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促使人們對利用證券投資行為來獲取經濟效益的現象較為普遍。本文通過對證券投資中控制市場風險的方法進行概述,以期為采用證券投資市場更好的發展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關鍵詞:證券投資;控制;市場風險
一、引言
證券投資作為現代化經濟行為具有一定風險性,并受到投資人對投資環境的認識以及投資時機判斷等諸多方面的影響,導致證券投資回報存在差別。為了使投資者在復雜的社會投資環境中,可有效掌控變量因素對證券回報率影響的對策,對以當今社會大環境為背景的證券投資進行風險控制分析尤為重要。
二、證券投資中風險的認定
所謂證券投資風險,是指投資行為發生后投資收益會受到客觀因素影響,而產生的各種不確定性的情況則稱為投資風險,主要表現形式為債券、股票以及衍生證券。在證券投資中收益與風險組成了矛盾集合體,并因風險與收益相伴而生促使二者存在內部必然聯系。通過分析客觀投資環境、投資者與投資對象自身客觀情況等風險要素,并結合科學分析方法對證券投資風險可以進行預測分析。由于證券投資處于不斷變化且復雜的市場大環境中,導致影響證券投資風險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市場變動、投資類型、投資時機等因素,均會影響投資收益情況。當今社會對證券風險風險的預測與評估主要針對在一段時間內某一證券品種收盤價、上期收盤價、收益率、股息收入以及單位紅利等影響投資收益的因素進行分析,從而明確標準測度與收益率方差是證券投資重點。證券投資風險根據風險構成分為兩大風險:一是系統風險,如匯率風險、政治風險以及利率風險等;二是非系統風險,例如企業財務風險、經營風險以及操作風險等方面。其中,操作角度風險又可由投資者風險和選擇風險構成。
三、提高證券投資市場風險控制的對策
(1)正確運用證券投資風險預測的理論方法。通過對證券投資風險的分析可知,在證券投資過程中投資者有可能因證券投資行為受到本金和收益損失的現實結果,即稱之為證券投資風險。行之有效的測度理論是規避投資風險的重要理論方法,有且只有符合投資實情科學的理論方法才能對投資起到積極作用。當今證券風險預測理論時基于效用函數理念轉化而來,并產生風險金測度模型、隨機優勢選擇模型、VaR測度理論、下偏矩測度理論論、均值—方差測度理論以及標準風險測度理論來支持證券投資風險科學預測。在證券風險預測實際操作過程中對產生新的風險預測度指標主要有三:一是定性測度。定性測度主要針對某一特定投資證券品種中投資者所產生投資行為的風險進行定性預判,且投資預測以投資者在投資中主觀存在的風險為主進行控制;二是定量測度。定量測度主要依據緊迫程度、損失序列以及頻度與分布實現風險控制;三是定量連同定性相結合的測度形式進行風險預測,也成為系統預測。利用定量測度與定性測度這兩方面的分析結果進行有機結合,從而解決因單方出現矛盾而產生投資風險的情況。
(2)強化對風險的預測與控制。在證券投資行為中對風險的預測是為了更好規避因風險而帶來的經濟損失。由于證券風險處于動態之中,對風險的預測應針對不同時段內,投資風險產生的風險時間序列與既定標準之間進行對比而得出預測結果,利用組合預測方法充分發揮預測模型適應投資環境變化能力,從而確保投資結果可靠、準確。強化對風險的預測與控制可從兩大方面進行分析:一方面是證券投資風險中的非系統風險。采用控制各類投資權重從而達到投資者投資多樣性目的,并根據各種證券投資測度指標與風險本質分析情況,構建證券風險的預測與控制堅實基礎;另一方面是非系統風險。對非系統風險主要是使用相應的金融衍生工具,例如期貨進行系統風險控制以及股票指數等工具對非系統風險實現控制與預測。通過制定多個證券投資行為科學有效的預期約束條件,明確各類證券品種投資權重,并對各種證券期望收益與目標收益進行預測與比較,從而為風險預測與控制提供有效參考依據。為了確保投資者在一定投資時間內各種證券投資處于風險最小狀態,應通過對現貨、觀測時期數、以及股票指數期貨情況組合現貨持有量。與此同時,通過期望收益率、調整后現貨收益率以及目標收益率的計算,對現貨與期貨實現最優組合,并達到投資風險最小的目的。
(3)降低政府對證券市場的干預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受國家宏觀調控與市場經濟自我調控共同影響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然而,市場經濟自我調控中的缺陷是客觀存在的,對一些資源很難做到最大程度的優化配置,這時國家宏觀調控這只“有形的手”將通過出臺政策、頒布法令等形式對包括證券市場在內的經濟矛盾進行調節。我國法律明令禁止證券市場無序競爭現象,因此國家頒布了相關法律對證券這一復雜經濟體系給予發展依據,從而實現證券市場有序發展。由于證券市場處于不斷變化的狀態,為了確保證券市場有序進行,我國法律法規也會做出相應調整,而這時就可能產生證券市場的劇烈變動情況,導致投資者存在經濟損失可能。因此,政府對證券投資市場的干預應避免太過頻繁,應充分利用市場經濟這只“無形的手”去靈活控制證券市場的發展。由此可見,有效降低證券投資風險的方式應立足于建立健全證券市場投資體系,例如培養投資機構規范投資行為,從而杜絕個人投資者因盲目跟風而產生投資市場投機風氣;當投資者選定投資目標時,應根據證券投資對象在當今市場經濟中的發展實情,不要沉迷于表象,應從長期發展中預見隱患與經營破綻,從而為自己的冷靜判斷提供有效依據,最終達到避免證券投資風險的目的。
(4)規避證券市場風險的存在方式。當國家預見證券市場在未來發展中將出現重大漏洞時,則會通過頒布相關戰略部署指導證券市場發展規劃,從而影響證券風險。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影響證券市場風險的因素也隨之增多,例如公司利潤情況、證券多年發展情況、收益持續增長能力以及股價變動均會引起證券市場風險指數。因此,規避證券市場風險應掌握市場經濟基本現狀、了解各個證券品種循環變化趨勢、掌握投資時機以及科學分析投資能力等方面使投資者風險降至最小。
(5)綜合性風險的防范。綜合性風險主要由購買風險、利率風險以及經營風險三部分組成。處于當今市場經濟體制中的企業會受到一些共同因素的影響,例如政治因素、社會環境以及市場經濟變動等其他客觀因素。因此,投資者在購買證券前應對企業客觀實情進行全面了解,應選擇信譽好、發展計劃科學、經營狀況良好、盈利趨勢明朗的企業作為投資對象,從而較長遠的防范證券投資帶來的風險。企業發展中較為常見的現象之一是周期波動,并處于隨機波動狀態,這需要企業具有一定的資金基礎以及適應市場變動的能力,而處于波動期的投資者則應冷靜分析企業運營狀況、債務情況以及利率高低能客觀現狀,從而站在綜合風險考慮立場防范投資受損情況。
四、結語
綜上所述,當今社會的證券市場是處于宏觀調控與市場經濟共同影響下不斷變動的市場,促使投資者在進行證券投資決策時,應客觀分析市場當前形勢、合理把握投資時機、變化趨勢、正確運用證券投資風險檢測相關理論方法以及強化對風險的控制與預測能力,從而實現在證券投資中將風險降至最小的目的。此外,當今證券市場并不成熟,因此企業需要國家政策給予證券投資機構一定調控基礎上,社會上的各個企業也隨之不斷提高自身應對市場變化的經營能力,最終達到證券投資風險控制目的。
參考文獻
[1]劉騰蛟.證券投資中如何控制市場風險[J].商,2015(24):192-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