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珠容
2018年10月底的一天,在南京秦淮區街頭的一家便利店,大學生小毛內心忐忑地上架了她剛設計的一款根本不能吃的零食——電費零食。
早在2017年,小毛就想出了“電費零食”的創意。那時她去內蒙古,發現有些老人的家里經常黑漆漆的。一問她才知道,原來很多偏僻農村收取電費主要還是靠現金交付。為了繳納每月幾元錢的電費,很多老人往往需要跑十幾里路。而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因為腿腳不便,沒法兒及時交電費,所以家里總停電。那時小毛就在心里盤算:現在互聯網支付方式那么便捷,我是否可以做一個有意思的設計,讓更多人去幫一幫那些繳電費難的老人?于是,她通過多天的構思,把自己的設計特長與互聯網的便捷性相結合,設計出了一款“電費零食”。
她從內蒙古征集來許許多多需要幫忙繳費的老人的照片及簡介,然后把這些信息設計到零食包里。零食有很多款,有“電費薯片”“電費話梅”“電費辣條”“電費瓜子”等,但包裝袋內沒有裝任何吃的東西,只放著一張小卡片。包裝袋的封面上印刷著一張張老人的照片,介紹老人的一兩句話,以及一個二維碼。購買“電費零食”的顧客,只要掃碼,就能為卡片上介紹的相應老人繳電費。
“愛笑的立海大爺,電費廳離他家50公里,坐車要1.5小時。”“總扣錯扣子的德福大爺,獨居二樓,左腿不靈活。”“好發呆的成波大娘,一家兩口,貓是她唯一的依靠。”……“電費零食”包裝袋上的那一張張年邁又慈祥的臉,平淡無奇卻直戳人心。于是,這吸引了許多到便利店里買東西的顧客的注意。剛開始,有人表示好奇,有人駐足觀望,有人心生遲疑。有一對年輕的情侶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買了一包“電費零食”,拆開,發現里面的卡片上寫著這樣一句話:“喜歡誰就去追,情書不會寫,讓你媽幫你。”原來,為了讓“電費零食”顯得不那么單調,也為了回饋市民的愛心,小毛特意在包裝袋里的卡片上寫上了給大家的“人生忠告”。
一位男士掃碼幫老人繳完2元錢的電費后,主動問店員是否能繳多一點。在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他又多繳了10元電費;路邊的一個清潔工阿姨也想為老人獻愛心,但手機不是智能的,所以她從口袋掏出20元現金,請一旁的顧客幫她代為掃碼付款;另一位男士給老人繳完費之后征得店員的同意,抱走了貨架上其他幾包“電費零食”,說是要帶回去呼吁身邊的人一起加入這項活動。
當然,他們在付出愛心的同時也收獲了一條條人生忠告。一個女孩拆開零食包,看到卡片上寫著:“你掛了你的公司也不會倒閉,但你家會。”女孩感觸很深,說:“是啊,這個世上沒有我每天照樣轉,但我對于家人來說就是整個世界。所以,我平平安安,就是家人最大的福氣。”有一對老夫妻拆出來的卡片上面這樣寫道:“人這一生不像做飯,不能萬事俱備再下鍋。”他們相視一笑:“誰說不是呢?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人生總是經不起耽誤,想做的事情就趁早去做。”有一對母女拆開一包“電費零食”,女兒默讀了卡片上的字,母親也湊了過來。看過之后,母親張開雙臂,女兒迎了上去。隨后,她們來了一個大大的擁抱。一旁的顧客都感到好奇:卡片上寫了些什么?女孩兒攤開卡片,只見上面寫著:“如果此刻你身邊有人陪你,幫我抱抱她,因為我想抱的人,已經抱不到了。”
人們在便利店購買“電費零食”時,小毛就在現場。她眼見著人們購買“電費零食”、掃碼付款,然后閱讀“人生忠告”,非常欣慰。當看到那對母女看完卡片相互擁抱時,她流下了感動的淚水;當貨架上121包不能吃的“電費零食”被全部搶空時,她激動得跳了起來。她說:“我真擔心沒人愿意購買,沒想到居然這么受歡迎!”有個顧客說:“怎么會呢?‘電費零食給社會帶來了滿滿的正能量,它理應受到人們的歡迎。”小毛笑了。
的確,“電費零食”雖是一個小小設計,但善良不問大小,愛心不論多少,每個人的微光都能照亮這個世界,哪怕微小,也彌足珍貴。
(選自2019年第2期《做人與處世》,本刊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