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
摘 要:在現階段的高職教育工作中,學生管理成為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各項教育工作的安排,必須進行科學調整,不能總是按照固定的路線和方法來完成,從而不僅無法取得突出的成績,還會造成較多的偏差、疏漏現象,而且產生的惡性循環非常嚴重。“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管理,要堅持通過多元化的措施來轉變,最大限度減少傳統管理的極端問題,要懂得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從而促使未來的教育發展,取得更高的成就。本文就此展開討論,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關鍵詞:工學結合;高職;學生;管理;創新
一、引言
從客觀的角度分析,“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管理的難度并不低,內部因素、外部因素都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既要提高管理的可靠性、可行性,又要在管理的內涵上,做出適當增加,否則很有可能導致接下來的人才培養,遭遇到較多挑戰。同時,“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管理,還要不斷豐富不同的內涵,促使管理內容得到良性循環,這樣能夠在很多工作的執行上,保持較高的價值。
二、“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管理的意義
我國在現代化的教育中,必須加強學生的有效管理,繼續按照固定的思路、方法來操作,不僅無法取得理想的成績,還會造成較多的問題、挑戰,這對于將來的教育發展,并不能產生良好的推動效果,還會造成全新的疏漏現象。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和當下的管理標準,認為“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管理,具有較為豐富的意義。第一,該類型的管理措施,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將學生作為主導,在管理的措施上、方法上,偏向于多元化,減少傳統強制性管理造成的不足,促使學生在自我認知上,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彌補固有教學管理的不足。第二,“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管理,會從工作和學習的共同角度出發,幫助學生對未來的就業,以及個人的成長、規劃做出良好的調整,尤其是在不良習慣的糾正上,能夠取得較好的成績,有效提升學生的個人競爭力。
三、“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管理的問題
(一)管理意識薄弱
從主觀的角度來看,“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學生管理,雖然是非常不錯的方法,但是在管理意識上,出現了薄弱的現象,部分院校因此遇到了很多挑戰,而且沒有在具體的成績上得到科學的提升。首先,“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管理的初期階段,在方案的設計中,并沒有結合學生的自我狀態進行良好調整。例如,針對學生的專業任務管理,完全是按照強硬的指標來操作,沒有很好地結合學生自身的天賦、愛好、個人規劃目標等,從而導致“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管理,在說服力方面存在不足,而且難以得到學生的認可,甚至由此造成了較多的挑戰和問題,必須在日后減少出現此類問題。其次,在管理意識薄弱的情況下,“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學生管理,并不能選用正確的路線、標準來完成,很多工作都陷入到較大的困境,而且在部分情況下,造成了違規的問題,難以對“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管理,產生良好的推動效果。
(二)管理體制不健全
就“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管理本身而言,很多問題都是長久積累的結果,如果繼續按照固有的思路來完成,造成的惡劣影響將會更加嚴重。管理體制不健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學生管理的實施過程中,針對各類特殊情況、突發問題,沒有做出調查、研究,完全是按照固定的思路來完成,雖然表面上取得了按部就班的效果,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并沒有因此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反而由此產生了較多的疏漏,最終造成的惡劣影響,是無法在短期內妥善彌補的。第二,“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管理體制,大部分的管理機制內容,完全是針對學生來開展,這種現象的發生,促使“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管理本身的綜合效用,表現出持續性降低,從而在未來工作中需要進行不斷優化,規避反復出現同類問題。
四、“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管理的原則
從長遠的角度來分析,“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學生管理,與一般的管理任務有很大不同,其直接關系國家人才的計劃實施,對于教育行業的發展,也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力。在此情況下,必須對“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管理的原則做出良好的實施,從而能夠在彌補各項不足的同時,能夠不斷取得更好的成就。第一,“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管理,必須在自身的方案設計上,模擬不同條件、不同情況所產生的影響,最大限度地提升“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學生管理水平,促使很多內容的安排,擁有較高的說服力,這樣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避免造成惡劣問題的持續作用。第二,“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學生管理,需要在各項任務的實施過程中,開展良好的搭配,不能總是按照極端的、單一的策略來完成,這樣并不能得到預期成績。
五、“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管理的創新對策
(一)增強管理意識
就“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管理本身而言,增強意識是必要性的組成部分,而且能夠產生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經過大量的討論、分析,認為增強管理意識可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完成。第一,“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學生管理,必須在管理的措施執行上,開展可靠性、可行性的評估、分析。例如,學生管理的執行,教師和班主任,以及其他部門的人員,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針對不同的管理任務,既要保持獨立管理模式,又要在相互配合的層面上,通過正確的路線和標準來執行,從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確保“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管理,走向正確的發展道路,而且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取得更好的成績。第二,在增強管理意識的過程中,要堅持結合國內的不同案例來對比,尤其要積極借鑒成功案例的經驗、失敗案例的教訓,從而才能在未來發展的過程中,取得更好的改善效果。
(二)完善管理體制
新時代來臨以后,“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管理,需要不斷完善自身的體制,而且能夠產生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第一,“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學生管理,必須在體制的設計過程中,從不同的角度來探討、分析。例如,學生管理的激勵手段、懲處手段,應保持均衡性的操作,按照單一的、極端的懲處方法來完成,雖然能夠維持短期的穩定,但是觸及學生的底線以后,很容易促使“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學生管理,產生內部矛盾、沖突,最終造成惡劣的影響,各方面的工作安排,很容易止步不前。第二,在管理體制的完善過程中,還要在“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管理的內涵上,做出適當增加。例如,當學生提出質疑以后,院校必須對此高度的關注,尤其是針對教師和管理者的種種質疑,以及各項爭議性的問題,都要開展大量的調查、研究,從而才能在具體工作的安排上,不斷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強化管理平臺
目前,“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學生管理,能夠按照正確的路線、標準來操作,整體上的工作執行,并沒有面臨嚴峻的挑戰,很多工作任務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未來,應繼續對“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學生管理,在平臺建立方面,不斷增加投入,可以有效彌補相關不足,不斷取得更好的效果。第一,“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學生管理平臺,需要對學生的管理職務、任務、標準等,進行積極管理,利用學生管理學生的模式來操作,這樣開展管理的好處在于,能夠對學生群體的規范性,做出良好的提升,并且督促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在個人的約束能力上,取得良好的改善效果。第二,管理平臺的強化,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例如,信息化的管理設備增加,要堅持在院校以內的監督力度上,做出良好的提升,針對打架斗毆現象,進行詳細記錄,確保在事件的判斷過程中,能夠擁有較多的依據。
六、“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管理的發展趨勢
現如今的管理工作,基本上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在各類問題的綜合處置上,并沒有產生新的挑戰,整體上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管理,需要在走向上進行明確。第一,“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管理的目標,要進行清晰設定,無論是短期目標,還是長期目標,通過正確的路線、標準來完成相關銜接工作,從而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固有的缺失、漏洞現象,在各項不足的彌補過程中,能夠取得突出的成績。第二,“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學生管理,可以在不同的工作安排上,給出足夠的依據。高職院校學生已經成年,如果管理依據不足,或者是管理內部混亂問題較多,都會導致將來的人才培養,陷入困境,這一點必須引起重視。
七、結語
我國一直比較重視“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學生管理工作,很多任務也取得不錯的成績,而且國家培養人才產生了良好的推動效果。未來,應繼續在“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管理中,進行良好不斷優化,從根本上提升管理的綜合效用,為國家開展教育事業定堅實的基礎,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覃凱.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移動社交網絡素養問題及教育對策——以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電子商務,2019(5).
[2]許愛云,羅力蘭,周俊.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服務行業實踐能力提升分析——以國家萬名旅游英才計劃實踐服務型英才培養項目為例[J].中國市場,2019(14).
[3]錢龍飛,盛亞東.高職院校依托思政導師制助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實踐探究[J].法制與社會,2019(12).
[4]朱怡.基于全面發展的新時代高職英語社團建設的問題及對策——以無錫衛校為例[J].職業技術,2019,18(5).
[5]張娟飛.基于網絡志的高職院校酒店/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校外實習管理模式探討[J].職業技術,2019,18(4).
[6]祁敏.戴明循環理論在高職學生自主管理中的應用——以陜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為例[J].智庫時代,20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