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濤?李真
摘 要:實踐課程是高職院校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與理論知識的結合。對于理論課程的傳授往往通過傳統的課堂形式傳授。理論課程的評價基本都是通過考試進行評價,然而,實踐課程的傳授通過多種方式,評價體系的方式也是多樣,并沒有形成相對完善完整的評價體系。對于高職院校實踐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可以促進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效果,提升高職院校的學習質量。本文通過文獻研究法結合相關文獻對高職院校的實踐課程評價體系的現狀及問題進行分析,對如何構建科學、完善的評價體系進行相關討論與研究,為日后高職院校進行相關實踐課程評價體系改革提供理論借鑒與參考意義。
關鍵詞:高職院校;實踐課程;評價體系
實踐課程是高職院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的重要途徑。通過對實踐課程的研究,可以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水平,促進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就業能力,研究實踐課程的評價體系,提高對實踐課程的評價,樹立完善科學的評價標準。本文將對高職院校實踐課程的評價體系現狀問題及構建完善評價體系的方法進行相關討論。
一、高職院校實踐課程評價體系的現狀
課程評價是根據設置的某一評價標準進行的對課程實際教學效果的價值判斷。就像學生在學校中對教師進行的評價相同,主要就課程實際達到的效果與其本身設置的目的進行的比較,從而進行改革,提升課程的質量。高職院校較為重視實踐課程,為了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并與普通的本科院校有所區分,將實踐課程的設比占到所有課程的百分之六十,然而,卻沒有相對完善科學的實踐課程評價體系,下文將會就高職院校實踐課程評價體系的缺陷問題進行相關討論,從而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改革意見。
(一)評價標準的主體問題
高職院校實踐課程的評價標準中的主體應該是接受學習的學生,學生是受教者,是學習的主體。然而,設置評價標準的實踐者卻將教師作為評價的主體,這會使得教師對于自己的課程沒有相關客觀標準的評價,不知從何角度對課程進行相關改革和提升,即使將學生作為主體之一,也會導致評價的客觀性減弱。在評價過程中,應該設置學生為主體,學生進行客觀量化評價,減少感情色彩,同時加入少量的質性評價,加入同行業專家的點評,這樣會從整體上提升評價的準確性和精確度,提高實踐課程的質量,提升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二)評價標準不科學
在高職院校實踐課程的評價系統中,主要使用的方法為教師自評,學生評價,教師互評三種。這三種評價方法存在的不足就是缺少第三方的投入,這樣會使得整個評價標準的設置較為針對性,缺少廣泛性,同時評價的內容標準無非是教師的講課方式與風格,教師使用多媒體的情況,學生的互動情況,學生的實踐動手次數等等。這些標準都是極為表層和現象的標準,并不能深刻體現學生的整體水平與實踐能力,也不能體現教師的實踐課程的效果。這就需要在設置評價標準的過程中盡量多的涵蓋多個方面和層次,像學生參加實訓的環境和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專業素養等等,通過不同方面角度的評價,更好的促進評價體系的標準化和科學化。
(三)專業實踐活動與評價標準相矛盾
由于高職院校對于實踐課程的高度重視性,往往進行的實踐課程種類和形式多樣,然而,整個的評價標準和評價體系只有一套。這在整體上會導致評價的脫節,評價的標準與評價的活動有所矛盾,像參加實習和見習完全是兩種類型的實踐活動,實習進行的是較為長時間的學習和實踐,而見習則是較為短時間的學習,這兩種的評價標準就不可以相一致,必須有所區別。倘若設置相一致的標準,會導致評價體系的完全不符,調整評價標準將標準與評價內容相對應,設置多套評價體系與評價活動相對應,從整體上提升評價的標準化,提升實踐課程的質量。
二、構建高職院校實踐課程評價體系方法
課程評價體系是激發教師積極性,提升課程質量,促進課程改革的重要法寶。構建科學、完善的評價體系就十分有必要。就上文相關問題提出構建高職院校實踐課程評價體系的方法與措施,提升實踐課程的質量。
(一)調整評價相關人員權重
高職院校的實踐課程的評價主體為學生,參與者包括教師及專家,更有甚者包括實訓場地的人員等,涉及的相關人員都會參加評價。這在評價中就會存在問題,相關的評價權重比例分別是多少,這將關乎到評價標準的設置,評價的客觀性與真實性,甚至關乎到整個實踐課程的改革,學生無疑是評價的主體,占到的比例肯定是最大的,教師也會在評價中占到一定的比例,但會比學生低,專家占到的比例也會存在,但是比教師要低,其次為其他的參與者,實踐課程的評價與普通課程的評價要復雜,需要考慮多個方面。因此建立相對完善的評價體系更為重要,同時面對困難,需要多方努力。
(二)量化與質性方法并存
評價會通過量表進行,量表會將評價的各個細則標準通過數據的形式進行轉化,從而使用數據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提升實踐課程的質量。然而,評價并不能全靠量化的方式進行,有些關乎情感的問題或者標準無法通過數據顯示,無法進行公正科學的轉化,這就需要質性方法的加入。對無法轉換的問題進行質性提問,通過質性研究提升實踐課程的質量與教學效果,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并存將會大大提升評價的標準化,兩者通常以量化研究為主,質性研究為輔,通過兩種方法的結合提升評價過程的科學性。像在畢業論文的評價中,這是一個對學生實踐能力與專業知識的雙向考察,對于專業知識的評價可以通過課堂測試等方式進行,對于實踐技能的測試可以通過進行實際展示等方式考察,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提升實踐課程的整體水平。
(三)設置科學配套的評價標準
上文提到評價標準與實踐活動的矛盾,這會使得評價的準確性喪失,科學性不符。只有設置科學配套的評價標準,才能有效提升實踐課程的整體水平,促進實踐課堂的改革。所謂樹立科學配套的評價標準指的是相關的實踐活動設置獨特的評價標準。因為實踐活動的特色與獨特性,評價的標準與內容需要進行獨特化處理,使之相配,就像進行實習時的評價,就需要設置相應的實習評價制度,對實習的場所,實習的表現甚至是實習的活動進行評價,通過對各個方面的評價,方可以提升整體的質量和水平,促進高職院校的發展,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結束語
實踐課程的發展與建設是高職院校課程體系中的重要內容。提升高職院校實踐課堂的評價標準,構建完善科學的評價體系,著重突出對學生專業能力與職業素養的評價,這樣才符合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目標和方向。通過構建科學完善的高職院校實踐課程評價體系的方式與方法,從而提高實踐課程的質量與水平,促進實踐課堂的改革與發展,進而促進高職院校的發展。學校通過設置相應科學的學生評價標準,適應學生的評價導向,促進學生的整體素質,提現其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宋戍燕.高職項目化課程的課程評價體系構建[J].市場論壇,2019(03):90-92.
[2]石冬喜,吳雪蓮.高職院校實踐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與研究[J].甘肅科技縱橫,2019,48(02):65-67.
[3]吳暉.我國高職院校實踐類課程評價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17,38(03):89-91.
[4]張弛,王軍紅,張磊.對高等職業教育課程評價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3(26):14-17.
[5]肖鳳翔,馬良軍.高等職業院校實踐性課程評價[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1):159-164.
[6]於實,凌壽銓,陳珂.基于實踐導向的高職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J].職教論壇,2012(23):60-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