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作與交往應從幼兒開始培養,在區域及游戲中引導幼兒學會合作與交往并體驗快樂,充分設計各種教學形式,激發幼兒合作意愿,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合作習慣,提高合作技巧,家園合作,共同見證合作成效,正確評價合作程度,將幼兒合作能力推向更高層次。
關鍵詞:合作;交往;培養
合作交往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備人才素質,二十一世紀普遍都是獨生子女,受家人百般溺愛,造成幼兒以自我為中心,無法與他人交流和分工合作。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會經常發現有大部分幼兒會協商合作,但有一小部分幼兒完全不會與同伴合作,出現爭搶、告狀等現象,因此,從小培養幼兒的合作交往能力,處理好人際關系至關重要,要作為我們教書育人的重要目標之一。如何學會過集體生活,學會尊重他人,自己親身體驗都需要有一個過程。在教學實踐中,我嘗試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幼兒的合作交往能力。
一、 在一日活動中引導幼兒學會合作與交往并體驗快樂
(一) 在區域及游戲中激發幼兒學會交往、協商并懂得分享
讓幼兒進行分區活動,根據各區不同特點,提出具體的要求和不同方法,潛移默化、循序漸進地把合作交往意識滲透進去。如在“建構區”要求幼兒與同伴共享不同玩具輪流交換,交替進行,共同合作來搭建一個建筑物。如:高樓、公園、游樂場等,孩子們看到這些東西都會很興奮、感興趣,自然而然就會促使合作交往能力的形成,在“語言區”要求幼兒如何交換書本閱讀,怎樣協商故事角色搭配,從中共同完成情節表演。
(二) 角色游戲是培養幼兒合作交往能力的最佳途徑
角色游戲需要幼兒自我協調角色的分配及角色情境的設定,對游戲設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潛存的問題,在游戲表演過程中會容易引起沖突和爭執,為了避免這些矛盾發生,教師要及時化解并積極引導,使其懂得分享、謙讓。讓幼兒自我設置游戲情境、分配角色、虛構情節、探討游戲內容,規定角色規則,準備玩具和游戲材料,這就必須做好一系列的準備工作才能進行游戲,更好地交往與協商,教師也可參與到游戲中,邊監督邊引導糾正幼兒的錯誤行為,針對不同的角色搭配給予不同的建議,從而有效地、迅速地提高和鞏固幼兒的合作意識。如:“你們當警察,沒人當小偷怎么辦?”“交通警察和行人、司機”的合作,“醫生和病人”的合作等這些角色的搭配,啟發幼兒合作意識,鼓勵學會不同的交往方式,使集體意識與合作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和提高,讓其感受到集體團隊精神和力量。
二、 充分設計各種教學形式,激發幼兒合作意愿
(一) 創設情景游戲
如《我們合作來運球》,通過運球的過程和結果,體驗到合作共同完成任務的快樂,感受到集體生活與同伴交往共享的樂趣。又如《運西瓜》教師啟發引導可以兩人合作,可以三人合作,也可以四人合作,讓他們自己尋找同伴,互相協商,探討后進行游戲,從中有這幾種現象出現:兩人合作的是兩人在后面推,三人合作的是一個在前面拉,兩人在后面推,四人合作的是四個人一起抬,當他們共同完成任務后,心中無比歡樂,個個笑意盎然,此時我暗喜合作交往意識正悄悄地在幼兒的心靈播下了種。
(二) 應用故事,兒歌感染啟發
兒童故事、兒歌是豐富多彩,富有語言魅力的教學形式,把它引到我要怎樣去合作,應該做什么轉化為我知道怎么做和我樂意與他人合作的正確合作思想意識。
三、 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合作習慣,提高合作技巧
創設交往互動的機會并結合平時常規,培養良好的合作行為,如設立“文明小天使”和“小交警”“值日生”,讓幼兒分別佩戴服務標記,履行他們的職責,早晨來檢查衣著指甲,放學分別站崗指揮,分散離園等,在各自的角色中不知不覺地得到訓練,打破了以往不合作現象,培養了愛集體的合作習慣。
利用晨間談話時間進行新聞播報,午餐時間請值日生分發碗筷,起床后提醒洗臉、喝水等,讓幼兒在這些交往互動中學會表達自己的愿望,請求幫助和表示感謝等交往技巧,親身去體驗并感受合作快樂并銘記于心。
四、 家園合作,共同見證合作成效
幼兒園合作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家庭的配合,這項工作是家園共同來完成的,教師必須做到經常與家長交流溝通,可通過“幼兒成長手冊”“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形式向家長傳播培養幼兒合作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讓家長多提供與同伴合作機會,鼓勵多結交朋友,創造環境學會與他人合作技巧。
五、 加強幼兒合作行為訓練
根據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應運用合理的說理教育和情感體驗相結合,才能使幼兒從內心上接受合作意識然后轉化為行為準則,而不是強加于他,讓他無法接受,這樣只能是反作用教育效果,我們應采取有效的說服力去征服他的內心,逐漸養成習慣。
利用開展“家長開放日”讓幼兒把自己心愛的玩具帶來幼兒園與同伴分享。在活動時有些家長向我投向疑惑和不理解的目光。活動過程中,發現孩子帶來的玩具雖是破舊的,但還是搶著自己的玩具玩,不愿讓同伴玩,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講解,從而成功地開展了這次活動并受到家長的認同。
六、 正確評價合作程度,將幼兒合作能力推向高層次
(一) 幼兒的合作分為四種
1. 對合作與否無所謂,常處于被動和孤立狀態;
2. 樂意主動與同伴合作;
3. 有條件的配合與同伴合作;
4. 以自我為中心破壞合作,綜合四種評價分析讓幼兒知道什么是一般合作和較好合作,把幼兒正確的合作行為引向從無知到有意識再到具有責任感的高層次行為。
(二) 創設“情境表演”的方法評價
讓幼兒將身邊發生的事件累積起來編成一個個故事情節表演給全班幼兒看,將這些情節作業做出評價并想辦法解決矛盾沖突,提高幼兒對一般合作和較好合作的評價能力。如:在表演游戲時遇到幾個幼兒同時搶同一角色扮演時怎么辦?幼兒會想出解決辦法,先一個個輪流表演(輪流合作),主動讓給別人先演(謙讓),大家一起表演(共享),讓幼兒討論的同時,教師也要及時提示引導表演者按全班幼兒想出的辦法,將情節再表演一遍,從中不但學會了評價別人,自己還是參與者,從而有效地把合作推向高層次。
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課題是近十幾年來新成長起來的課題,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的作用受社會高度關注達成萬眾矚目的程度。提高幼兒的交往合作能力,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師需要做好充分的前期準備,不斷提升自我,把握時機,積極創設條件和各種交往的環境,并細心指導有效地培養幼兒的合作行為,激發集體榮譽感,加強對幼兒集體主義思想的教育。
作者簡介:陳碧英,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新星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