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景宏
摘? 要:會計師事務所在不斷發展過程中,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內控管理在會計師中的應用,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行業角色。加強會計師內控管理的實踐與探索,可以有效提升審計水平,避免會計師行業風險的發生。本文主要針對會計師內控管理的實踐展開深入的研究,并提出幾點針對性的完善舉措,以供相關人士的參考。
關鍵詞:會計師;內控管理;完善舉措;研究
會計師事務所是企業的特殊形式,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構成內容,內控管理的融入,對于會計師事務所影響極其深遠,已經成為了會計師普遍關注的焦點性話題。會計師在內控管理過程中,存在著較多問題,嚴重威脅著會計師事務所的穩步運行。因此,必須要加強內部控制管理建設,保證重大事項決策的準確無誤,有效規范行業秩序,進而提升會計師的行業競爭力與市場影響力。
一、加強會計師內控管理的相關概述分析
(1)原則分析。
1.重要性原則。會計師內部控制對應的企業業務活動要體現出相應的可針對性與可操作性,工作人員要從會計師實際情況出發,要對風險頻發領域實施重點性的內部控制。
2.適應性原則。會計師內控管理體系的制定,要充分結合會計師事務所的實際情況,增強兩者之間的契合度,并且不斷進行調整與改進,使內控管理體系的建立更好適應會計師的穩步發展。
(2)重要性分析。
1.貫徹國家相關政策,順應經濟發展趨勢。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比較快,私有經濟獲得了長遠的進步,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國家給予中小企業發展一定的扶持幫助,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對于中小會計師事務所的發展起到良好的規范性作用,進而促進了社會經濟水平的穩步提升。
2.符合中小會計師事務所生存發展需求。中小會計師與大型會計師不同,容易在市場準入和執業環節等方面受到很多條件的限制,不利于會計師的健康運行。然而,內部控制管理建設,卻能夠提供準確合理的會計記錄,保證資產的安全性與穩定性,使會計師事務所經營管理活動能夠順利進行。
二、會計師在內控管理實踐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1)缺少較為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管理結構較不平衡。中小企業發展規模比較有限,缺少充足的運行資金,一些管理者是企業的合伙人,自身的專業性有待于進一步提升,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權力過于集中現象,過于注重事務所自身經濟效益的提升,很難用專業性視角來分析會計師的發展與建設。究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缺少完善的內部機制引起的,而且也沒有樹立高度的風險觀念,使會計師內部問題越來越惡化。
(2)缺少較為突出的內控審計重點。內部控制審計旨在檢查并評價內部控制的規范性與有效性,由于受到審計一些因素的影響,審計師很難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情況進行細致審計。一些會計師事務所在內控審計過程中,大都參照以往開展的審計流程,缺少對于特殊風險的執行力度,也沒有彰顯出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溝通以及內部監督等內控五要素的審計重點,會計師很難充分了解業務活動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點,無法實施有針對性的審計,造成了會計師大量人力、物力等浪費與流失。
(3)會計師內部控制環境有待于進一步改善。內部控制環境是會計師內控管理的重要構成內容,對內控目標的實現產生著一定的影響。會計師事務所發展時間并不長,我國注冊會計師時間較為滯緩,而且大都由政府相關人員來進行管理。管理者缺少對于會計師經營管理的正確認識,也并沒有給予內部控制高度的重視。同時,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機構中,缺少較為明確的權責范圍,組織結構與現代管理制度要求有著較為明顯的差距,一些會計師管理者并沒有嚴格遵守內部控制制度,所以必須要構建良好的內控環境。
三、會計師內控管理實踐的完善舉措
案例分析:以某會計師事務所為例,在多個地區分別設有辦事處,其業務活動主要包括重組上市、內控制度、風險管理以及審計服務等增值服務,已經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事務所之一。該事務所屬于合資型事務所,積極引進了外國先進的管理經驗,建立了完善的內控制度,確定了明確的內控目標,大大規范了會計師的內控活動,已經取得了良好的實施效果。
(1)完善內控管理制度,避免專權現象。一些中小型會計師僅僅由幾個合伙人構建,難免會出現權力集中現象,要想防范會計師盲目、隨意決策行為,必須要實行集團決策制度,體現決策的民主性原則。集團決策制度可以有效控制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的決策風險,避免不良內控問題的發生。
(2)突出內控要素的審計重點。在進行內部控制審計過程中,會計師審計人員要將內部控制5要素納入進審計范圍中,要體現出一定的可針對性,結合不同的風險點進行有重點的審計。首先,在風險評估審計中,要對會計師內控管理進行嚴格的審查與評估,增強識別會計師內部、外部風險因素的能力;針對風險分析結果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其次,要做好信息與溝通審計工作。注重收集、整理內部控制的相關信息。審計重點為:在獲取會計師內控管理的內外部信息中,要做到便捷、迅速,一旦發現信息溝通中出現問題要及時反饋,尋求有效的解決辦法,避免徇私舞弊現象。
(3)營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控制環境是內部控制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且對于控制活動的實施與監督意義重大,控制環境主要包括公司組織機構設置、企業文化建設、勝任能力以及人力資源政策等。其一,要加強會計師的文化建設,做好信息交流與溝通工作,不斷提升員工的知識水平與技能素養。并且要樹立品牌觀念,嚴格約束會計師人員的工作行為,提升對外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其次,要設置明確的組織機構,將股東大會設置為會計師的最高權力機構,賦予股東大會最高的權利,從而構建協調、和諧的內控管理氛圍。
(4)加大內部控制的監督與評價力度。可以將會計師內部監督分為日常監督與專項監督等環節,日常監督主要是指對內部控制實施情況加以監督與檢查;而專項監督主要是指公司發展戰略、經營活動、業務程序等發生改動時,針對某一特定層面進行監查。其中,要進一步強化財務控制制度,認真檢查年中、年后等財務控制的執行狀況,及時做好記錄與核對,確保相關業務款項能夠及時收回。在對客戶和開拓管理控制情況進行評價時,要將新、客戶業務開發情況一并歸集到評價環節中,充分利用好現代信息技術,確保評價結果與實際情況的一致,真正實現內控監督與評價的實施目標。
(5)建立健全監控與反饋機制。要想避免會計師出現徇私舞弊現象,就必須要加強對內控管理的監督與控制,善于發現內部控制容易出現的問題。良好的監控與反饋機制與質量控制制度的實施有著極為緊密的關聯,質量控制在會計師內控管理中的作用不容忽視。因此,會計師事務所要定期進行職業質量監督,認真核實賬面信息,嚴厲打擊員工違法違規行為。管理者還要結合監控分析結果召開會議,確保會計師內部控制運行的有效性與規范性。因此,必須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監控與反饋機制,確保會計師執業管理的高質量。
四、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會計師內控管理的實踐與建設勢在必行,可以確保會計師能夠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永葆生機與活力,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使會計師與內控管理成為協調、統一的有機整體。會計師內控管理的實踐之路任重而道遠,要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發揮審計部門的職能,避免財務風險的發生,做好內部控制的監督與評價工作。同時,會計師內控相關人員要保證較高的人員素養,實施激勵與約束機制,促進內控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從而更好地滿足于市場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
參考文獻
[1]沈潔.基于風險管理下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控制優化路徑研究[J].財會學習,2016,(23):251.
[2]徐文.企業會計內控管理的強化措施分析[J].現代國企研究,2016,(10):39.
[3]黃友,田云,黃堤昱.會計師事務所合伙制改革過程中的問題和建議[J].會計之友,2014,(29):81-85.
[4]樊翠云,劉煒.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防范與控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3,(10):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