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商業銀行集團常見授信模式主要包括總分式、限額式。集團授信中應高度關注關聯關系識別、風險點揭示、授信方案制定以及風險收益平衡。未來,集團授信將向著智能化、精細化、差別化、動態化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商業銀行集團;授信模式;未來展望
一、常見模式
根據商業銀行管理實踐,常見集團授信模式主要有總分式、限額式兩類。具體如下:
(1)總分式。總分式集團授信模式是指同時給予集團授信總量與集團各成員企業具體授信額度的模式,特點是“一次授信、全員賦予”。該模式有利于充分識別、把握集團整體與局部的信用風險狀況,且一次性為所有成員企業進行授信,節約一個管理步驟。但因決策所需信息量大,且授信方案的申報、變更、追加均需征求所有成員行的意見,授信效率難以保障。
(2)限額式。限額式集團授信模式是指先給予集團整體風險敞口即授信限額,再在集團限額下按照授權分別給予各成員企業授信額度的模式,特點是“控總量、管結構”。該模式在核定集團授信總量的基礎上,通過制定相對細化的授信使用條件、經營策略、風險策略等授信方案要素,管控授信使用結構。該模式化一步為兩步,對于成員企業較多、多元化程度較高的大型集團或復雜集團,有利于提升決策視角從而提升授信質量效率;但對于部分簡單客戶可能會造成授信流程的加長。
(3)適用場景。總分式的一次性審批與限額式的分步審批相比,效率方面并不是簡單的“1<2”。一次性審批需要收集所有有授信需求成員企業的申報材料,因此對于成員企業較多的集團客戶,反而會放大溝通成本、嚴重影響授信效率。分步審批有利于減少流程的相互等待時間,但反之如成員企業較少或成員企業本身就較為集中,效率節省將會不明顯,反而因分兩步審批而影響授信效率。
因此,總分式集團授信模式更適用于管理半徑較短、成員企業較少的一級分行轄內集團客戶。限額式集團授信模式更適用于管理半徑較長、成員企業眾多、集團多元化程度較高的跨一級分行集團客戶。
二、關注要點
(1)有效識別集團關聯關系。目前,企業多元化經營、跨境布局、相互持股日益普遍,為落實集團統一授信,商業銀行應充分識別客戶的股權關系、控制關系、擔保關系、親屬關系、一致行動等各類關聯關系,有效識別集團客戶的實際控制人及實際控制成員企業,準確界定集團客戶邊界,并充分判斷信用風險及其延伸,從而為集團授信的準確、全面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此外,商業銀行應充分識別客戶的集團成員企業間銷售、往來占款、股東借款、相互擔保等各類關聯交易,合理分析集團的真實資產、負債、收入、利潤及現金流水平。
(2)審慎判斷集團風險點。當前,集團客戶風險點包括但不限于:一是宏觀風險,如疫情等黑天鵝、灰犀牛事件帶來的風險,全球政治、經濟、金融等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以及國家經濟、金融波動帶來的風險,等等;二是中觀風險,包括行業波動帶來的風險,區域經濟、金融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化解風險,等等;三是微觀風險,包括集團客戶多元化帶來的管理風險,重大負面輿情帶來的聲譽風險,融資擴張帶來的債務風險,短期償債能力下降帶來的流動性風險,經營惡化帶來的潛在違約風險,等等。
(3)合理制定集團授信方案。集團授信方案應在充分識別集團授信需求、集團承債能力的基礎上,合理確定商業銀行所能承受的集團風險敞口上限,即為集團授信總量。此外,集團授信方案還應結合集團風險點分析,充分、差別化的制定集團用信條件。
(4)風險與收益平衡。一是,把握集團客戶核心風險特征。充分了解集團整體經營模式、盈利模式,把握客戶經營狀況,充分識別關聯交易,防范信息不對稱,控制集團風險傳染。二是,充分把握商業銀行收益水平。合理制定集團授信總量,應建立在控制風險敞口、最大化商業銀行利益的基礎上。在這方面,可以考慮通過額度使用效率、經濟增加值(EVA)、風險調整后資本收益率(RAROC)來進行綜合衡量。
隨著商業銀行IT系統的不斷完善和數據的不斷積累,集團整體風險收益水平已經可以進行計量,并進行橫向、縱向比較,從而為合理確定市場份額及集團授信總量提供參考。
三、未來展望
(1)智能化系統管理。金融科技的應用,在不斷的改變著集團授信的組織過程,有效提升集團授信的質量與效率。通過大數據手段,我們可以自動識別集團客戶成員企業范圍,有效提升集團授信準確度;自動抓取集團客戶財務報表、進行財務指標分析并進行橫縱向對標,深入分析財務狀況;自動抓取集團負面輿情及風險信息,充分實現信息共享。系統智能化是商業銀行的確定性未來,集團授信模式也將隨之不斷迭代升級。
(2)精細化關系樹管理。商業銀行往往按照“實際控制權”來識別集團關系并開展集團授信。但從實務來看,部分客戶股東分散,控制權不明顯或處于動態變化中;部分客戶的股東權利對等,并無單一股東處于絕對多數;部分客戶的控制權來自于一致行動協議,穩定性不足。因此,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不斷發展,“實際控制權”已不再是一個“是”與“不是”的問題,而應進一步進行分層界定,對于不同程度的控制權,應相應采取不同的授權管理、策略安排等授信管理模式。
(3)差別化模式管理。一是,根據客戶類型差別化安排授信模式。即按照使用場景,充分識別適用總分式亦或限額式,根據客戶的管理半徑、成員企業數量靈活選取授信模式。二是,按照客戶資質差別化安排授信流程。即根據客戶資質,對于優質客戶可采取更為靈活的授信申報審批流程,加快響應速度,提升用戶體驗。
(4)動態化授權管理
授權管理應遵循自洽完整、動態可調的大原則。一是自洽完整,是指自身邏輯嚴謹、沒有漏洞,且應確保可以通過授權管理來落實管理上的相關要求。二是動態可調,是指授權應隨著內外部形勢變化主動靈活調整。
作者簡介:唐天浩,男,1986年8月5日,遼寧,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