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劉國琴 / 濟南市環境檢測中心站 劉楊

夏秋季高溫、強光天氣增多,對蔬菜生產是一嚴重的考驗,如管理不當會對蔬菜生長產生熱害,一般表現為植株徒長、花芽分化不正常、授粉受精不良、落花落果嚴重、畸形果增多等現象,嚴重影響蔬菜產品產量、品質和效益。
1.花芽分化不良、雌花少。蔬菜的花芽分化與溫度、光照等因素密切相關,即使是黃瓜、絲瓜等喜高溫作物,高溫季節也很容易出現開花節位高、雌花數量減少、沒有雌花或者雌花敗育等情況,原因是花芽分化除了與遺傳因素有關外,還直接受到溫度和日照時間長短的影響,高溫長日照有利于雄花的分化,雌花相對減少,低溫短日照則有利于雌花的分化。
2.植株徒長,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不均衡。高溫,尤其是夜溫過高,植株呼吸作用強烈,消耗的有機營養過多,造成植株徒長、生殖生長受到抑制,出現花少、花小、坐果難等問題,或即使坐果,也容易出現落花落果和畸形果等問題。
3.高溫強光引發多種生理問題。
(1)水分與養分吸收障礙。氣溫30℃以上,如果澆水不及時,則會造成土壤干旱,當蔬菜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不能滿足植株蒸發的需求,植株葉片易卷曲、脫落,甚至干枯;高溫干旱,易導致元素吸收障礙,如大白菜易得干燒心、番茄易得臍腐病、病毒病等。
(2)強光日灼、轉色不良嚴重。
高溫通常與強光相伴,大棚茄果類蔬菜常會出現日灼現象。果實被強光灼傷后,常會在果實向陽面出現腐爛,剛開始時果實病部呈現黑褐色,然后病部逐漸變褐色,最后果實病部會變成白色,后略擴大,白色或淺褐色,皮層變薄,組織壞死,此后易受真菌侵染,濕度大時也常引起細菌侵染而出現整個果實腐爛,失去商品價值;如番茄著色期,高于30℃時,番茄紅素的合成受到抑制,影響番茄著色。
(3)天氣變化快,蔬菜受損傷。夏季高溫往往伴隨著多雨,降雨過后,葉片嬌嫩,驟晴后如果管理不當,易造成葉片損傷,而烈日與暴雨交替易發生裂果。
4.植株抗性下降,病蟲害多發。當氣溫或地溫高于蔬菜植株正常生長的溫度范圍后,就會使某些抗病品種的抗病性降低,變為感病品種,加重病害發生;高溫干旱的環境下,適宜有害螨、薊馬、粉虱等害蟲發育和繁殖,害蟲作為傳播媒介,導致病毒病高發。
1.注意遮光降溫。
(1)覆蓋遮陽。高溫天氣及時在棚頂設置遮陽網,以降低棚內光照強度。但需注意的是遮陽網不可全天覆蓋,以免棚內光照不足,一般遮陽應在上午10時以后和下午3時以前放置。在雨后轉晴的天氣,植株容易受損傷,要及時遮陽,以免日光灼傷、燒葉等問題的發生。露地栽培,在菜地上搭建簡易遮陰棚,上面用樹枝或作物秸稈覆蓋,遮成稀疏的花棚,達到降溫效果。
(2)改變棚膜透光率。用泥漿是最經濟實惠的遮陽手段,但是泥漿不耐雨水沖刷,下雨后晴天必須重新潑灑。用量可根據光照強弱和棚膜的透光率優劣進行調控,還可以選擇潑墨汁等達到遮陽降溫目的。
(3)使用降溫劑。可在棚膜上噴灑降溫劑,能夠有效避免雨水沖刷問題,降溫效果明顯,透光度好,不影響光合作用。
2.高稈作物間套種。充分利用高稈作物的遮陰作用,搞好喜陽與喜陰作物間的搭配。如豇豆與辣椒間種,苦瓜與辣椒間種,玉米套種辣椒、香菜,在果園的陰處套種生姜、菠菜等。
3.保證水分和養分的及時供應。澆水是緩解高溫天氣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可適當增加澆水次數和每次的澆水量,有條件可利用微噴灌或往葉面噴水,以防葉面脫水。澆水時間一般在清晨或傍晚,不能在中午氣溫高時澆水,要用井水或低溫河水澆灌,要澆勻澆透,保持土壤濕潤。要適時施用復合甲殼素、腐殖酸等有機水溶肥料,培育健壯根系,增強植株抵抗高溫強光天氣能力,同時應及時噴灑含中微量元素的葉面肥,補充植株營養消耗,調節植株生長。
4.合理留葉。夏秋季茄果類蔬菜應合理留葉,使果實盡可能地隱藏在葉子底下,避免陽光直射。因此茄果類蔬菜在高溫天氣進行留葉時,一定要在下午3時以后,避免在強光高溫下進行。另外,夏秋蔬菜定植時株行距應密一些,使莖葉互相遮蔽,避免果實受陽光直接照射。
5.加強通風。白天溫度較高時,把大棚上部和前臉處的放風口打開,加強放風。如果持續高溫強光,夜間也可以將風口打開,達到降溫的目的。另外開風口的同時要放置60目的防蟲網,可有效防止害蟲入侵,減少病害發生。
6.適時適量施肥、用藥。蔬菜處于高溫、強光環境中,自身新陳代謝會加強,如果蘸花藥、藥劑、肥料使用不當,極易造成藥害、激素中毒、肥害等問題產生,因此,在高溫時一定要謹慎用藥、施肥,特別是蘸花藥等植株生長調節劑的使用要控制使用濃度。
7.注意提前預防病蟲害。夏秋季高溫干旱強光的環境為病菌和害蟲的繁殖提供了條件,一旦暴發較難防治。所以要加強監測。提前預防,已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