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梅

“即使我愛上四萬條別的路/也無法改變對你的眷戀/啊,阿爾巴特,我的阿爾巴特/你是故國家園/永遠也走不到你的盡頭。”
這首《阿爾巴特街之歌》,是俄羅斯著名彈唱派詩人布拉特·奧庫扎瓦的作品,詩人對莫斯科這條歷史悠久、充滿藝術魅力的步行街的熱愛,仍令今日行走于此的游客遐想無限。
步行街,是一個城市繁榮的標志,也常常是國際化大都市的“標配”。世界著名都市,幾乎都有一條最能代表城市乃至國家氣質、最能折射城市乃至國家品位的步行街,譬如阿爾巴特之于莫斯科、香榭麗舍之于巴黎、第五大道之于紐約……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奔向現代化的道路上,許多中國城市亦不約而同地“快中留慢”,建成了各具特色的步行街——據調查,全國經營面積在2萬平方米以上的步行街超過2100條,總經營面積超過1億平方米。
幾十年來,這些步行街在完善城市功能、滿足居民消費需求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新一輪對外開放、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新要求下,它們所存在的諸多問題,顯然與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升級需求不相適應。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 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通過改造提升推動形成一批高品位步行街,促進商圈建設與繁榮”。
3個月后,商務部印發《關于開展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工作的通知》,決定在11個城市開展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工作,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國內領先水平的步行街,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首批試點的步行街,既有綜合型的,也有特色型的,都位于城市核心位置,涵蓋了4個直轄市和7個區域中心城市。其目的,是發揮先行先試帶動作用,為全國步行街改造提升樹立標桿。
下一步,改造提升范圍擴大——用3年左右時間,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重點培育30~50條環境優美、商業繁華、文化濃厚、管理規范的步行街,在其他有條件的城市培育一大批代表本地特色的步行街。
步行街,是城市的亮麗名片。它們的改造提升,既要有中國特色、地方特點,又要體現國際化水平。
步行街,更是促進消費升級的平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載體、擴大對外開放的窗口。它們的改造提升,最重要的,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高起點規劃,高標準改造,高水平運營,讓人們既有物質上的收獲,也有精神上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