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姿翰
摘 要:在唐朝酒業政策、異域好酒之風傳入等因素的影響下,盛唐時期酒文化繁榮。酒文化廣泛滲透于人民的生活中,其中包括龐大的詩人群體。唐代詩人普遍愛酒,更愛將酒作為意象融入文學創作中。研讀盛唐詩,不僅能從中窺探當時的時代背景,人民的生活情形,更能探究喜好飲酒的社會風氣對盛唐詩人文學創作深刻的影響和唐人以酒為意象所表達的情感,進一步認識詩歌的主題。
關鍵詞:盛唐;酒文化;文人生活;盛唐詩
受到盛唐詩人追捧的酒,在情感濃烈的詩人心中,不僅是普遍文人、詩人喜愛的飲品,還是淋漓表達思緒的催化劑,是寄托情緒的萬能意象。詩人飲酒,生活與創作都漸漸滲入酒的影響。
一、盛唐詩中酒的高頻出現場合
酒是盛唐詩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對于詩人來說,作詩講求“興”,好詩必是有感而發。縱觀盛唐詩歌,佳作中往往不難見酒作為意象出現的身影。歸結酒詩,盛唐詩詞中常出現酒的場合有送別、聚會、邊塞、出行等幾類。
飲酒送別是從古自今的傳統,一杯酒,訴盡心中萬般情。盛唐詩歌中的酒意象便有很大一部分與送別相關。“置酒臨長道,同心與我違。”王維送友還鄉,一首《送綦毋潛落第還鄉》充溢著對友人的信任和希望,鼓勵友人不要灰心懊喪;“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好友將前往邊塞,包含著王維深摯的惜別之情;《送韋城李少府》中“別酒青門路,歸軒白馬津”是張九齡對臨行摯友的鼓勵與寬慰。古今送別,別離親友,舉杯共飲是給予將行親友的動力和信心,是對未來的祝福與鼓勵。
聚會是盛唐詩人日常生活中另一主題。三兩好友相約,閑時探訪故友,更有志同道合的才子聚會,盛唐文人的聚會形式多樣。聚會上,或觥籌交錯,熱鬧非凡,或作詩寫文,有感而發。酒成了宴會必不可少的興奮劑。“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琴廣陵客”李頎的《琴歌》描寫聚會飲酒品琴的歡快場景;“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過故人莊》孟浩然與舊友的聚會暖意融融;“開瓊宴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李白《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中的聚會生動輕松。
盛唐時期國力強盛,但同時對外戰爭也十分頻繁。高昂的時代精神激勵著士大夫、文人積極爭取建功立業。由此產生了一批追求上進且創作熱情濃厚的邊塞詩人,如王昌齡、高適、岑參等。而在這些詩人的邊塞詩中,描寫邊塞風光風俗也好,講述軍旅生活也罷,酒都是常用的意象。“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描繪了邊塞急管繁弦的風俗;“依然宿扶風,沽酒聊自寬”,王昌齡在《代扶風主人答》中描繪了扶風肅殺的景象,借扶風主人之口,揭示了邊境征戰的慘況,酒讓詩更添一份愁情。酒以其猛烈、火熱的特性與熱火朝天的戰場、廣袤的邊疆風光緊密吻合,酒也因此受到邊塞詩人的喜愛。
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自古文人多于旅途中迸發無限情思與感慨。“人生須達命,有酒且長歌。”王昌齡登上漢家陵,眺望長安大道,內心是對仕途不順的感慨和自我寬慰,揮毫《長歌行》,那是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瀟灑心態;“憂來誰得知,且酌尊中酒”高適在行程中洋洋灑灑寫下《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十三首》,那是背井離鄉的感慨,愛國憂民的情懷。羈旅中有苦情,閑游時是慨嘆,不同情境,不同經歷的碰撞總能激發出不同的思緒。
二、酒對詩人情感的表達
與茶沉郁、內斂的特性不同,若將酒比人,那么酒的性格應是灑脫、外放的。具有這樣性格的酒作為詩歌的意象,成為詩人寄托情懷的載體,對情感的表達及抒發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同時深化主題。不同場景下酒中所寄托的情懷也不盡相同,在盛唐詩中常出現的情感有愁情、喜悅之情、豪情。
悲春傷秋是詩人情感豐富的體現。所謂借酒消愁,人在苦悶時總是離不開酒精。盛唐詩人為后期政治的混亂而愁,為仕途不順而愁,為有志不得申而愁,為思鄉念故而愁,為離別而愁……萬般愁情,不盡相同,皆借酒澆。李白便借酒澆過無數愁思。“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道出心中煩憂,愁政治腐敗,愁仕途不順;《月下獨酌其四》“愁多酒雖少,酒傾愁不來”,這是李白內心的濃的化不開的愁。盛唐時期,許多寫出名篇佳作的詩人多是人生經歷跌宕,內心愁云繚繞之際,許多詩人更愛飲酒,企圖用酒麻痹內心,用文字發泄愁情。詩與酒與愁情便如此結合起來。
傷感時,酒讓人暫時忘卻不快;開心時,酒讓喜悅升華。盛唐文人也深喑此理,在表達心中的喜悅時,也不忘舉杯慶祝。李白《南陵別兒童人京》多次提到酒,前三聯都與酒有關:“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當時的李白入京的詔書,實現政治理想的機會就在眼前,于是熱情洋溢地設宴飲酒與妻兒子女告別,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心中滿是驕傲與喜悅之情。酒,放大快樂,讓心中的喜悅酣暢淋漓。
盛唐文人多懷抱入仕夢,他們一心努力尋求建功立業的機會,不少詩人關注著國家的未來,甚至積極走向邊疆,參與到護衛家國的對外戰爭中。在仗劍走天涯的夢想與實踐中,酒灑脫的特點恰好擴大了文人心中的豪情壯志,豪情唐詩中的酒意象讓盛唐文人、詩人的形象愈發的瀟灑高大。“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王翰《涼州詞》是邊地軍營開懷痛飲的豪爽;“長劍一杯酒,男兒方寸心。”李白在《贈崔侍御》中所寫的是他的豪邁性格和豪俠形象,也表現了他意欲為君王效力,施展政治抱負的期望。而在《結客少年場行》中,李白又寫道:“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詩中的豪俠少年雖并非李白本人,但卻是詩人心中描摹的理想模樣,和自身的寫照。盛唐詩中的酒便是盛唐文人的人格理想和精神氣度的反映。
寬心應是酒,遣興莫過詩。盛唐詩中豐富的酒詩是唐人酒文化澆灌出的精神花朵。有學者這樣描述唐朝酒與詩的關系:“酒是詩華,酒乃詩媒”。的確如此,酒作為詩歌意象,在盛唐詩中廣泛出現于各類場景,往往是詩人借以傳遞情感的有力媒介。正如杜甫《獨酌成詩》中對酒與詩關系的描述:“醉里從為客,詩成覺有神。”酒中詩、詩中酒,相輔相成,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