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農興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鄉村治,天下安。鄉村治理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要深刻認識鄉村治理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建立健全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推動鄉村社會走向善治。
當前,加強鄉村治理具有迫切性。改革開放以來,鄉村社會大局穩定,農村形勢總體良好。然而伴隨工農城鄉關系的演變,農村社會結構深刻變化,農戶利益格局深刻調整,農民思想觀念深刻轉變。農民分化為不同群體,農民利益訴求多元化。因此,鄉村治理的理念、主體、方式、機制等都需要加快調整和完善步伐。
走鄉村善治之路,必須加強和改進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抓實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目前,全國有128萬個農村基層黨組織,這是鄉村善治最堅實的基礎。
走鄉村善治之路,必須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結合的新型鄉村治理體系。自治是鄉村治理體系的基礎,我國實行村民自治制度,村民是鄉村的主人,鄉村自治做好了,就能充分激發廣大農民的積極性;法治是鄉村治理體系的保障,鄉村治理必須實現法治化,只有在法律的框架下進行,鄉村社會才能有條不紊運轉;德治則是鄉村治理的支撐,有利于提升自治與法治的效能,提高鄉村治理的水平和質量。
走鄉村善治之路,必須不斷創新基層管理體制機制。鄉村治理體系與城市治理體系的區別,就在于其是集體經濟制度與村民自治制度相互交織下的治理。如今,鄉村治理的手段和方式正發生深刻變化。這就要求,不斷探索創新基層管理機制,既釋放基層民主自治的活力,加強鄉村法治建設力度,又穩固鄉村共同體紐帶,提升禮俗德治力量。既補齊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短板,又提升鄉村社會的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