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丹
摘? 要? 研究基于社會網絡理論,運用社會網絡分析方法,通過對微信用戶線上行為和線下社交關系進行深入挖掘,從互動、協助、情感三個維度,探究不同的關系網絡里各用戶的社交行為。可以發現:關系的遠近決定了用戶間互動行為發生的頻率;用戶的交往行為將受到親密程度和社交關系的影響;現實生活中沒有交集的微信用戶之間也能產生聯系。
關鍵詞? 社會網絡分析;社交行為;社會關系;人際互動
中圖分類號? G2?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9)13-0019-02
現實世界里的社會關系是否可以通過虛擬網絡來構建和維護?人們的網絡社交行為是否受到其社會關系的影響?本研究將借助微信,通過問卷調查與社會網絡分析方法,試圖對具有各種社會關系的微信用戶的行為進行探入挖掘。
1? 研究理論
社會網絡概念最早是由英國著名人類學家R·布朗提出的。他提出的網絡概念主要是探討文化是如何規定有界群體內部成員的行為,之后Wellman提出社會網絡是由某些個體間的社會關系構成的相對穩定的系統,即把“網絡”看作是聯結行動者的一系列社會關系或社會連接,構成了社會結構。
本研究基于社會網絡分析方法,通過搜集和分析行動者之間社會關系,直觀呈現出個體間的關系圖形及關系類型。關注行動者的關系結構如何作用于網絡社交行為,而行為是否可以影響關系系統?如何影響關系結構?對此,本研究將從互動、協助、情感等維度呈現行動個體的社會關系網絡圖,選用中間中心度①測量指標來判斷其在網絡中的位置[1],關注行動個體在社會關系網絡中的位置,側重行動者社會關系結構對網絡社交行動的影響。
2? 研究設計
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選取微信聯系人作為具體研究對象,共計222名②微信用戶接受問卷調查。對樣本數據采用社會網絡分析方法[2],根據問卷中微信用戶的社會關系和社交行為數據進行整理及錄入分析。
2.2? 研究工具
為了實現社會關系的操作化,保證研究的科學性和操作性,研究從互動、協助、情感三個維度對社會關系進行量化。微信中的互動體現為會話、交流等人際互動行為。而互惠協助、情感關系是比互動更能體現社會關系的強弱。
互動情況:問卷通過“您與該微信委托人的關系?”“與微信委托人聯系的原因”“日常聯絡的頻率”等問題調查用戶間的互動關系。
互惠交換:通過調查“是否會和該微信委托人分享各類資源”“是否會向該微信委托人獲取各種消息或者尋求幫助”等問題,調查用戶間的互惠協作關系。
情感強度:從問卷中“您的心情等情感狀況是否會和該微信委托人分享?”“您是否會屏蔽微信聯系人?”“拉黑或者刪除聯系人的原因”等問題可以得知微信用戶之間的情感關系。
3? 結果與分析
本次調查數據顯示,47%的微信用戶擁有50~150名的微信聯系人,有38%的用戶擁有超過150名好友的朋友圈,69.57%的用戶會活躍在20人以下的群組內,而這一部分群組內部成員構成了群體交往的核心圈。高科技帶來的便利讓用戶的交際圈越來越大,社交網絡擴大了圈子范圍,卻未必有交流;拉近了成員間的距離,卻未必增加親密;引發了用戶的社交天性,卻可能會消耗溝通的能力。用戶的群體交往行為將受到親密程度和社交關系的影響。
3.1? 互動關系網
如圖1所示,基于互動關系而建立的網絡連接,中心復雜密集,邊緣分散且無交集的狀態,呈現出親疏遠近的差異性格局,處于關系網中心的用戶與熟人互動更為頻繁,信息交流與傳遞更為便捷迅速。用中間中心度衡量行動者在互動網絡中位置及其影響力。可以發現處于圈層內部的用戶中間中心度是比較高的,也就是說其他用戶想要獲得消息時對他們是依賴度較高,他們能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信息的傳遞。
3.2? 互惠關系網
在互惠協助關系網絡中局部復雜密度大,而有部分卻是孤立分散的情況。協助關系網絡圖呈現半集中,半發散的狀態。即使是聯系不密切的微信用戶之間也存在協助關系。如圖2呈現內部封閉外部開放的狀態,內部用戶之間存在協助關系,其發散的用戶需要借助中介用戶實現互助。關系網中行動個體獲取協助與提供協助的難易程度不同:處于網絡中心的節點用戶尋求協助比邊緣用戶更容易,同時他們也會提供更多的互惠協助。
3.3? 情感關系網絡
根據情感網絡的疏離程度,可分為“核心層”、“緊密型”以及“松散型”情感網絡。“核心層”網絡一般有2~4人構成相對獨立的圈子,“松散型”情感網絡雖然有明確的中心用戶,但是圈子之間并沒有直接的情感聯系。“緊密型”網絡內部的用戶歸屬感等情感強烈,彼此關系密切,外部不存在情感交流。基于情感因素而導致的用戶行為只能在小范圍內有影響。因此用戶在交往行為上將受到親密程度的影響,關系的遠近決定著用戶間交往頻率和深度。
不同關系網絡的融合改變著人們的人際互動方式,即從前的家庭和工作群體,發展到現在每個個體都有屬于自己的各類關系網絡,其內部成員基于相似的社會屬性傾向于內部交流。互動網絡的形成并不是對身份的絕對認同,不完全取決于所在的社會組織。情感關系網絡相對簡單但是由情感關系連接的用戶之間聯系頻繁、互動會更密切。且互動關系越強,對用戶的行為影響越大,他們之間更容易形成一個圈子,每個關系網絡里的用戶都傾向于與內部的人達成協助互惠等行為。
注釋
①中間中心度是指經過該點并且連接兩點的捷徑數與這兩點之間的捷徑總數之比。
②一共發放問卷230份,回收問卷份226份,其中問卷一共發放138份,回收問卷134份,回收率為97.10%,問卷二一共發放92份,回收問卷92份,回收率為100%。
參考文獻
[1]劉軍.整體網分析講義:UCINET軟件實用指南[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70-75.
[2]羅家德.社會網分析講義[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3]黃煒,余輝,李岳峰.基于微信用戶行為的分享預測模型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6(11):89-94.
[4]馬笑.微信朋友圈用戶使用行為分析——基于受眾心理特征視角[J].新聞研究導刊,2016(15):357.
[5]李其美.符號互動論視角下的微信朋友圈[J].今傳媒,2015(5):97-98.
[6]曹珊.基于符號互動論的微信朋友圈使用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6(2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