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煥宗
摘 要:為研究國家重大建設戰略背景下高職院校共青團工作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現實路徑以及貢獻程度,建立了高職院校共青團工作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舉措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多元回歸分析和因子分析來量化舉措的影響程度和方向。研究結果顯示,高職院校共青團工作對創新創業存在顯著正向效應。
關鍵詞:高職共青團工作;創新創業;因子分析;路徑分析;貢獻度
一、引言
基于高職院校共青團工作的高職創新創業教育是整體高職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帶一路”“鄉村振興”等重大國家戰略建設期,緊跟形勢,主動探尋青少年創新創業路徑是我國高職共青團工作的重要使命,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共青團工作服務創新創業教育擁有了全新的內涵和機遇。
高職共青團工作服務創新創業發展有其必然性和可行性。關于必然性,何麗娟(2019)從組織體系的完整性、人才資源的充沛性及青年工作的連續性等角度系統闡述了共青團組織促進青少年創新創業的基礎優勢和功能定位;黃加迪、謝姝玥及戴順珍等(2017)從共青團工作的屬性、內涵及組織架構等角度論證了高校共青團工作促進青年學生創新創業的先天優勢。關于可行性,黃馥麗(2014)從高校共青團思政教育陣地、校園文化活動平臺、學生社團組織建設載體和社會實踐平臺指導者等共青團日常活動職能論證了高職院校共青團工作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內涵基礎;唐小凌(2014)將研究視角置于具體的學校、企業及地方“三位一體”團組織共建模式,提出了高校共青團工作促進青年就業和創業的組織模式路徑;林漫森(2016)提出了具體的“培訓-活動-引導”三位一體高校共青團服務大學生創業創新策略;盛繼前、趙丙陽(2017)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提升策略進行了優化,提出了系統課程提供、創業階段扶持和創業時間機會提供等具體路徑。
國內外學者就高職共青團工作服務創新創業發展的內涵、共性問題及量化方法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積累了寶貴經驗,為本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和現實經驗,但仍存在較大可拓展空間。首先,既有研究偏重于理論論證,缺乏跟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對接研究。高職教育的發展有其開放性和創新性,社會的發展將推動高職教育不斷演進與完善,在產業分工進一步發展和技術技能型人才需求日增的社會經濟背景下,高職共青團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國家“雙創”戰略相結合的調查和研究成了當務之急;其次,現有量化分析方法的效度有待提升,既有計量模型運行結論受變量影響較為顯著,基于特征、經驗、問題及貢獻等視角的綜合要素模型改進有其現實意義。本文建立了高職院校共青團工作服務大學生創業創業評價指標體系,通過計量模型量化分析了國家重大戰略背景下高職共青團工作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路徑,并根據量化結果提出了工作建議。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包括國家優質高職院校、一般公辦高職院校及民辦高職院校,學校樣本的選取基本覆蓋了現有高職院校類型。根據學校規模,按照等比例分層抽樣方法發放樣本600份,收回有效樣本494份,樣本有效率82.33%。其中,大一學生樣本173份,大二學生樣本169份,大三學生樣本152份,各年級學生樣本量基本持平。
(二)研究模型
影響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因素較多,這些因素在每個研究對象的調查數據構成了一個多維空間數據組成的變量集,變量集中的變量之間既有顯著的異質性,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依存關系。簡單地進行變量數據的加總會造成信息的重疊,進而影響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評價的效度。在統計學上,變量信息重疊的一種處理模型是因子分析。該分析基于降低變量信息重疊的出發點,進行多維變量的降維,達到了降低因素信息重疊和因素權重測度的雙重統計分析效果。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高職院校共青團工作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影響因素分析
性別與各因素之間均未存在顯著相關性;年級與認可度存在一定程度的負相關關系,與參與度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關性,說明高職學生年級因素對參與度有著正向直接關系;創業創新的興趣度與了解度和理解力之間相關性較強,說明了創新創業教育對創新創業興趣的正面意義。
為研究高職院校共青團工作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促進因素,以創業興趣與度為因變量,以性別、年級、對創新創業政策了解度(簡稱了解度)、創新創業活動參與次數(簡稱參與度)及選擇創業原因(簡稱創業動機)為預測變量,進行多元回歸分析。
性別和創業動機兩個變量沒有通過檢驗,最終得到主要影響因素是年級、了解度及參與度3個因素。其中,了解度的相關性最強,參與度次之,年級最弱。研究結果表明,提升高職院校學生對創業創業政策、案例和意義的了解程度將大大提升他們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熱情,而適當地讓高職院校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也很明顯地有助于創新創業習慣和興趣的養成。回歸分析結果為本研究關于高職院校共青團工作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路徑和貢獻度的研究奠定了指標選擇基礎。
(二)基于區域性視角的高職院校共青團工作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舉措貢獻度測度
高職院校具有區域性,高職院校共青團工作的開展也離不開這個區域特性,進行高職院校共青團創新創業促進舉措貢獻度研究擁有了明顯的現實意義。
為量化創新創業服務措施和區域創新創業條件等兩個影響因素對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的貢獻度,進行了基于多維變量空間降維模型的主成分分析。
經過因子分析影響因素被整合為4個主成分,第一主成分主要包含了創業文化氛圍營造和社團組織建設等兩個措施的信息,可以命名為組織保障內涵;第二主成分主要包含了創業實踐基地營造和創業體驗組織的信息,可以命名為實踐引導內涵;第三主成分主要反映了創業熱情培養信息,可以命名為思想教育內涵;第四主成分主要反映了科技文化創新活動開展信息,可以命名為先進引領內涵。綜合分析,得到了創新創業教育需求背景下的高職院校共青團工作內涵及其貢獻率。
四、研究結論和路徑建議
(一)研究結論
高職院校共青團工作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影響因素分析結果充分顯示,高職高專層次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具有普遍熱情,但是質量有待提升,對政策的了解程度和創新創業活動的參與熱情顯著影響他們的創新創業興趣。
高職院校共青團工作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舉措貢獻度量化分析顯示,高職共青團工作在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保持了較好的引領作用,其工作在國家重大建設戰略背景下擁有了全新內涵。
(二)路徑建議
一是營造良好創新創業創造思想和精神環境。持續發揮高職院校共青團對青年學生成長的思想引導和精神引領作用,創新性地營造有利于學生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思想和精神環境,為高職院校立德樹人教育貢獻青年先鋒隊引領作用。
二是開拓良好創新創業創造實踐環境。通過各種創新創業競賽的組織、開展和總結等活動以及引導學生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活動,營造良好創新創業創造實踐環境。
三是傳承良好創新創業創造資源環境。深度挖掘區域經濟和文化資源稟賦,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創造進行基于區域資源稟賦的政策利好釋放工作和優良傳統傳承工作。
參考文獻:
[1]賈立壯,祝鶯鶯,胡文斌.高校共青團服務大學生創業有效路徑研究[J].才智,2016(26).
[2]何麗娟.共青團工作融入青年創新創業教育的途徑與實踐研究[J].青少學刊,2019(129).
[3]黃加迪,謝姝玥,戴順珍.共青團促進大學生創業工作的路徑探討[J].智庫時代,2017(16).
[4]黃馥麗.試論高職院校共青團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的作用和途徑[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12).
[5]唐小凌.高職院校共青團組織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路徑研究——基于實踐育人平臺建設的視角[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6).
[6]林漫森.高職院校共青團組織服務大學生創新創業策略研究[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6(11).
[7]盛繼前,趙丙陽.吉林省高職院校共青團組織服務大學生創業的路徑研究[J].時代農機,2017(4).
[8]何曉群.多元統計分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9]林海明.因子分析中一些常見問題的解析[J].統計與決策,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