃種植瓶頸。
3.1.2 產業發展需要政府引導和扶持。
除了上述資金、苗種、化肥、基礎設施建設等多方面進行引導和扶持外,當地政府還加強了對“瑪瑙紅”櫻桃的推廣、培訓和制度創新。原畢節地委書記劉小凱大力支持“瑪瑙紅”櫻桃產業發展,2007年前后他把陶營村作為他的聯系點先后調研4次,并向畢節市其他縣市介紹和推廣“瑪瑙紅”櫻桃。同時,陶營村兩委利用講習所等各種平臺舉辦“瑪瑙紅”櫻桃培訓班,教授村民育苗、管理等技術。制度上,厙東關鄉提出了“黨建+產業”的發展模式,將黨建、扶貧和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并于2018年1月成立中共納雍縣“瑪瑙紅”櫻桃產業工作委員會,充分發揮“黨建+”統領產業發展、助推脫貧攻堅的作用。以此,將多項政策打包推動櫻桃產業發展,同時以櫻桃產業為抓手,實現扶貧、增收、黨建等多項政策的落地并取得綜合成效。
3.1.3 產業發展需要“一懂兩愛”三農人才。
除了科技人才外,產業發展的加工、品牌、宣傳等方面需要社會各界人才的投入和支持。陶營村“瑪瑙紅”櫻桃宣傳方面,充分發揮政府、社會各類人才和成功人士的才智和財力,既有白族三月節、CCTV“美麗鄉村快樂行”走進納雍、“櫻桃花開”攝影比賽等大型宣傳活動,也有僅花幾千元舉辦的櫻桃林樹下尋寶活動和抓雞活動,思路廣活動多效果好。此外,陶營村還吸引了很多返鄉創業人才,為家鄉發展發光發熱。
3.2 存在的問題
雖然“瑪瑙紅”櫻桃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并在三產融合的農旅一體化中取得重大進展,但產業發展仍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3.2.1 產業結構單一。
目前陶營村已經全部種植瑪瑙紅,鄉村旅游業也主要圍繞“瑪瑙紅”櫻桃的花期和果期,一旦發生自然災害,不僅種植業的產量和收入受到影響,旅游等服務業也將面臨客源減少、收入驟降等問題。
3.2.2 產業發展季節性強。
“瑪瑙紅”櫻桃種植管理用工主要集中采摘季節。在旅游方面,人流量集中在2月底—3月初的花期和4—5月的果期,所以很多餐館和賓館只是在上半年營業,待旅游旺季結束這些村民還需要外出打工。
3.2.3 “靠天吃飯”窘境仍存,抗災能力弱。
陶營村的櫻桃為露天種植,對冰雹、干旱、霜凍等自然災害抵抗力弱,村民收入得不到保障。在為期14 d的調研期間,陶營村就遭遇了3場冰雹。雖然厙東關鄉政府因為“瑪瑙紅”櫻桃產業,在人工干預天氣方面已經獲得縣政府的特批,但是仍不能保證實現對冰雹、暴雨等災害的完全防御。
3.2.4 產業鏈條短,產品深加工不足。
目前“瑪瑙紅”櫻桃以鮮銷為主,其儲藏和加工等方面的技術和設施仍未空白。如果櫻桃鮮果市場飽和,產品滯銷,不易儲藏的櫻桃鮮果形勢嚴峻[7-8]。雖然“瑪瑙紅”櫻桃已經得到改良,但與外來品種相比果皮較薄,在冷藏和深加工方面并不能完全借鑒和套用山東煙臺、四川雅安等外來品種種植區的模式,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和試驗。
3.2.5 品牌建設意識、投入和保護不足。
由于“瑪瑙紅”櫻桃以散戶種植為主,銷售方面鮮銷渠道也主要以地頭散裝收購為主,而合作社主要是加強種植管理的組織化和規范化,產品包裝簡陋,因此目前陶營村村民在品牌建設方面缺乏前瞻性規劃,屬于剛剛起步的初級階段。
4 對策建議
針對陶營村“瑪瑙紅”櫻桃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4.1 繼續強化政府的產業公共服務能力,尤其加強對農業保險的扶持和推廣
特色產業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引導和扶持。“瑪瑙紅”櫻桃產業已經成為陶營村的支柱性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短期內產業結構調整存在困難,為避免和減少單一產業結構風險,特色農業保險勢在必行。但目前大多數保險公司基本只接受財政資金支持的項目,因此地方政府在加強基礎設施等方面的產業扶持外,還需要增強對特色農業保險的扶持力度。
4.2 增加科研投入,推動“瑪瑙紅”櫻桃產業向規范化和高質化發展
目前“瑪瑙紅”櫻桃產業模式在陶營村已經基本“成熟”,或者說在現有種植模式下產量和產值已經面臨天花板。為突破產品種植瓶頸,必須加大科研投入和技術攻關[9],探索新的產業發展模式,提高農民的種植和管理技術,推動“瑪瑙紅”產業的規范化和高品質化,實現產業健康發展。
4.3 探索本土櫻桃品種的深加工技術,提高產品附加值
我國本土櫻桃品種較外來引進品種,果小皮薄,不耐貯運,運輸過程中損耗超過 1/3[10]。針對“瑪瑙紅”櫻桃的產品特性,試驗和開發專門的冷藏庫和深加工產品,如櫻桃含片、櫻桃酒、櫻桃汁、美容產品等,提高產品附加值。政府應加大對相關企業的引入和扶持力度。
4.4 強化品牌意識,推動品牌建設和推廣
要挖掘“三品一標”產品價值,打造區域特色品牌,采取“政府+企業+平臺+網商”的等多種整合方式,對“瑪瑙紅”櫻桃進行推廣,提高市場影響力。同時各類經營主體要建設和推廣自有品牌,在櫻桃品質、包裝、宣傳等方面提高辨識度,提升品牌價值和產品效益。
4.5 繼續加大旅游開發力度,形成發展合力
陶營村地處3A級景區“貴州總溪河”景區的核心區域,附近萬象谷自然景觀奇特、生態資源豐富,同時還有總溪第一橋——萬壽橋、納雍第一閣——觀音閣、烏江第一漂、西南第一水庫——夾巖水庫等旅游產品等待開發。在加強陶營村“瑪瑙紅”櫻桃的旅游產業外,當地還需要加強對這些自然和文化景觀的旅游開發。一旦形成全域性旅游發展合力,陶營村自然獲益,而單一產業結構帶來的自然風險和季節性掣肘也能夠得以緩解。
參考文獻
[1] 張麗艷.中國櫻桃進口特點及發展趨勢分析[J].世界農業,2016(10):164-166.
[2] 張洪勝,王鳳娟.世界大櫻桃產業生產與貿易態勢分析[J].北方園藝,2012(8):189-190.
[3] 崔建潮,王文輝,賈曉輝,等.從國內外甜櫻桃生產現狀看國內甜櫻桃產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J].果樹學報,2017(5):620-631.
[4] 黃貞光,劉聰利,李明,等.近 20 年國內外甜櫻桃產業發展動態及對未來的預測[J].果樹學報,2014,31(S1):1-6.
[5] 姜化德,孫洪強.5個大櫻桃品種在遼寧朝陽的引種表現[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27):10938-10939.
[6] 涂美艷,江國良,陳厚彬,等.汶川縣獼猴桃和甜櫻桃產業現狀及發展建議[J].北方園藝,2013(16): 208-210.
[7] 木永清,和加衛,郭淼,等.我云南省甜櫻桃產業發展的優勢與策略[J].中國果樹,2019(1):100-102.
[8] 韓禮星,黃貞光,趙改榮,等.我國甜櫻桃產業發展現狀和展望[J].中國果樹,2008(1):58-60.
[9] 劉坤,趙巖,于克輝,等.遼寧南部地區甜櫻桃設施栽培產業發展現狀[J].中國果樹,2007(5):53-55.
[10] 堯美英,祝毅娟,楊應東,等.攀枝花特早熟櫻桃產業現狀、問題與發展對策建議[J].果樹學報,2014,31(S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