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玲
【關鍵詞】循證護理;股骨粗隆間骨折;應用
臨床上,股骨粗隆間骨折是發病率較高的骨折類型,手術是治療股骨粗隆骨折的主要方式,但由于該類骨折術后并發癥多,對康復護理提出了更高標準。為探究循證護理在股骨粗隆間骨折中的應用效果,本文研究如下:
1.1臨床資料選擇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股骨粗隆間骨折。②患者一般狀況良好。③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嚴重心腎疾病、凝血功能障礙、精神疾病等患者。將上述患者按隨機數表法平分為兩組,對照組30例,男17例,女13例,患者年齡40~80歲,平均年齡55.6±3.4歲;觀察組30例,男18例,女12例,患者年齡38~80歲,平均年齡56.9±3.8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密疾病護理、手術護理、遵醫囑用藥、疑問解答等方面。
1.2.2觀察組:觀察組接受循證護理,主要內容如下:①建立循證護理小組。由護士長任循證護理小組組長,組員均由臨床護理工作五年以上的護理人員組成。加強循證護理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力度,促使其更好的應用循證護理模式。②循證問題。小組成員通過動態收集既往臨床案例、結合臨床經驗及患者具體情況提出了相關問題:1.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并發癥有哪些?2.如何有效預防?③循證支持:針對上述問題進行全面的資料查詢,尋求研究領域的實證支持。感染、壓瘡、下肢深靜脈血拴、尿潴留等均是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后常見并發癥。③循證護理:第一,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指導。加強互換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用多媒體等形式加強患者健康宣教,告知手術過程、并發癥情況,及時消除患者對手術治療的疑慮。加強患者心理護理,多使用鼓勵性、安慰性語言,態度和藹、尊重患者;第二,皮膚管理。加強患者皮膚管理,保持患者皮膚清潔、干燥,每天幫助患者擦洗身體,預防性應用褥瘡墊。第三,早期康復功能鍛煉。每2小時翻身一次,并指導患者主動進行鍛煉,根據患者病情主要加強腿部肌肉鍛煉,并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增加運動量,每天進行3~4次。第四,尿潴留、感染等管理。叮囑患者每天飲水超過2000ml,護理人員密切關注患者尿量與顏色,及時更換尿袋,定期沖洗膀咣。保持清新、整潔的病房環境,指導患者進行咳嗽、排痰以及深呼吸訓練,預防肺部感染。
1.3觀察指標
1.3.1比較兩組髖關節功能:選擇Harris評分量表評估患者髖關節功能,滿分為100分,90-100為優秀,80-89為良好,70-79為中等,低于70為差。
1.3.2比較兩組并發癥概率:主要包括感染、壓瘡、下肢深靜脈血拴、尿潴留等。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數據處理軟件進行綜合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髖關節功能比較護理前兩組患者髖關節功能評分無顯著差異(P>o.05);護理后觀察組髖關節功能評分(94.0±0.9)分,對照組髖關節功能評分(78.9±1.1)分,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表1。
2.2兩組并發癥幾率比較觀察組并發癥概率6.7%,對照組并發癥幾率23.3%,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表2。
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后并發癥較多,這不但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還給家庭、甚至全社會帶來困擾。循證護理是西方國家新興的護理模式,通過循證問題將“股骨粗隆間骨折并發癥及康復”進行特定化,通過循證支持搜集實證資料,分析現有證據的可行性,然后結合患者具體情況以及護理人員護理經驗制定合理的護理計劃,效果良好。通過本文研究證實,觀察組髖關節功能顯著優于對照組,并發癥概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循證護理在股骨粗隆間骨折中的重要作用。
綜匕所述,循證護理在股骨粗隆間骨折中的應用效果顯著,能有效降低患者并發癥概率,促進骨折部位愈合,改善患者髖關節功能,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