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澤鵬
摘 要:黨的十九大提出,發揮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重要作用。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協商民主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方式,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要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統籌推進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以及社會組織協商。加強協商民主制度建設,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參與實踐,保證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廣泛持續深入參與的權利。
關鍵詞:協商民主;黨的領導;制度化發展
黨的十九大提出,發揮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重要作用。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協商民主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方式,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要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統籌推進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以及社會組織協商。加強協商民主制度建設,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參與實踐,保證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廣泛持續深入參與的權利。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把協商民主提到了新的高度,十八大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我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協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機制,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系統闡述了我國發展協商民主的來源、發展協商民主的意義以及如何推進協商民主等。此后,中央辦公廳下發《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提出了加強協商民主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渠道程序。
一、為什么要加強協商民主建設
民主也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不少國家都認為,西方國家的民主制度很好,要跟著他學,而西方國家也很重視民主模式的輸出。有這么一個統計數字,實行選舉民主的國家,1970年全世界有45個國家,現在大體上有115個國家。越來越多的國家都采取了這種競爭性選舉民主的民主模式,而且從世界上看,這種民主模式還有蔓延的趨勢。西方國家的民主制度,在別的國家往往“水土不服”,對此問題,甚至西方的一些政治學家,也有這樣的認識。去年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發表了一篇文章,名稱是“西方的民主病在哪兒”。文章就是要反思這個問題,認為西方民主生病了,其中他們就承認說,獨裁者被趕下臺之后,反對派大多無法建立行之有效的民主政府。西方國家策動的所謂“顏色革命”,表面上看是得逞了一些圖謀,但從根本上說是搬起石頭既砸了別人的腳,也砸了自己的腳。
談到民主,有些人往往只講選舉民主,不講協商民主。[1]選舉民主當然是一種重要的民主形式,但不是唯一的民主形式,事實上在國家治理上搞得好的國家,沒有一個是單純依靠選舉民主的。僅有選舉民主而沒有協商民主,民主往往會流于形式。各個國家在治國理政中,實現民主的形式是豐富多樣的,不能拘泥于一種刻板的模式,更不能認為只有選舉民主這一種民主形式。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地指出,“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權利,要看人民是否在選舉時有投票的權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續參與的權利;要看人民有沒有進行民主選舉的權利,也要看人民有沒有進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社會主義民主不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參與實踐。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中國共產黨執政和國家治理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各個方面、各個層級的工作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人民對自身利益的實現和發展上來?!比嗣裢ㄟ^選舉、投票行使權利和人民內部各方面在重大決策之前進行協商,盡可能就共同性問題取得一致意見,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重要形式。協商民主可以彌補選舉民主的不足,它將協商、參與的權利全面貫徹到決策前后、管理層級、監督過程之中,有效減少了票選政治重投票輕過程的弊端。
二、我國協商民主的特點和優勢
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這個可以叫做選舉民主,人民內部各方面在重大決策之前進行充分協商叫做協商民主,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重要形式。這兩種形式不是相互替代、相互否定的,而是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的。
協商民主是對選舉民主的有效補充。選舉民主具有階段性的特點,用西方的政治學的術語來講,選舉民主是一種“起點民主”或者“斷點民主”。比如搞選舉,你不能天天搞選舉,選舉就是某一個時間點的活動,你在那個時間點投票,投完了以后那就完了,所以把它叫做“起點”或者“斷點”。而協商民主跟選舉民主不一樣,他有一個持續性的過程,他不是只是一個點上的。
關于協商民主的獨特優勢,有一個“宏觀概括”,叫做“三個有利于”。[2]有利于完善人民的有序政治參與;有利于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有利于促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
關于協商民主的獨特優勢,還有一個“微觀概括”,就是“五個可以”。1、可以廣泛達成決策和工作的最大共識,有效克服黨派和利益集團為自己的利益相互競爭甚至相互傾軋的弊端;2、可以廣泛暢通各種利益要求和訴求進入決策程序的渠道,有效克服不同政治力量為了維護和爭取自己的利益固執己見、排斥異己的弊端;3、可以廣泛形成發現和改正失誤和錯誤的機制,有效克服決策中情況不明、自以為是的弊端;4、可以廣泛形成人民群眾參與各層次管理和治理的機制,有效克服人民群眾在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治理中無法表達、難以參與的弊端;5、可以廣泛凝聚全社會推進改革發展的智慧和力量,有效克服各項政策和工作共識不高、無以落實的弊端。
三、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切實落實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這一戰略任務。”“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應該是實實在在的、而不是做樣子的,應該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局限在某個方面的,應該是全國上上下下都要做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一級的。”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關鍵在于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
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就要始終堅持黨對協商民主建設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必須始終堅持、不斷加強黨的領導。要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建立健全黨領導協商民主建設的工作制度,建立黨委統一領導、各方分工負責、公眾積極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確保協商民主建設沿著正確方向有序高效地開展。
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就要用好黨的群眾路線這一重要法寶。[3]黨的群眾路線和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都是中國共產黨的獨特創造,兩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有機聯系,黨的群眾路線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靈魂,協商民主是黨的群眾路線的機制保障和制度化體現,從制度上保障黨的群眾路線落地生根。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階段的制勝法寶,中國共產黨發揚群眾路線的優良傳統,在民主政治的實踐中創立了政府信息公開制度、聽證制度、民主懇談制度、信訪制度、領導接待日制度以及網絡民意調查制度等;在基層自治領域形成了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居民會議、居民議事會、社區論壇、集體協商制度和勞動懇談制度等,將協商民主由國家層面推進到社會層面。
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就要構建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體系。要繼續加強政黨協商,積極開展人大協商,扎實推進政府協商,進一步完善政協協商,認真做好人民團體協商,穩步推進基層協商。2015年,中共中央印發《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就以上層次的協商民主建設提出具體的指導意見和工作部署,成為指導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綱領性文件。在政黨協商層面,要積極探索規范政黨協商形式,完善民主黨派中央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議制度,加強政黨協商保障機制建設;在人大協商方面,深入開展立法工作中的協商和人大代表在履職過程中的協商;在政府協商上,探索公布協商事項目錄,增強政府協商的廣泛性,完善政府協商機制;努力提高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水平;圍繞新形勢下黨的群眾工作,完善人民團體參與各渠道協商的工作機制,組織引導群眾開展協商;在基層涉及人民群眾利益問題領域,探索和推進社會組織協商及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企事業單位協商,等等。
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就要積極探索創新,讓人民群眾感受到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真實性和具體性。要通過各種途徑、各種渠道、各種方式進行廣泛協商,建立健全提案、會議、座談、論證、聽證、公示、評估、民意調查等多種協商形式,切實做到涉及全國各族人民利益的事情,在全體人民和全社會中廣泛商量;涉及一個地方人民群眾利益的事情,在這個地方的人民群眾中廣泛商量;涉及一部分群眾利益、特定群眾利益的事情,在這部分群眾中廣泛商量;涉及基層群眾利益的事情,在基層群眾中廣泛商量。
參考文獻:
[1]孫曉莉.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政黨政治發展的機制[J].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13(01).
[2]郭鈺霞.對協商民主理論在中國運行的思考[J].網友世界,2014(02).
[3]高衛民.西方協商民主發展的分析及其啟示[A].和諧社會:社會建設與改革創新——2007學術前沿論叢(下卷)[C].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