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寫作自古以來都是一種辛苦且艱難的語言活動。近現代的寫作雖說不再需要“錙銖必較”,但是寫作依然是教學中的重難點。寫作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地位十分重要。很多教師也在思考著如何提高作文教學水平,讓小學生真正寫好作文,而生態寫作的教學正是符合這樣的一種模式,通過培養小學生生態寫作能夠更好地提高小學生寫作技能,不再是傳統的仿寫和套話作文。本文針對小學作文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提出要進行生態寫作教學就要拓寬小學生思維模式、加強平時積累,并堅持閱讀聯系寫作,從而真正改善小學作文教學現狀,實現小學中的生態寫作教學。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現狀;生態寫作
現有的小學語文教學環節中,作文始終是一個教學重點,通過現有的實踐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十分熱愛語文課,但卻不愿意寫作文,在進行寫作訓練的時候往往很“痛苦”,許多小學生不知道該如何寫,還有一些愿意寫作的小學生不會寫,這就導致小學作文走向呆板化,不利于小學作文教學。
一、 小學作文生態寫作概述
面對這種小學作文教學現狀,一些人提出了“生態寫作”的觀點,所謂生態寫作,就是指遵循教學規律,讓小學生從日常生活入手,指導學生自由創作,從而真正學會寫作文。在生態寫作的要求下,教師要更多地幫助學生自主去寫作,讓小學生通過寫作表達的更多是自己的思想,而非那種拘泥于應試教育的“高分作文”,并且也只有當作文思想真正來源于小學生本身之后,才能夠讓作文更加充滿生機與活力。這種生態寫作的要求也正是符合學科教學發展規律,由于小學階段學生更是要解放天性,所以語文教師在寫作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更要多采用這種生態寫作的教學方法,避免小學生的寫作變成純粹的仿寫作文與套話作文。
二、 生態寫作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作文教學要搭建“生態”平臺,激發學生寫作熱情,在習作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積極主動地深入投入到寫作,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獲取真實的獨特體驗,才是充滿生命力的、動態的、和諧的生態作文。學生在開放、自由、有創造性的作文活動中能敞開心扉說真話,抒真情,能獲得成就感。他們在參與寫作中興趣越來越濃,思維也越來越活躍,個性得到健康發展。基于此,語文教學要從“生態寫作,回歸本真”入手,讓學生親近作文,愛上寫作,這也是作文教學應然要求和實然之路。具體可以從三方面開展指導教學。
(一) 拓寬思維模式,教會學生如何寫作
要進行生態寫作教學,教師首先就要拓寬學生的思維模式,教會學生如何寫作。困擾小學生寫作的最主要內容就是不會寫作,很多小學生不熱愛寫作不敢寫作也是這個原因,究其根本還是他們的思維有所限制,不會寫作,而在生態寫作教學的指引下,教師就要幫助學生拓寬思維,真正教授一些寫作的技巧方法。
在小學階段會開設很多寫作課,很多老師就把這種寫作課堂當作一種訓練課堂,上課之后教師布置寫作的主題,然后就讓學生們自己去想象去寫作,還有的時候是在學習過某篇范文之后就讓學生去寫作,這樣一來,很多學生的思維就被局限了,他們會模仿著范文去寫,很難把自己的想法真正表達出來,并且這種上來就寫作的方式難以培養小學生的寫作技巧。例如當老師剛講完某一篇英雄人物主題的課文后,如果布置了寫作內容,那么很多學生就會以此為例子進行寫,這樣在寫作內容一致情況下,在小學程度很難做到各具特色。因此教師要秉持著生態寫作的理念,在寫作課上多跟學生講一些寫作的技巧方法,如何描繪人物、如何描繪風景,在具體寫人的時候可以從哪些角度去思考,這樣一來教師教的才真正是寫作技巧,才真正幫助學生拓展了思維。
(二) 加強平時積累,幫助學生掌握素材
要改善小學作文教學現狀,建立生態寫作模式,教師還要注重讓學生加強平時積累,幫助學生掌握素材。在現有的小學作文寫作教學中,經常會發現很多學生有寫作的欲望,但是不知道該如何寫,走入了“無話可說”的困境,究其原因還是積累過少,缺乏寫作的素材,而這種生態寫作正是要求學生多去積累日常素材,回歸到生態寫作的根本就是讓小學生把日常的生活融入寫作之中,真正讓寫作回歸自然。例如,很多學校都會開展一些實踐活動或者課后的家庭活動,那么這些活動的開展正是我們寫作教學應該積累的好素材,當學生在進行相關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時刻讓他們進行積累,這種來自生活的寫作素材運用到作文創作中,才能真正讓作文變得生動,真正讓作文變成生態寫作。
(三) 閱讀聯系寫作,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在引導小學生進行生態寫作的過程中,教師更要注重讓學生堅持閱讀聯系寫作,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很多小學生之所以寫作過于空洞,過于泛泛而談,主要還是因為他們并不能把日常的閱讀心得為寫作所用,事實上,小學的閱讀訓練和寫作訓練是一脈相承的,學生在具有閱讀能力的基礎上,通過一定的運用就可以豐富自己的寫作,真正讓自己的寫作富有生態化、詩意化。例如當學生在學習有關祖國大好河山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提醒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去了解一下作者是如何描繪風景,是如何直抒胸臆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的,那么在相關的作文訓練時,就可以讓學生適當地也去運用這種技巧,在表達自己的感情同時,將自己的閱讀感悟躍然紙上,這樣創作出來的文章才可以說稱得上生態寫作下的文章,既有著小學生自己思想的獨特表達,又蘊含著寫作的獨有魅力,這樣才能推動小學作文教學的不斷完善。
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要想改變這種仿寫作文、套話作文泛濫的情況,真正幫助小學生熱愛寫作、學會寫作,教師在日常的寫作教學中要堅持生態寫作的引領,讓小學生不斷拓寬寫作思維,幫助他們通過平時積累掌握一些寫作素材,并堅持閱讀聯系寫作,真正幫助小學生進行寫作的技能鍛煉,讓小學生在寫作能力層面更進一步。“生態寫作”,致力于為學生寫作打造一個“生態”的平臺,讓他們能夠“說話”“訴情”,能夠展示自我,融入自己的思想,最終領悟寫作的真諦。從這點來講,“生態寫作”是小學習作教學的另一向度,需要我們長期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潘鳴.淺談“原生態習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華夏教師,2018(9):68-69.
[2]趙芬.沈從文的生態意識與生態寫作[D].重慶:西南大學,2012.
[3]王百巖.原生態寫作教學初探[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09.
作者簡介:周婕,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南太武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