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鄆城縣農業農村局 刁安景 李潘潘 季明成

一是夯實標準建設“樁”。擦亮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省級食品安全先進縣“金字招牌”,明確技術標準,嚴格操作規程,堅持關口前移,在產前、產中、產后三個環節中,做到“四有”,即質量有標準,過程有規范,銷售有標志,市場有監測。積極推行綠色防控、水肥一體化、科學用藥等技術,開展標準化培訓班18期2600余人次,發放《生產操作規程》、《技術手冊》等各類宣傳資料2萬余冊,有效增強了生產經營主體標準化意識。三年來,新增優質農產品基地2.3萬公頃,達到3.7萬公頃,增長175%;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基地達到2.7萬公頃;標準化規模養殖場新增512家,達到1487家,其中省級以上24家,居全市第一。
二是筑牢招才納賢“臺”。大力發展“歸雁經濟”,依托28處返鄉創業服務站,組織開展“第一書記喊你回家”等系列活動65場次,累計吸引返鄉創業人員2.4萬名,注冊各類經營主體1.5萬余家。工作成果在“首屆全國創業就業服務主題展”巡回展出,獲評全省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全省返鄉下鄉創業工作現場會在鄆城召開。大力培養農村實用人才,三年來,全縣累計完成農村經紀人、“土秀才”、“土專家”等各類人才培訓5000余人次,各類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吸納本科以上人才368人,吸引返鄉創業人員領辦、創辦企業1000余家,培育各類新農人、致富帶頭人210人,為品牌建設提供了人才支撐。大力引進高端專業人才,與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山東省農業大學合作,在全省率先成立縣級農業農村高端專家智庫,首批聘任知名專家教授22名,引進現代農業合作項目7個、總投資2億元,人才帶動作用成效明顯。
三是走深科技創新“路”。利用院校科技優勢和人才優勢,加強智慧農業頂層設計。2017年,鄆城縣政府與山東農業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建立了華寶食品、綠禾農業、陽光花卉三個實踐教育基地。開展秸稈綜合利用、有機肥替代化肥、生態循環農業等試點,推廣綠色生產技術,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綠色農業產出效益。神舟食品集團建立了占地3.3公頃的肉類加工產學研基地,開發了肉扒、肉串等4大產品系列,年產值達8億元以上。“神舟”兔肉串榮獲第十六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參展農產品金獎。“富仕達”腸衣、“魯荷華寶”冷鮮肉、“八里灣”蔬菜入選山東省知名農產品品牌。建成陽光花卉、小尾寒羊兩個省級農業科技園。三年來,引進轉化各類技術創新成果15項,農業科技貢獻率提高5個百分點。
一是固強質量安全“芯”。實施品牌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工程,著力打造買得放心、吃得安心的鄆城農產品金字招牌。建立縣級檢測中心,實現23個鄉鎮街區、9個省級標準化生產基地檢測室全覆蓋;選聘鄉村協管員1692名,打造“縣、鄉、村、基地”四位一體“網格化”監管執法體系,縣域內70%的農產品、農業投入品納入質量安全監管平臺,實現農產品“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程質量監控。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和批發農貿市場質量安全責任告知率、人員培訓率均達到100%;建立了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中心,處理率達到100%。三年來,累計出動執法力量1.2萬余人次,檢查生產經營單位5459家次,完成各類農產品定量抽檢3825批次,完成食品監督抽檢1.8萬批次,合格率98%以上,處置率達100%。創建“食安山東”餐飲示范街2條、示范食堂9個、示范店5個、地方風味名吃1個、清潔廚房48家、明廚亮灶67戶、食品流通示范單位17家。紳聯腸衣、宏遠腸衣先后獲得日本、韓國和德國等國家的質量認證。
二是延伸產品營銷“線”。加快農產品線下線上融合發展,創新營銷渠道,先后完成“千村萬人”電商培訓計劃,農村淘寶服務站達到265個,認定省級電子商務示范企業1家、市級4家,市級電商示范園1個、專業村鎮30個,“為村”平臺實現全覆蓋,累計上線農副產品400余種,全年電商交易額達140億元,成為全省農村電子商務標準化試點。國家級標準化種植基地久源蘆筍,注冊了“將軍令”商標,知名度享譽國內外,分別與臺灣李特公司、美國沃克公司簽訂了購銷協議、戰略合作協議,年銷量2萬噸,為鄆城蘆筍走出國門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任屯村 “莊稼漢”地瓜利用“互聯網+”開展電商營銷,日銷量達750千克以上。對接全國“供銷e家”總部,按照“線上+線下+物流倉儲配送”的運營模式,實現農產品、農資、日用品線下線上連鎖配送,今年以來網上銷售額達到2200余萬元。
三是拉緊服務配套“網”。按照“區域公用品牌+企業產品品牌”的母子品牌模式,打造“鄆城特色農產品”總體形象,努力培育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叫得響、競爭力強的品牌。2019年3月,“好鄆來”農業區域公用品牌在濟南正式發布,旗下25家優質企業加盟,產品賣到北京、深圳等大型超市。構建農經云平臺,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完善“三權分置”,土地規模化流轉率達到35%,建成運營為農服務中心13處,土地流轉托管面積達到4.7萬公頃。鄆城小尾寒羊、鄆城斗雞、鄆城黃牛、鄆城豬肉、鄆城燒雞、鄆城驢肉、鄆城青山羊等7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注冊成功。去年12月,鄆半夏作為全省唯一入選產品,榮獲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在鄆城縣志里沉睡了500年后重獲新生。在全省率先開展“魯擔·惠農貸”試點,累計發放貸款1200余萬元。三年來,累計組織200余家企業參加各類展銷會26次,簽訂購銷合同金額50億元以上,榮獲展會獎項35個,成果豐碩。
下一步,將加快建立健全品牌運營管理制度,按照“一個公用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標準體系、多個經營主體和產品”思路,設立農產品品牌運營平臺,建立“互聯網+”農產品品牌信息數據庫,實現品牌目錄綜合管理、品牌聲譽及信用、產品質量及溯源等實時監管。建立健全品牌屆期續查、年度審查、動態抽查以及公眾監督等動態復核辦法,形成能上能下、優勝劣汰的品牌動態管理機制,全力做大做強鄆城農產品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