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錚
摘 要:書法篆刻藝術在我國發展歷史悠久,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最璀璨的部分。從最早的甲骨文篆刻,到近現代篆刻藝術的發展,我國書法篆刻藝術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風格和藝術特點。本文基于印風,探索我國書法篆刻藝術,選取秦漢印、明清印及近現代印三種印風進行重點剖析,了解不同印風書法篆刻藝術的特點,體味書法篆刻藝術之美,供相關愛好者借鑒參考。
關鍵詞:印風;書法篆刻;明清印
一、引言
我國書法篆刻藝術起源于秦朝時期,在歷史變遷過程中,形成自身獨特的發展規律和印風。從元代開始,文人墨客對篆刻藝術的追隨極大地促進了書法篆刻藝術的發展,并逐漸形成以具體作者為代表的風格流派。例如,秦漢時期的古樸、雅致,明清時期古典與創新的相互交融,到近現代以齊白石為代表的豪放與大氣。分析書法篆刻藝術的印風,盡享篆刻藝術的獨特魅力。
二、書法篆刻藝術簡介
篆刻指的是鐫刻印章。稱為篆刻的原因是在刻前,需要進行篆書。篆刻是我國獨有的一種傳統藝術形式,最早出現在奴隸社會,被用于信息的承載與傳遞。春秋時期,印章在我國的使用逐漸廣泛,隨著其他藝術領域的興起,印章逐漸擁有了實用價值之外的藝術價值,融入了多種藝術形式。發展到明清時期,文人們開始將篆刻與藝術創作相結合。篆刻藝術的發展歷程可使用印章的名稱來概括。最早的印章被稱為“璽”,秦朝,璽是只有天子才能使用的印章,象征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利。秦漢兩期,官方的印章被統稱為“印”,也有一些特殊的印章被稱為“章”。到了魏晉時期,由私人使用的印章逐漸被改稱為“印信”,而唐宋以后,印章的名稱已經包括圖書、關防及記寶等多種形式[1]。
篆刻藝術與書法藝術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篆刻藝術的實質就是將隸書與鑿制手法相結合,從而制成印章作品的過程。篆刻是一種獨特的書法表現形式。在歷史中,書法藝術與篆刻藝術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形成了當今俗稱的書法篆刻藝術。印章中使用的書法也隨著歷史的變遷表現出動態化的特點,最早的印章使用隸書,到宋元時期,又將楷書加入其中。篆刻藝術的發展受到書法藝術發展的深遠影響,歷史上出現的篆刻大家多為優秀的書法藝術者,二者相互融合,共同構成書法篆刻藝術的超高賞析價值。
三、書法篆刻藝術的印風探索
(一)秦漢印:古樸與雅致的代表
在秦王朝短暫的歷史中,篆刻藝術可謂是其留給后世最寶貴的一筆財富之一。當時,大篆過渡到小篆,相較于宮廷所用的官印來講,民間作品更加靈活、自由,呈現出多種藝術風格。秦代為篆刻藝術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發展到漢代,篆刻藝術迎來了歷史上最鼎盛的時期。當時的篆刻作品多具備使用功能,但其中也不乏一些以賞析、創作為概念的作品。古樸、雅致的審美觀念被提出后,秦漢印的印風已經基本確立。秦漢印的主要特點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線條粗獷勻稱。漢代的篆刻作品多采用白文金屬制成,使用的線條即粗獷又講究勻稱均衡,這樣的印章產生的印文清晰而厚重。另外,還有一類特殊用途的印章稱為鑿印,如專門為武將配備的將軍印。將軍印的刻制過程往往很匆忙,因此工匠在鑿制手法上也更為靈活、粗獷,反而形成了將軍印自然、古樸的特點。二是章法上逐漸變化。在漢代初期,宮廷中使用的官印還沿襲著秦時期的章法,即在印面上保留邊界。這一章法在西漢以后基本被棄用,取消了印面上的邊界,印面更加完整,整個作品也更顯生動[2]。三是印面的字形出現多種變化。漢印中的印文多白文,使用的字體也以小篆為主。但是在字形上出現了一定的變化,方中有圓,頗有隸書的韻味。漢印中常用的文字被進行多種改變,使得篆書與印章之間相互融合,形成獨特的藝術特點。在一些篆刻作品中,還用到鳥蟲篆、繆篆等,更加富有藝術情趣。
(二)明清印:古典與創新的交融
很多人認為,明清印的造詣足以與秦漢印相媲美,其中一些手法至今被后人沿用、研究和模仿。當然,秦漢印中的優秀藝術元素也對明清印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在發展、變革的過程中,形成一種全新的印風。到了明清時期,我國古代文學、戲劇、小說及繪畫等藝術形式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為書法篆刻藝術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朱文是明清印風的代表人物,著名的“少壯三好音律書酒”印就出自于他手。觀察此印的印面,頗具秦時期“璽”的特點。講究橫縱順序、虛實過度,印面十分優美,富有古典、雅致的藝術氣息。觀其刀法,沉著而老練、一剛一柔結合得完美至極。朱文的篆刻作品多使用大篆,文字不易辨識,如本印中的“少”“書”等文字。但要探究這種寫法有無出處,可以發現,單憑一個“少”字,其被記錄到歷史中的寫法就多達40余種。朱文篆刻作品中獨特的“寫法”,也是其作品的魅力所在。觀印面不得知其字,但可知朱文。明朝時期,不少研究印章的大家提出對秦漢印藝術精髓的繼承,點明“古”與“今”之間的必然關系,標志著明代印章藝術創作思想的飛躍。此時,印章藝術逐漸從以前的模仿演變成古與今的結合,在透徹了解秦漢印精髓的基礎上,加入了新時期人們對于印章藝術的理解和追求。從此,篆刻藝術有了全新價值,既是對前人的繼承,又要求加入現人的創新。到清代,書法篆刻藝術又迎來了歷史發展飛躍時期。流派印逐漸被人們所推崇,篆刻藝術上升到新的高度,人們將秦漢印中篆刻的基礎手法和技巧總結成規律,與自身的創作風格相結合,書法篆刻藝術在此時期正式形成。
(三)近現代印:以齊白石為代表
書法篆刻藝術發展到近現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當屬齊白石。時代發展至今,很多“西洋”文化流入我國,并給傳統文化的發展和集成帶來嚴峻的挑戰。面對這一形勢,居于鄉村田野的齊白石并未受到影響。他以批判和繼承的眼光看待書法篆刻藝術,依然追隨著漢印的腳步、延續漢印的精髓,并加入自身對于篆刻文化獨到的見解。齊白石的書法篆刻作品不同于清明印,在他的作品中,已經很難再找到秦漢印中形式束縛的影子,唯獨將漢印表現出的神韻予以繼承。齊白石曾經篆刻一枚“不知有漢”的印章作品,足以表達他對于秦漢印的態度。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而對待秦漢印,最重要的就是摒棄其藝術表象,探究其中深層次的藝術哲理。齊白石認為,秦漢印的獨特之處就在于獨創性,而他對秦漢印形式的摒棄與神韻的繼承,也造就了其在近現代書法篆刻藝術領域中不可撼動的地位。觀賞齊白石的篆刻作品,更能體會到印章中表現出的力道之美,或狂放自如、或敦厚大氣,但究竟離不開“力量”二字。他的印風也被很多人借鑒和沿用。齊白石的作品帶有濃重的民間篆刻野性、狂放的特點,講究的就是一個痛快。痛快這一概念談地輕巧,但在刀法婉轉間,就造就了精品印章與劣質作品之間的天壤之別。齊白石的刀法與書法極為統一,下刀如下筆,直截了當,絕不拖泥帶水[3]。齊白石的作品不講究繁文縟節,簡潔的印面就足以凸顯其篆刻作品的鬼斧神工。因此,不能單單將齊白石高超的篆刻造詣歸功于繪畫技巧,書法帶給篆刻作品的神韻是不可取代的。
四、結語
不同時期的書法篆刻印風有著不同的藝術魅力和藝術追求,分析印風的變遷歷史,有助于把握書法篆刻的特點和賞析技巧。在現代社會中,不少人依然選擇投身于書法篆刻藝術研究領域,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貢獻微薄之力。值得慶幸的是,經過千年的發展,我國書法篆刻藝術依舊散發著的勃勃生機,為后人、為世界留下寶貴的藝術財富和精神財富。
參考文獻:
[1]林立.論鄧散木篆刻風格的生成[D].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18.
[2]孫景海.書法篆刻藝術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17(8).
[3]陳玉圃.印風古淡? 蔚然大觀[J].當代廣西,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