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健

目前,在湖州市特殊教育實驗學校就讀的是中重度智障學生,大部分學生還患有自閉癥、腦癱以及多重障礙。由于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缺陷,學生的認知活動受到限制,缺乏社會經驗,思想不穩定,對人對事缺少正確的判斷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從而難以適應正常的社會生活。多年來,學校以“為每一名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為核心理念,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努力興辦“適合的教育”?!斑m合的教育”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行動方略,為“三講三心”教育提供了最基本的土壤。所謂“三講”:講衛生、講文明、講道德;所謂“三心”:責任心、感恩心、進取心。“三講三心”教育從作為一個人所應具備的最基本的品格出發,始終立足于智障學生日常行為訓練,力求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最基礎的道德意識,為其能成為符合社會規范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對他們的發展,特別是在社會適應方面將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兩個目標”引領德育全過程
學校按照“低起點、細要求、可操作”的原則,制訂出科學、具體、細化的行為習慣目標和要求,讓每一位學生明確做什么、怎樣做才能養成好習慣,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
一是總目標。以日常行為訓練為重點,通過每一天、每件事、每項活動的具體指導,讓學生在生活中掌握正確的、符合社會規范的行為,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責任意識、感恩意識和積極向上的進取意識,培養自理、自立、自強、講文明、懂禮貌、愛勞動、守紀律的合格小公民。二是年段目標要求。具體內容如下表。
二、“三維育人”實現德育全方位
(一)環境育人,讓精彩的德育生活影響每一位學生
“生活即教育”。學校注重營造學生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生活化校園環境,邀請專家對學校環境文化體系進行科學規劃和精心設計,讓德育與環境相互交融,使校園成為學生熱愛的快樂學園、健康樂園、幸福家園。學校按各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教育的主題取了不同的班名,每個班的教室門口都安裝云視窗播放班級的活動照片、時政新聞、宣傳標語等。在教室內外墻公布每位學生在晨間鍛煉、文明就餐、休閑活動等方面的訓練內容及自我評價,班內主題墻刊登每月主題、各學科統整的內容、活動照片等,展示教育教學成果。學園樓一、二樓分別設計了海洋世界、浩瀚星空的學習長廊,樓梯間的墻面以行為規范為主題,圖文并茂地介紹學生的校園生活。樂園樓以教育康復為主題,展示教育康復成果的照片。家園樓以職業教育為主題,展示學生在家政、烹飪、烘焙等專業學習中的訓練內容、步驟及成果。
學校努力讓每一面墻壁說話,每一棵花草寓意,每一個景點啟智,以特色的校園文化助推德育工作開展,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一是讓“中華傳統美德”融入校園。學校用“和、愛、善、行”四字構成了石文化,意在鼓勵學生擁有如巖石般堅強的內心,同時能講和氣、懂仁愛、樂善舉、勤踐行;還在校園的醒目位置懸掛了中華傳統美德典故,讓學生處處、時時受到中華傳統美德的熏陶。二是以“身邊榜樣的力量”引領成長。學校把“衛生小標兵”“文明示范生”“道德好少年”“十佳”學生的事跡制成欄目圖片,懸掛在庭院等醒目的地方,以身邊的榜樣時刻激勵學生,引導學生健康成長。三是用“學生的美術作品”扮靚校園。學校把學生制作的精美作品在過道進行懸掛張貼,展示了學生特長的同時,渲染出了濃厚的藝術文化氛圍,給人以美的享受。
(二)課程育人,以有趣的主題活動培養每一位學生
智障學生要融入社會,就必須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精神應該成為道德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為此,學校建立“微德育課堂”,每月設定一個德育主題,如養成好習慣、我愛我的家、安全我知道、鍛煉身體好、學傳統民俗、春天真美麗、勞動最光榮、快樂的節日等。各學科圍繞每月主題選取適合的教學內容實施教學,將德育課程貫穿于各個學科的全過程,實現全科育人,使每位教師都成為學生的德育教師。
學校以日常行為規范為抓手,結合訓練綱要,加強學生每日行為指導和訓練,開展“四季”活動,把“三講三心”教育,落實到學生每天學習生活之中。第一,文明禮儀季。以“三講”教育為核心,使學生懂得生活中要說文明話,做文明事。一是養成衛生保潔好習慣,具體做到勤洗澡洗頭,勤剪指甲,勤換衣服,睡前刷牙、洗臉,飯前便后洗手,每天保持衛生責任區無紙屑果殼。二是養成文明禮貌好習慣,要求做到見到老師、同學主動問好;會用禮貌用語:請、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系等;熱心幫助他人。三是是養成文明就餐好習慣,學校分餐前準備、光盤行動、餐后清掃、個人整理四個項目進行評比,每周進行公布。第二,我愛我家季。以“責任心”為核心,讓學生知道生活中有些事是必須要做的,從而培養學生初步的責任意識。在家里,自己穿衣、洗漱、吃飯、睡覺,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這是對家庭的責任;在學校里,遵守學生守則,為班級做事,這是對班集體的責任;在社區里,要遵紀守法,這是對社會的責任。第三,感恩行動季。以“感恩心”為核心,結合母親節、父親節、助殘日、教師節等重大節日,開展感恩系列活動,使學生懂得自己的幸福生活離不開父母、師長及社會各界的關心,學會用自己的方式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社會。第四,成果展示季。以“進取心”為核心,通過技能展示節、親子活動,展示學生的學習收獲,提高學生的耐挫力,幫助他們逐步樹立自信。學校還與湖州新世紀外國語學校、湖州新風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湖州師范學院、湖州職業技術學院等單位開展普特融合教育共同體活動,幫助學生們逐步形成適應社會要求的社會性行為。
(三)實踐育人,以豐富多彩的生活體驗發展每一位學生
智障學生和其他普通學生一樣,終究要漸漸脫離大人的攙扶,在人生的道路上學會獨立。對于他們而言,每學會一項生活技能,就是一筆終身受用的財富。學校以“生活刺激—生活體驗—生活回歸”為目標,構建了與生活緊密聯系的三大實踐活動模式,即基地實踐活動、跟崗實踐活動和社區實踐活動,讓學生從最基本的吃飯走路做起,到生活自理,然后達到學會技能服務社會。
一是基地學習活動。學校建設了園藝、家政、烹飪、洗車、面點等實踐基地,由職高部的專業教師教授專業技能,有效提高學生適應社會能力,拓展學習空間,為學生今后融入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二是跟崗實踐活動。學校將食堂擇菜、分菜、清掃,綠化維護,家政保潔,超市收銀等崗位提供出來,按照學生的能力讓他們參加崗位實踐,由相關專業教師擔任導師開展職前培訓,每月開展一次評比,并按照學生的工作成績給予一定的報酬,這種崗位實踐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學校的德育課程。三是社區實踐活動。學校充分利用周邊環境,組織學生走上社會,服務社會,讓學生參與到社會活動中。購物、游公園、商店實踐、參加社區活動,讓學生懂得如何待人接物,學會生活技能;開展公益勞動,展示學生自立自強、奉獻社會的自信和能力,贏得社會的贊譽。
三、取得成效
自開展“三講三心”教育以來,學生的文明素養、行為習慣得到提升,責任意識、感恩意識和進取意識顯著增強。走在校園里,到處都會有學生主動微笑著和你打招呼;全校學生在就餐過程中,能夠做到就餐不講話,用餐后自理垃圾;學生在家里能主動打掃衛生、清洗衣物,為家里煮飯燒菜;學生外出坐車、購物、就餐能按次序排隊,在公共場合能遵守社會公德。長期的教育熏陶,讓學生的臉上始終洋溢著自信、真誠的笑容。不少學生在各級各類比賽中展示自我,獲得獎項,其中有2幅學生作品分獲全國二、三等獎,2幅學生作品獲省一等獎,7幅學生作品獲市一等獎。韋方勇同學代表浙江省在全國第六屆特奧會上取得了2金1銀1銅的佳績,還被評為全國“最美中職生”。由于德育工作出色,學校被評為浙江省“三育人”先進集體、湖州市文明單位、2015—2017年度湖州市特殊教育先進集體、2017年度湖州市德育先進集體。
四、討論與反思
對于做好智障學生的德育工作,應力求實現“求實、求精、求適、求新、求長”五個突破。以小求實,從小處著眼,讓德育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對接,這種對接,就是德育實效性的起點;以小求精,讓每一個教育者都俯下身去體察學情,在操作上把事情做深做透,這就是“精”的基礎;以小求適,“小微德育”一定不是一刀切的德育,在面對不同年段、不同類型的學生,要展現其獨特的育人功能;以小求新,在教育現代化快速推進的今天,德育工作只有不斷創新,才有強大的生命力;以小求長,持之以恒,堅持做下去,才會不斷積累教育的效果。
(責編 ?王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