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文宇 易賽鍵
2019年是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二十年前的12月20日零時零分零秒,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在澳門文化中心花園館冉冉升起,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正如習近平主席在慶祝澳門回歸十五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所指出,“從此,澳門回到祖國懷抱,走上了同祖國內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寬廣道路。這是中華民族發展進程中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開辟了澳門發展新紀元”。二十年彈指一揮間,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只是短短一瞬,但是對于澳門而言,這二十年卻是極為不平凡的重大歷史轉型的二十年。二十年來,在中央政府和內地大力支持下,在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帶領下,澳門社會各界人士齊心協力、團結奮斗,積極推進“一國兩制”實踐,取得了豐碩成果。回顧總結“一國兩制”在澳門實踐的成功經驗,對于繼續保持澳門的繁榮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和行政長官依法施政、積極作為。回顧澳門特區政府二十年的年度施政報告,可以提取出幾個高頻詞:“務實”“民生”“協調”“經濟”“發展”,“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施政理念始終為特區政府所秉持。
在回歸初期,特區政府初期提出了“固本培元,穩健發展”的施政方針。受益于博彩業的快速發展,澳門回歸后不久便快速扭轉了回歸前連續四年GDP負增長的局面,而且在回歸后的18年間(1999—2017年)以當年價格按支出法計算的本地生產總值平均增長率達到12.1%。2017年本地生產總值為4042億澳門元,約為1999年的7.8倍。在民生福利領域,特區政府致力于建立更完善的社會保障,與廣大居民分享經濟發展成果。截至目前,特區已經建立了由雙層式社會保障、社會援助、社會福利構成的社會保障體系,并不斷在弱勢社群、貧困家庭等領域充實多元惠民措施。澳門特區政府一直以來都高度重視教育及醫療問題,不斷加大教育及醫療資源的投入。在教育領域,2007/2008學年將10年免費教育擴展到15年免費教育;在醫療領域,免費醫療幾乎覆蓋所有澳門居民。

盛世蓮花 位于澳門新口岸高美士街、畢士達大馬路及友誼大馬路之間的金蓮花廣場上,這尊名為《盛世蓮花》的雕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慶祝1999年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致送的。
“打鐵還需自身硬”,澳門特區治理體系也是國家治理體系的組成部分。澳門政府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不斷在公共行政領域進行改革。回歸后的二十年間,澳門特區政府針對原有公共行政存在的問題,圍繞“陽光政府”建設、部門重組與效能提升等方面進行了改革。經過二十年的努力,澳門特區公共行政改革取得相當大成效。進一步理順了政府職能關系,深化改革和完善了公職制度,改進了決策與執行溝通,完善了官員問責制,完善了政府咨詢組織相關機制。
澳門回歸以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利益格局和社會結構發生較大變化,人口及選民數量有較大增加,居民政治參與意識不斷增強,擴大政治參與的訴求逐步增多。201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依法對澳門基本法作出解釋,明確了修改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需要遵循的法律原則和法律程序。201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就澳門特別行政區2013年立法會產生辦法和2014年行政長官產生辦法有關問題作出決定,妥善解決了兩個產生辦法的修改事宜,標志著澳門政制發展向前邁出重要一步。以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為主要內容的政治體制按照澳門基本法的有關規定循序漸進地向前發展。隨著上述兩個產生辦法的民主成分不斷擴大,澳門同胞享有了前所未有的民主權利。
澳門特區法治是中國特色法治體系內相對特殊的組成部分,是根據憲法和澳門基本法而形成的“一國兩制四法域”的重要一環。澳門回歸二十年來,法治建設在法理制度和社會制度基本不變的軌道上不斷取得長足進步。以憲法與基本法為核心,以繼續保留的五大法典以及回歸重新制定的《政府組織綱要法》《司法組織綱要法》《行政長官選舉法》和《立法會選舉法》等為主干,由行政法務類、經濟財政類、保安類、社會文化類和運輸工務類等多部門多層次法律組成的法律體系初步形成,澳門特區一方面持續推進對回歸前原有法律的清理及適應工作,另一方面,積極落實基本法對法治建設的明確要求,如基本法第100條關于改進公務人員制度的規定,第115條關于制定勞動政策和完善勞動法律的規定,第130條關于改進社會福利的制度等等,這其中尤其亮眼的是2009年特區根據基本法第23條,制定和實施第2/2009號法律《維護國家安全法》,填補了澳門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的法律空白,履行了憲法和基本法賦予的憲制責任,對于澳門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秩序,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司法領域,澳門已建成符合本地實踐的特區司法體系。根據澳門基本法的授權,澳門獨立行使終審權和檢察權,在過去的二十年里,澳門從如下幾方面進行了完善:第一,對司法組織進行專業化改革,在司法權內部實現了司法與行政的分離;第二,補充司法人員,優化司法人員培訓機制,建立高效的專業司法隊伍;第三,大力推廣中文在司法程序中的使用,經過多年的努力,中文已經成為澳門司法程序中的主要語言,極大地方便了當事人進行訴訟;第四,推進司法透明化和訴訟程序的改革,增強了法院和檢察院的公開透明性,極大地提高了訴訟效率。
2019年澳門特區政府施政報告主題為“把握機遇、均衡發展”,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也一直高度重視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社會各界對此也非常關注。回歸二十年來,澳門社會經濟在博彩業開放的帶動下,各行業都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在取得上述成就的同時,澳門經濟結構單一,高度依賴博彩服務出口的特點亦令經濟增長呈現出高波動性,這種高波動性顯示出澳門經濟抗風險能力相對不足;而且因為澳門受制于地域狹小的基本地理條件,土地資源投放和開發已經接近飽和。所以,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走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之路。

文化遺產 大三巴牌坊是澳門的標志性建筑物之一,同時也為“澳門八景”之一,2005年與澳門歷史城區的其他文物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澳門以往多是“問海要地”,但此舉成本高,且破壞環境。中央采取多項措施,依法運用國家權力為澳門特區“開疆辟土”。2002年,經中央政府批準,澳門特區政府將租用位于珠海市拱北聯檢樓與澳門關閘之間、面積約2.8方米的國有土地,興建新的邊檢大樓;200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批準澳門租借珠海橫琴地塊興建澳門大學橫琴校區并依照澳門法律實施管轄。2012年3月,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支持澳門建設世界休閑旅游中心,推進橫琴新區建設,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橫琴模式”的形成,成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空間的延伸和補充,開辟了新路徑。2015年12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域圖(草案)》,調整了澳門的陸地界線,明確了水域管理范圍。這都體現了國家對澳門各界意見和要求的重視和響應,凝聚著全國人民對澳門特區繁榮發展的支持和關照。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按照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不僅要建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還要打造成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典范。在澳門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大背景下,澳門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進程得到了有力支撐。
自2015年起,澳門統計暨普查局每年開始發布《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統計指標體系分析報告》,根據報告的結果分析,在產業結構數據上,以生產者價格按生產法計算的本地生產總值及產業結構中,博彩業在整體經濟的比重由2012年的62.9%下降到了2017年的49.1%;熵指數是用作量度經濟多元化程度的指標之一,從有關數據可以看到,澳門的產業集中程度持續增加的情況在2014年開始出現逆轉。
主權回歸是前提,人心回歸是保障,兩者需歸一但并不等同。“一國兩制”取得成功的關鍵在于主權和人心的雙回歸。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15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就職典禮時發表講話說:“澳門同胞對國家的認同感和向心力不斷加強,血濃于水的民族感情不斷升華,愛國愛澳成為社會主流價值觀。”據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2017年5月所作的“一國兩制”綜合指標民意調查顯示,“一國兩制”(717人,66.76%)、“愛國愛澳”(675人,62.85%)、“關心社會,守望相助”(630人,58.66%)處于澳門核心社會價值觀的前三位,其中“一國兩制”是最受澳門同胞認同的,同時,“愛國愛澳”也被高度認同,表明 “一國兩制”在澳門的實踐極其成功,實現了主權與人心的雙回歸。
這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的“人心回歸”工程的突出表現密不可分。澳門自回歸以來,特區政府一直十分重視澳門居民的國民教育,在中小學等課程中大量融入近代以來國家取得卓越成就的內容,并且在大中小學開設憲法與基本法的課程。2015年8月31日,澳門特區法務局還專門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專題網站”,并向公眾開放。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澳門青少年是澳門的希望,也是國家的希望,關系到澳門和祖國的未來。所以注重青少年的價值觀培養是極其必要的,這也是“一國兩制”取得主權和人心雙回歸偉大勝利的重要一環,除了在校園教育中的潛移默化,2013年12月,澳門教育暨青年局專門推出《澳門青年政策(2012—2020)》,涵蓋推動社會參與、促進身心成長、營造關愛氛圍和增進社會流動等多方面,尤其是在促進與內地交流學習方面,澳門特區政府于2016 年推出“千人計劃”,每年遴選一千人赴內地交流學習。
2019年5月31日,習近平主席在給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小朋友們的回信中表達了對澳門青年一代的期許:“你們是祖國的花朵,是澳門的未來。希望同學們不辜負杜嵐老校長的期望,傳承好愛國愛澳優良傳統,珍惜時光,刻苦學習,健康成長,長大后為建設澳門、振興中華多作貢獻。”
古人有云,二十之年為“弱冠”。“一國兩制”在澳門的二十年實踐所取得的進步和成就充分證明,“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具有強大生命力,掌握了自己命運的澳門同胞完全能夠在“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指引下,團結一心,自強不息,建設好自己的家園。習近平主席在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時的講話中指出:“在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香港、澳門仍然具有特殊地位和獨特優勢,仍然可以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 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一國兩制”的應有之義,是改革開放的時代要求,也是香港、澳門探索發展新路向、開拓發展新空間、增添發展新動力的客觀要求。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習近平主席在慶祝澳門回歸十五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引用此詩表達了對澳門美好明天的期許。在中央政府、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下,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一國兩制”在澳門的實踐必將譜寫出新的精彩篇章,澳門這朵祖國的美麗蓮花必將綻放出更加絢麗、更加迷人的色彩!
(作者鐘文宇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碩士、《人大法律評論》編輯部編輯;易賽鍵系法學博士、《小康》雜志社副總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