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春

蘇州山塘街
生在中原的白居易,擁有一顆江南的心,53歲那年和蘇州的最后一次約會,可謂酣暢淋漓,他留下了一件偉大的作品——山塘街。蘇州人需要用一千年的時間來慢慢理解,慢慢品味,慢慢感恩。
蘇州閶門外,一條河和一條街依傍著,迤邐延伸,一直通到虎丘。街道兩旁是粉墻黛瓦的民居,特別有蘇州味道。街叫山塘街,河叫山塘河。
據史書記載,山塘街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擔任蘇州刺史期間,帶領老百姓筑成的。白居易為人正直率真,不被官場待見,屢次遭受貶謫,一生顛沛流離,到了五十多歲,碰到兩位年輕皇帝,對白居易都非常敬重,有意把他安排到富庶的蘇杭當刺史。
白居易是端午節那天到蘇州的,姑蘇城內空氣中飄散著粽子香和梔子花香。一到蘇州,他就開始忙碌起來,簡化科舉制度,開拓經商渠道,維護賦稅公平,批閱公文,現場調研。當時國家規定,官員每上十天班,就可以休息一天,但是,白居易有兩個多月一天都沒有休息。
他不會預料到,幾個月后會騎馬摔傷,也不會料到批閱文件時視線變得模糊,但是,隱隱約約有一種緊迫感在那里催促他,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
前前后后,白居易擔任蘇州刺史只有17個月的時間,這短短的500天,他卻干成了一件大事——修筑山塘街,可謂看得準,下手快。這也許緣于白居易特有的“童子功”——早在十一二歲的時候,為躲避戰亂,白居易的父親就將他送到江南投奔叔父和兄長了,可以說,蘇州是白居易的第二故鄉,對于蘇州的理解,自然比外來的官員深一層,甚至,蘇州人自己都沒有發現,他們需要一條山塘街。
多年后,在與同齡人劉禹錫詩歌酬唱的時候,白居易說自己對江南的風景是“舊曾諳”。白居易不只是一個會寫詩的官員,更是一個有號召力,有行動力的詩人。在那些年代,許多地方的行政軍事首長,同時也是文壇詩壇大家,有的還是領袖級人物,當執行力碰到詩意生活,一下子就產生了化學反應,偉大工程就應運而生了。
山塘街金子般的價值,一般人看不出來。一頭是蘇州首席城門閶門,一頭是早在春秋時代就譽滿江南的名勝古跡虎丘,就像散落在野地里的兩顆珍珠,只有將它們串起來,才能成為光芒四射的項鏈。
轉眼間秋天到了。剛來蘇州的兩三個月,白居易處于連軸轉的狀態,喜歡喝酒的他,滴酒未沾,愛撫琴弄弦的他,幾個月沒有碰琴,上面甚至落了一層灰。
直到九十月,大政方針已定,社會運轉正常,工商業繁榮,百姓安居樂業,白居易才有心情登上閶門城樓,眺望蘇州城的景色。
天色已近黃昏,斜陽里的蘇州城山河壯麗,景色旖旎,市聲喧鬧,富庶繁華,蘊含著勃勃生機。巍峨的城墻在眼前迤邐延伸,秋草在微風中搖曳鋪展。城里人丁興旺,街巷車水馬龍,粉墻黛瓦鱗次櫛比,掩映在婆娑的綠樹中。紅欄石橋下河水清澈,家家戶戶門口都停泊著小船,不知誰家的漏窗,有悅耳的管弦聲在城市上空裊裊飄蕩。白居易曾經認為,蘇州只不過是熱鬧繁華,論山水之美是比不過杭州的,可是,在登上閶門城樓的這一刻,他改變了看法。此刻的蘇州,有一種世俗和詩意融合后的醇美。
漸漸地,山塘街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本來是配角,是為人們去虎丘提供便利的,后來,山塘街把虎丘的風頭搶了。
當看到西北方向有一座郁郁蔥蔥山丘的時候,他問當地官員那是什么地方,官員說,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虎丘。
不知道白居易究竟是幾月份帶領蘇州的老百姓疏浚山塘河,修筑山塘街的,來年春天,嶄新的山塘街上已經美得醉人了。
一條七里長的街道從閶門一直通向虎丘,人們可以騎馬,也可以乘轎子,還可以步行去虎丘。依傍著山塘街的,是一條清澈的河流,大小畫舫駛過,留下一串管弦和笑聲。堤岸上,桃紅柳綠,百花爭艷,遠望虎丘,淡淡的山影,好像罩著一層薄霧。
原本,從蘇州城里去虎丘,并沒有現成的路,要走窄窄的田埂,有的地方還被水淹沒,需要涉水,到了虎丘跟前,上山也沒有路,要繞到山后,從后山上去。因此,千百年來,盡管名震江南,但因路途艱難,去虎丘的人并不多,山上冷冷清清的。白居易在筑堤開河的同時,順手重新打造虎丘生態,圍繞著山腳開挖了一圈河流,這樣,看上去虎丘就像個碧水環繞的仙島。
本就喜愛游玩的蘇州人,這下子熱情被激發出來了,不管春和景明,還是爍玉流金,不管云蒸霞蔚,還是花好月圓,山塘街上始終摩肩接踵,游人如織。
后來,白居易因為騎馬摔傷了腰,三年任期無法履行了,只得提前卸任。臨走的那天,蘇州父老鄉親前來送行,船在山塘河里行,老百姓就在岸上跟著走,許多人都哭了,白居易也感動落淚。
白居易離任的時候,山塘街還散發著原生態的鄉野之美,還沒有形成繁華街市。傳世之作,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塑造,才能最終完成。
后來,有人在路邊建了涼亭,供人休憩喝茶;為方便河兩岸的人們出行,一座座石橋建起來了。再后來有人開了酒樓、飯莊、客棧,寺院道觀、商行會館也紛紛涌現。虎丘山腳下村里的農民也看到了商機,山塘街畫船簫鼓、仕女如云,鮮花的需求很大,于是,不知道從哪個朝代開始,他們都改行種花,再也不種水稻麥子了。
漸漸地,山塘街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本來是配角,是為人們去虎丘提供便利的,后來,山塘街把虎丘的風頭搶了。春天,人們在長堤上賞桃花;端午節,連續十天,人們在這里賽龍舟,尤其是晚上,華燈初上,山塘河水波光粼粼,歡聲笑語一直延續到深夜;六月二十四為荷花仙子過生日,本來在葑門外的,不知道什么時候也搬遷到山塘街了。
山塘河快到虎丘的地方,有一條支流,叫做野芳浜,這里水面寬闊,可以停泊幾十艘畫舫。有時候野芳浜比山上還要熱鬧,許多人名義上是游虎丘,其實到了野芳浜就不走了。野芳浜有點像那些年代的會展中心,最華麗的畫舫,最美味的菜肴,最動聽的曲子,最優美的管弦都可以在野芳浜找到,這里是視覺之美、聽覺之美、味蕾之美的武林大會。白居易是想通過山塘街告訴蘇州的父老鄉親,平凡的日子應該怎么過才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