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繼影 戴洪寶
摘 要:專業評估是保障專業建設和提升辦學水平切實可行的手段。在分析專業評估背景和意義的基礎上,以宿州學院在全校范圍內開展的30個試點專業評估為依托,以地方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導向,探索了應用型本科院校專業評估的目標、原則、專業評估體系構建及初步實踐,并對評估過程進行總結,對應用型高校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地方應用型;專業評估;專業建設;人才培養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模式已從精英化逐漸過渡到大眾化,一批學科單一的院校正在向綜合性方向發展,辦學思路發生重大變革,從面向行業逐步變為面向地方經濟和服務社會,這批高校定位為地方性應用型大學。
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展和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質量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高等教育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壓力。這類高校普遍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激增的生源數量與學校有限的資源之間不匹配[1],為適應中國社會發展和經濟需要,需要更科學、更合理的教育管理機制引導此類地方院校的建設與發展。
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管理高等教育的方式的重要轉變即是加強對高校的評估和檢查?!吨腥A人名共和國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都明確指出,國家實行教育評估制度[2]。
教育評估作為保障高等教育質量的一種重要手段,在過去十多年中取得了極大的關注和認可。專業是高校教育的基本單元,專業評估是教學工作評估的重要指標之一,是保障專業建設水平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管理手段[3]。
專業評估是依據合理、正確、科學的評估標準,采用可行的評估組織方式,通過定性和定量分析,對專業價值進行價值判定的過程。在我國專業評估分要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外部評估,由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或工程類專業認證機構組織的專業評估;另一類是內部評估,由高校自我評估[4]。
宿州學院是由原師范??圃盒O蚓C合性大學轉型的二本學校,就如何有效開展適合地方性應用型辦學思路的校內專業評估,主動適應社會和經濟形勢變化,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初步構建了以地方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導向的專業評估體系,以期為此類高校的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提供參考價值。
一、校內專業評估的背景與意義
教育評價的本質是教育價值的判斷,價值判斷是評價活動的一種結果。它是價值主體根據價值主題的需要,衡量價值客體是否滿足價值主體的需要以及多大程度上滿足主體需要的一種判斷。目前專業評估在我國的高等教育評估體系中的地位相對薄弱,除建筑工程領域借鑒世界發達國家的工程教育專業評估與認證,進行了一些成功的實踐探索外,在高等教育評估體系中未開展過大規模的專業評估工作,我國對專業評估的認識還處于摸索階段[5]。
專業建設是高校教學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更應把專業建設放在各項工作的核心地位。專業建設是高等學校基礎的工作,是學校內涵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專業辦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聲譽。
開展專業評估,有利于檢驗專業建設的水平和發現校內專業的優勢與差距,明確辦學思想和辦學定位,對專業建設、專業規劃及實施方案進行定期評估的結果,為學校科學決策提供導向,有利于高校形成自我完善和自我約束的運行機制[6]。
通過專業評估,評估過程是以系統總結和梳理專業辦學條件、建設成果、學科優勢與不足為基礎的,既可以促進學校各項教學管理工作的規范和完善,評估結果很大程度上反映整個學校的教育教學狀況和管理水平[7],對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有直接的指導作用。
傳統綜合性、統一的教學水平評估體系很難對學校進行客觀和具體的評價,不利于高校間的橫縱兩個維度的比較和交流[8]。而實施專業評估,不僅有利于學校發揮自身特長,建設品牌專業、特色專業,而且有利于優勢學科對其他學科的孵化、帶動作用,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整體辦學水平,促進多層次的教育體系形成[9]。
二、以地方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導向的專業評估體制探索
(一)專業評估導向
地方應用型院校開展專業評估,應建立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導向的專業評估體系。應用型人才是指能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所從事專業社會實踐的一種專門人才類型,主要從事一線生產的技術或專業人才,在培養模式中,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在培養方案中注重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該類人才不僅要求熟練掌握社會生產或社會活動一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要有較強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地方性綜合性大學一般具有學生規模大、學科門類多、專業數量多、新開設專業多等特點,在結合培養目標進行專業評估時,應注重人才培養的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指標體系突出其應用性,引導專業積極深化實踐教學改革,以突出專業“應用性”的要求。
(二)專業評估的目標
通過專業評估,明確專業的辦學目標與建設規劃,加強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了解師資隊伍、教學條件、教學和科研等方面的成績與不足,加強教學過程管理,評定教學質量及社會聲譽,總結專業特色與優勢,有針對性進行改進教學工作,通過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導向的專業評估形成專業自我建設、自我約束、自我改進機制,不斷提升辦學水平和本科教學質量,為學校專業結構調整和優化提高決策依據。
(三)專業評估的原則
1.導向性。通過開展本科專業評估,進一步促進學校牢固確立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把本科教學作為最基礎、最根本的工作,使領導精力、師資力量、資源配置、經費安排和工作評價等體現以教學為中心,不斷加強專業內涵建設,辦出特色和水平,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加快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2.科學性。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充分考慮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自身固有的特點,緊扣專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把教學條件、師資隊伍作為專業建設的基礎,把教學過程作為專業建設的保證,把教學效果作為專業建設的根本,切實推動專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3.客觀性。依據本科專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客觀填報《本科專業自評對照說明表》,客觀反映專業改革和建設的真實狀態。
4.結合性。采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評價方式,以對數據的定量分析為主,以專家的定性判斷為輔。定量分析注重對現時狀態的客觀評價,定性判斷突出對辦學理念、專業定位和發展潛力的主觀評價。
(四)專業評估體系的構建
在構建“專業評估指標體系”時,宿州學院緊密圍繞地方性應用型的辦學思路,應用型本科院校作為地方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其首要任務是培養服務地方區域經濟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在制定專業評估體系時,根據學校的辦學目標及人才培養為導向,參照相關標準篩選指標,共設計一級指標9項,二級指標共24項,另加突出辦學特色與優勢的特色項目。見表1。
在各項一級指標中均包含1-2項重要二級指標,二級指標中重要項目13項(4—1實驗裝備及利用為理工類專業的重要指標,4—3圖書資料及其利用為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的重要指標),一般項目11項,另加特色項目。對于二級指標評判時,對照定性與定量的觀測點標準,劃定評定等級。評估結論分為四個等級:優秀(A)、良好(B)、合格(C)、不合格(D)。對重點建設專業(如示范專業、特色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評估,以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為必要條件:24項二級指標中,D級為零,并有特色項目(專業特色與優勢);24項二級指標中,A≥17項,C≤3項;13項二級重要指標中,A級≥10項,其余為B級;建立有專業改革與發展委員會(應用性專業應有校外企事業單位專家參與)。
為突出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社會參與度和創新實踐能力,指標一人才培養目標要求體現學校辦學定位,適應國家和安徽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注重在辦學源頭上強調人才培養的社會適應能力;指標二教學計劃制定應體現深化實踐、創新創業和社會責任教育三位一體教學改革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能體現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要求,能根據社會需要做彈性調整,建有MOOC等數字化優質教學資源以及學生自主學習網絡平臺,注重在課程體系制定上要培養其創新實踐能力;指標四教學條件要求綜合性、設計性開出比例≥80%,具有對學生開設時間長、范圍廣的實驗室,實踐教學環節要求實踐教學體系科學合理、完備,有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措施,開展了產學研相結合的教學活動,有完善穩定的校內外實習基地,建有校內外創業園區或創業孵化基地,對實踐教學條件的保障提出定量要求;指標八強調學生創新能力,對學生公開發表文章、創新活動與實踐能力、參加技能和科技競賽活動情況均有設定了定量化標準。
三、校內專業評估評估初步實踐
宿州學院專業評估采取專業自評、學校組織專家組考察評估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充分考慮學院分布、專業門類,選擇首批30個有5年以上畢業生的專業進行試點,評估專家組,深入學院,通過審閱材料和現場考察等方式,檢查各專業教學管理的規范性。最后由評估專家組根據自評報告審查結果和現場實地考察情況,完成評估反饋意見,提出整改建議。
(一)專業自評
參評專業認真組織學習專業評估指標體系,對專業辦學情況進行梳理,填寫自評報告和自評對照說明表,針對每個觀測點做好自評說明、支持材料目錄的填報,依據“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自評。支撐材料由參評專業規范整理留存,以備專家組查閱。
(二)專家評估
學校成立本科專業評估專家組,共6個小組,專家組組長和成員通過聽取專業1-3年級本學期所有課程、評估專業自評報告、師生代表座談會、聽取專業負責人匯報專業自評情況,專家組對評估專業進行實地考察和綜合評估。查閱專業支撐材料,根據專業自評對照說明表,依據評估指標體系逐項進行考核,開展資料核查及查看評估專業教學條件。
(三)評估結果反饋
評估組結合聽課、座談、自評報告撰寫反饋意見,學校向參評專業反饋評估排序結果及專家審核評估意見。受評專業根據專家組反饋的意見,提出具體改進措施和整改方案。
四、對試點專業評估的思考
(一)合理運用評價結果,健全專業評估激勵機制
評估結果具體分為“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個等級,評估結果作為學校專業動態調整、專業建設項目遴選、建設經費投入和制定招生計劃等的重要依據。對評估結果為“優秀”的專業,優先推薦申報省級及以上專業類項目;對評估為“不合格”的專業,采取暫停招生直至撤銷專業等措施。
(二)先試先評,不斷修訂評估方案,建立專業評估長效機制
通過對試點專業評估的結果反饋,對評價指標和標準的合理性進行驗證,查找問題與漏洞,摸索改進,對于評估方案進行適當修訂,為全面開展評估工作提供有利保障;專業評估不是一次性的短期行為,應設置有專門的機構負責專業評估的組織及實施,只有通過長效性的評估,才行檢驗人才培養是否適應社會和經濟的需求。
(三)落實評估整改工作
專業評估是學校內部的對專業的一次內部診斷性的評定,目的在于發現問題、找出差距,參評專業依據整改方案,經過一定期限的整改后,學校組織專家組進行復評。
(四)全員參與,提高全體教師參與專業建設的主動性
參評專業要根據自身實際,結合專業特點,按照整體工作部署,有序推進專業評估工作。要以評估為契機,認真研究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中的深層次問題,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引導全體教師立足崗位,研究思考,提高全體教師參與專業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共同促進專業發展和人才培養質量提高。
參考文獻:
[1]張東鳴,于彥華,吳春巖,等.實施本科專業評估構建校內自我評估體系[J].高等農業教育,2014(7):34-37.
[2]張志英,張志紅.對開展高等教育專業評估與認證工作的思考[J].中國考試,2008(11):3-11.
[3]馮軍,路勝利,羅朝盛.地方院校專業評估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6(2).
[4]湯瀟林,楊慧芳,羅來生.高校內部專業評估機制構建初探[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11,32(1):24-27.
[5]劉靖,安立龍.立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專業評估機制研究與實踐——以廣東海洋大學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5(30):59-63.
[6]張華玲,趙幫恚,謝晶晶.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專業評估的實踐與反思[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6(4):261-262.
[7]尹文博.高等學校加強本科專業評估的思考與實踐[J].高等理科教育,2008(2):81-84.
[8]張彥通,李茂國,張志英.關于我國高等教育專業評估工作的若干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3):37-40.
[9]江小明,李娟娟.應用本科專業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06(4):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