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偉
摘? 要:本文對企業大宗商品貿易信用風險后果實行分析,對企業大宗商品貿易信用風險管理對策加以探究,旨在明確企業大宗商品貿易信用風險所致不良后果后,編制相關對策降低企業大宗商品貿易信用風險。
關鍵詞:企業;大宗商品貿易;信用風險;管理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下,企業大宗商品貿易范圍加大,所以需要降低信用風險,可通過編制大宗商品貿易信用風險管理信息系統、風險管理機制、風險管理隊伍、風險動態監控體系和風險轉移方法等不同渠道,加強企業大宗商品貿易信用風險管理。
一、企業大宗商品貿易信用風險后果分析
企業大宗商品貿易信用風險所造成的后果嚴重,所以企業方面需引起重視,一是容易發生一物多賣、存貨丟失,以及權屬不清等現象。二是多家二級企業/單一大規模企業、相同客戶業務聯系緊密,容易出現固定客戶不提貨方面情況。三是產生信用方面風險,企業不能按照約定收回應收的賬款/預付款、按照約定取貨/采購大宗商品質量無法達到合同相關標準。四是發生偽造合同、單據的可能性較大,合作客戶失聯致使公司貨物/資金受到嚴重影響;五是實物、價格不相符/抵押資產不能變現。六是企業業務規模隨意擴大、不利于維護企業的利益。
二、企業大宗商品貿易信用風險管理對策探究
(1)編制大宗商品貿易信用風險管理信息系統。企業大宗商品貿易方面需明確自身業務流程,做好事前預防、事中控制、事后監管等相關工作,建立全流程風險管理機制、全方位風險管理機制。其中事前應進行信用收集、信用評級相關工作,構建當前信息管理機制;事中編制風險預警體系,以動態的方式對企業運行風險加以監測;事后制定科學的風險止損機制、評價機制,在第一時間總結經驗。除此之外,應不斷完善信用收集機制,風險管理的重點為預防,進行該項工作期間涉及企業資產、運營性質,以及財務報表等多方面狀況,信用收集信息包括內部收集信息、外部收集信息,前者交易時通過企業內部財務人員獲取信息,后者為借助外部信用中介獲取相關信息。此外,需要編制名單管理機制,企業方面對于名單管理機制進行持續完善,主要目的:有效預防信用風險,并且防止發生信用損失情況。如果為大額貿易企業方面可經共享灰名單及黑名單、信息交流等形式處理,旨在避免出現下屬企業、相同不良企業信用風險問題。
(2)建立大宗商品貿易信用風險管理機制。建立信用風險管理機制,按照上——下的順序建立,以企業發展角度、管理角度出發,對企業業務流程加以分析,然后參照企業內部控制、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相關規定處理。建立信用風險管理機制會涉及到多個層面及環節,比方說:領導、執行領域、監督等層面,及商品采購、商品銷售、資金、合同等環節。針對于此,應嚴格控制信用風險,明確人員、不同部門的工作任務和職責,使其相互配合、協作,從而加強管理和控制。此外,應編制科學、可行的信用風險管理機制,順應經濟市場的發展需要,在第一時間調整信用風險管理機制的內容。
(3)構建企業大宗商品貿易信用風險管理隊伍。信用風險管理隊伍,屬于企業大宗商品企業信用風險管理的重點部分,同時為風險體系構建的主要內容,這就需要加強專項技術培訓,目的為提高管理隊伍成員的管理水平、信用風險處理能力。與此同時,應該加強信用風險管理隊伍間的溝通、協作,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累積管理經驗,以便不斷提高整個團隊成員風險處理方面的能力。此外,加強信用風險管理隊伍人員合作意識、責任意識同樣非常關鍵,便于使所有人員勇于承擔自身職責、認真執行各項工作,主要通過加大宣傳、不定期進行信用評估、監督、控制等處理,進而切實提高整個團隊的信用風險意識,創設良好的工作氛圍,為及早、順利完成相關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4)制定大宗商品貿易信用風險動態監控體系。動態監控主要為對交易對手、客戶隨訪和當前交易執行狀況等進行監控,其中交易對手動態監控,應實時準確了解對手財務情況,比如:經營、輸送、擔保等情況,并且需關注資信影響事件、做好相應的評估工作;客戶隨訪,多在半年/年度對客戶資信進行復查;當前施行的教育執行狀況,正視信用額度占用、有無開具銀行相關文件,以及貨權轉移等狀況,如果為較大規模交易、類型較多企業應及時引進貿易風險管理系統、加強監管。
(5)儲備大宗商品貿易信用風險轉移方法。風險轉移作為風險管理的主要方法,信用風險通過買入信用保險/賣出應收賬款形式降低風險,我國較多保險公司、銀行逐漸開展了相關業務。保險公司會計人員能結合付款人資信,明確保費、賠付的比例;反之若為資信較差者,保險公司有權拒絕保險。
三、結語
企業大宗商品貿易信用風險造成的后果嚴重,比如:一物多賣、貨物丟失、權屬不清、偽造合同等后果。因而,需對企業大宗商品貿易信用風險加以深入分析,然后加強管理有效降低企業大宗商品貿易信用方面的風險,更好的維護企業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張靜.大宗商品貿易企業風險管理分析[J].中國儲運,2019(08):110-112.
[2]孫琳琳.油品類大宗商品國際信用證解析[J].中國外匯,2019.368(02):60-61.
[3]趙安川.大宗商品貿易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現狀分析及對策[J].財會學習,2019.223(14):183.
[4]吳佳耘.關于國有商貿企業大宗商品貿易的問題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8(40):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