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航軍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相關政策的實施,我國于2018年正式提出科創板概念,眾多科技創新型企業紛紛投身于上市前的準備工作,以爭取盡早完成上市。而這些企業本身往往缺乏經驗,需要外界市場的輔導與幫助,才能較好地達到科創板上市要求。本文以A公司為例,探討CPA在對擬上市的科創企業進行上市輔導時應注意的要點,旨在為科創板企業的上市輔導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科創板;CPA;上市輔導
一、案例公司概況
(1)A公司簡介。A公司成立于1998年,總部位于天津,2012年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主營專業性光引發劑、紫外吸收劑等精細化學品,具有強大的研發能力,多項技術全國領先,其經過多年發展,已成為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2)A公司擬上市概況。2019年4月,A公司科創板上市申請成功獲上交所受理。據招股說明書顯示,其本次擬公開發行數量不低于發行后總股本的25%,且可采用超額配售選擇權,但采用時發行股票占比不得超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的15%。其發行募集資金主要用于光固化系列材料建設及技術研究中心改建。
二、CPA對A公司擬上市輔導分析
(1)審查A公司上市條件。基本上市條件的符合與否直接決定了申請能否通過,因此,在上市之前CPA就需幫助企業審查其申請資格,重點把握其基本財務情況,對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做出判斷,以確保其自身真正具備申請資格,從而為其申請能有效獲批奠定基礎。
根據A公司公布的招股說明書可以看出,審計人員經過對其2017及2018年的財務報表進行審計后發現其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超過5000萬元。同時根據同類型公司估值,預計其上市后市值在10億元以上,滿足證監會公布的科創板上市的基本條件。
(2)關注關鍵審計項目及重要風險。一是關鍵審計項目——應收賬款及毛利率。首先,A公司2016-2018年各期末應收賬款賬面余額占其總資產的比例在20%左右,而相應的周轉率分別為3.50、3.76和5.69。雖然公司客戶信用狀況良好,應收賬款周轉率逐年提高,但隨著公司不斷發展擴張,應收賬款絕對金額可能逐步增加,存在未來因管理不當或客戶經營不當而無法及時收回貨款的風險。再者,報告期內公司的毛利率逐年提高,2018年比2016年提高了16%,而為了維持公司較強的盈利能力,其必須不斷進行產品與技術革新,相應的成本可能會上升,進而將導致公司的毛利率出現下降風險。針對這兩個關鍵項目的風險,CPA首先需進行必要的審計程序,及時溝通關鍵審計事項以提高審計報告的質量。再者,需對公司管理層進行必要的提示,并對預防此類風險提出一些必要的建議,比如構建風險預警體系,讓管理層有一個整體應對此類風險的規劃,以便更好地應對來自市場投資者的質疑,進而使公司能夠更加順利的發展上市。二是其他重要風險。其他重要風險包括環保風險、市場競爭風險、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等。考慮到A公司的性質以及現處的市場背景,此處主要針對環保風險以及經營管理風險進行分析。首先,對于環保風險方面,若國家加強對環保的要求,公司就會增加購置環保設備等投入,進而導致公司成本增加;再者,公司面臨市場環境、業務需求的不斷變化,其在業務開發、營銷體系等方面未能及時完善經營管理機制,將對其未來的經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針對上述風險,CPA在輔導公司上市期間,需幫助公司識別其明確存在的風險隱患,同時在工作職責范圍內監督公司完善其治理結構,使其具備健全且運行良好的組織機構,具有完整的業務體系和直接面向市場獨立經營的能力。再者建議公司時刻關注市場及政策的變化,積極做出應對措施,進而增強投資者信心,從側面幫助其達成上市目標。
(3)確保財務核算與內控的真實合理。財務核算的真實合理是企業上市的重要基礎,也是CPA輔導企業上市應該重點關注的問題。CPA在輔導公司上市時,應首先確保其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具體可對主要客戶進行考察,重點關注公司與客戶是否存在關聯方關系等。另外,應關注行業橫向對比和自身縱向對比報告期內費用水平、資產流動性等指標是否穩定。
而在公司內部控制方面,CPA應從靜態和動態兩個角度關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且有效執行。CPA在評價內控的基礎上,還可以對其內控制度進行輔導,幫助公司進一步完善內控制度,從而進一步完善企業整體水平,提高其綜合競爭力,幫助其更好地完成上市。
三、結論
本文主要站在CPA的角度,通過對A公司在科創板上市遇到的一些問題及潛在風險的分析,對其上市提出了一些輔導性意見。CPA在輔導科創板企業上市時,首先需了解科創板上市的資格條件,幫助公司分析自身符合的規定;其次,CPA需幫助公司識別目前存在的問題及風險,并為其提出解決建議;最后,CPA應確認公司財報的真實性以及內控的有限性,一定程度上幫助公司完善內控機制。
總體而言,CPA通過對其具體輔導,需使其各方面盡可能都達到上市標準,進而保障其順利上市。
參考文獻
[1]梁剛,曾旭.披露關鍵審計事項對審計質量的影響研究——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J].會計之友,2019(06):38-43.
[2]趙保卿.內部控制有效性應是一個動態概念[J].財會月刊,2019(23):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