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沿襲傳統方法進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課堂教學主客體的能動性,微觀上影響了“雙基”任務的實現,宏觀上難以完成“立德樹人”的偉大目標。為了更好地優化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促進完成教學目標任務,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運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勢在必行。依據在基層高中學校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本文從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的優勢和運用中注意的問題兩個方面與大家進行探討。
關鍵詞:多媒體手段;優化;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傳統方法
在新高考和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僅憑傳統、單一的教學手段,已經很難適應新課標對地理教學的要求,既影響教學目標任務的完成,也不利于教學效果的實現和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應該恰當運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就能把學生課堂上單純的聽覺能力轉化為聽覺、視覺、觸覺等多方面綜合能力,教學中更多地提供給學生合作探究的平臺,進而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從消極被動到積極主動接受地理知識,就能極大地優化教學過程,促進完成教學目標任務,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 結合高中地理學科特點,運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優化課堂效果
(一) 轉換圖像,變靜為動,化抽象成具體,讓復雜變簡單。現行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地球運動、大氣運動(天氣與氣候)、海水運動、地質構造運動、自然災害活動等許多知識點之所以成為課堂教學的“攔路虎”,就是因為解讀這些知識點的課本插圖是平面的、靜態的,如果課堂教學中僅用傳統教學形式只能使教師“哀聲”,學生“嘆氣”。只要我們實時、恰當地運用多媒體,利用動畫、視頻、影像等手段,通過圖像轉換,可變靜為動,變平面為立體,就把抽象復雜的難題具體簡單化,優化了教師課堂教學過程,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深化了課堂教學效果,巧妙地解決了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
(二) 增加課堂容量,豐富教學內容,拓展知識視野。首先,新課標高中地理教材以案例教學為線索,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的活動探究過程得出基本地理規律和原理,這就要求教學中展示豐富多彩的地理素材,設置高質量的探究活動,自然而然地會增加課堂容量。很顯然傳統教學方法的板書、讀寫、講述、勾畫無法滿足這樣的教學要求,而教師合理運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高中地理與其他學科知識緊密交叉聯系,只有運用多媒體手段才能大量引入非本學科的地理課堂,作為案例教學的豐富素材內容,這樣,既完成了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任務,又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促使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地球觀,為“立德樹人”的教育總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 節約課堂時間,完成講練結合,提高應試能力。教師只用傳統方法進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大量時間會濫在板書、板畫、掛圖、演示等“泥潭”中,看似忙忙碌碌,實則顧此失彼,無法有效組織課堂教學,而且學生空擋時間太長,學習目標不明,無所事事,就導致整節課教學事倍功半。恰恰多媒體手段會在備課時提前將大量的板書、圖像等準備好,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運用,整個教學過程凝聚起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在課堂上全身心地動起來,積極參與探究活動,增強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同時,也從課堂教學“泥潭”中解放了教師,節約出許多寶貴時間,可以較多地設置堂課相關的典型習題,真正做到精講多練,講練結合,有助于提升學生高考應試能力,很大程度上彌補了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傳統方法的不足。
二、 運用多媒體手段輔助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 多媒體手段與傳統方法緊密結合進行教學,就會優勢互補,相得益彰。傳統方法教學傳承了幾千年,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對學生預習閱讀自學、課程重難點知識的板書展示強調和課堂小結起到重要作用。在高中地理課堂中運用多媒體教學,雖然優勢明顯,但只能是輔助手段,決不能替代傳統教學方法。教師課堂教學更不能被多媒體手段“牽著鼻子走”,為趕時髦而只注重其形式,整節課全過程、所有課全學期都運用多媒體。我們只有把多媒體手段與傳統方法緊密結合進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就會優勢互補,相得益彰,那教學效果就能“錦上添花”。
(二) 通過虛心借鑒、積極培訓、自學實踐等形式,提高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能力。教師必須通過參加各類優質課活動,向他人虛心借鑒學習多媒體;積極主動參加各級別繼續教育,培訓多媒體;借助網絡、書籍自學研修,進行課堂教學實踐多媒體。只有這樣,我們就會熟練掌握下載、編輯、PPT制作、地理圖像繪制與轉換、FIANSHD動畫制作、截圖截頻等多媒體綜合系統基本技術,才能自如運用多媒體手段輔助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效率。
總之,要優化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果,就得恰當運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同時,也要處理好多媒體與傳統方法教學的關系。人們常說“紅花雖好,也要綠葉陪襯”。我們教師只有勤奮努力做好技能高超的“園丁”,才能借多媒體的“花”,獻給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佛”。
作者簡介:楊志賢,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渭源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