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曉霞
【關鍵詞】護理干預;ICU;機械通氣;影響
ICU是用以對危重癥患者進行搶救的可是,這類患者的病情比較危急,發展迅速,若稍有不慎,便能引發十分嚴重的后果。ICU機械通氣患者一直處于較強的應激環境之中,且需要鎮靜鎮痛治療,風險較大。為探究護理干預對ICU機械通氣患者的影響,本文對我院收治的此類患者進行分析如下:
1.1臨床資料分組觀察我院于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此類患者100例,每組50例。納入標準:①ICU機械通氣超過48小時,且未出現肺部感染。②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同意,且患者均知情。排除了哺乳期患者、有其他嚴重疾病患者及精神狀態不正常的患者,對照組患者當中男女患者的人數分別為29和21例,年齡段大致于25~78歲間,均齡為(54.9±2.2)歲;觀察組當中男女人數分別為28和22例,年齡24~77歲之間,均齡(55.2±2.0)歲,組間常規資料無差異,能進行對照觀察(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主要包括病情監測、遵醫囑用藥、搶救準備、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等方面。
1.2.2觀察組:觀察組接受全面優質護理,主要內容如下:①第一,心理護理。ICU機械通氣患者很容易出現焦慮、抑郁、恐慌等心理障礙。在患者清醒時,護理人員必須主動加強與患者交流,傾聽患者主訴,耐心解決并疏導患者心理,改善患者心理障礙,告知患者心理因素與患者疾病之間的重要關系。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還需要注意護理態度、技術,給患者關切的眼神、鼓勵的微笑與語言,言語溫柔。護理人員還應做到熟練操作,避免抨擊聲音對患者的刺激。第二,加強患者體位護理及呼吸功能鍛煉。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幫其選擇舒適體位,指導患者才床上選擇合適臥位,定期幫助患者翻身、拍背,并協助患者排痰,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咳嗽吸痰護理,動作輕柔,嚴格無菌操作。第三,呼吸道護理。加強病房環境護理,加強空氣消毒處理。每天對患者進行2次以上的口腔護理,使用鹽水擦洗患者鼻腔;嚴格執行無菌吸痰處理,預防二次感染;將床頭抬高30~45度,預防誤吸。第四,加強患者基礎護理。保證ICU空氣環境的清新、干凈,每天進行兩次消毒。密切關注患者病情,注意排泄物、痰液量以及性狀變化,一旦出現呼吸節律改變、口唇紫紺等情況,立即上報醫生。第五,人工氣道護理。檢查氣管的深度和部位,將壓力控制在25~30cmH20。撤機前嚴密觀察患者病情,合理調整呼吸機參數,確保氣道通暢及時對撤機指征進行篩查,以減少機械通氣的時間。第六,早期康復活動。應當在適當的時間指導患者下床做適當康復運動,以幫助患者更快康復。
1.3觀察指標
1.3.1比較兩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概率。
1.3.2比較兩組一般指標:主要包括機械通氣時間、ICU時間、住院時間等指標。
2.1兩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概率觀察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7例,并發癥概率14.0%;對照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17例,并發癥概率34.0%,差異明顯(P<0.05)。
2.2兩組一般指標比較觀察組機械通氣時間(5.4±1.2)d、ICU時間(6.7±1.9)d、住院時間(13.4±4.0)d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具體情況見表1。
ICU機械通氣患者病情危急、并發癥較多,一旦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將增加治療難度和家庭負擔。全面優質護理方案的實施,針對患者具體情況、結合患者護理需求,給予全面、綜合、優質護理通過心理護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況,這對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改善患者心理狀況以及疾病恢復有重要作用;體位護理可增強個人舒適性,抬高床頭能有效預防患者誤吸、保持正常血壓波動;呼吸道及人工氣道護理能更好的保障患者呼吸暢通,改善患者通氣情況;相關研究指出,機械通氣患者越早脫機,患者發生呼吸機肺炎的概率就越低,所以要密切關注患者病情、做好脫機護理。多項護理措施綜合使用,多管齊下,效果顯著。通過本文研究證實,觀察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概率、機械通氣時間、ICU時間、住院時間等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綜合優質護理干預對ICU機械通氣患者的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綜合優質護理干預對ICU機械通氣患者的影響效果理想,可以降低呼吸機相關肺炎,縮短治療的時間,有進行推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