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成林
摘 要:近年來出現了很多不符合要求的農戶申請低保的情況,這種情況的出現較為普遍,并且很多被駁回的農戶還會到鄉鎮府討說法。在文中主要就搶著吃低保的原因進行了分析,為低保政策更好的落實提供支持。
關鍵詞:低保;政策;農戶心理
我是一名鄉干部,這兩年分管過民政這一塊的工作。每年的四月份,我們縣政府都會發文要求舉行低保年審和聽證評議的相關工作。每到這個時候,村里都會接到一摞厚厚的低保申請書,其中有些村民,明顯不符合吃低保,也硬是要塞一份申請書給鄉村干部。其實他們也很清楚自己不符合條件,之前村干部也一般會跟他們解釋吃不上低保的原因。但是他們不甘心,仍然會來鄉政府討說法。通常,他們先是來理論,理論不過了就會謾罵和威脅,罵夠了才回去。當然,還有一小部分,罵完了鄉村干部還不覺得解氣,還會往上級民政部門去吵鬧或者去紀檢監察機關誣告鄉村干部優親厚友。
像這種爭著搶著要吃低保的現象,這兩年越來越嚴重。我們鄉村干部共同見證了這種怪事的發生,茶余飯后也會分析探討其中的原由。主要有兩個層面的原因:
一、政府政策層面
(一)福利疊加誘惑大。這是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這些年的低保戶獲得感明顯增強。以2019年為例,農村B類對象每人每月發放低保金385元,C類對象每人每月發放低保金300元,D類對象每人每月發放低保金270元,E類對象每人每月發放低保金220元,人均補差為285元,較之2018年平均每人每月提高了30元。按人戶比2:1計算,平均一個低保戶家庭一年可以領到低保金6840元。凡屬低保對象,由政府繳納當年的新農合每人每年260元,繳納當年的新農保每人每年300元,繳納大病醫療補充保險每人每年200元。同樣按人戶比2:1計算,平均一個低保家庭可以節省保險支出1520元。更重要的是,低保戶在醫療、住房和教育方面享有的特殊照顧更大。通常情況下,低保人看病報銷比例可高達90%,普通人卻只有60%-70%,這也是許多有點病痛的人最眼紅吃低保的一個最重要的方面。低保戶的危房改造補助標準是20000元每戶,而普通農戶的危房改造補助標準只有10000元。低保戶的子女在教育方面還能享受貧困生就學方面的資助,包括助學金(少則幾百,多則幾千)、無息貸款和勤工儉學等多項優惠政策。此外,低保戶還在燃氣水電等日常生活費上可以得到減免。這只是一年的好處,若是年年吃低保,則許多好處和實惠就可以年年享受。
(二)低保政策漏洞大。一是文件條款有漏洞。如2018年的低保文件要求人戶比達到2:1,這就造成一部分家庭本來只有一個人符合吃低保,但為了滿足人戶比,勉強將另外一名家庭成員納入低保。再如2018年和2019年的低保文件都提到了“家庭人均金融資產超過當地月低保標準24倍”便可一票否決吃低保,但在實際操作中,鄉村兩級是無法調查到農戶金融資產的相關數據的,即使后續將農戶信息上報到縣民政局進行大數據比對,也沒有誰因為這一條款而清退。到底是沒有進行比對,還是比對無問題,或者是比對不出來,無從知曉。二是政策執行有偏差。由于分到各村的指標有限,各人對文件的解讀和理解多少有點出入,而年審和聽證評議又都是各村組織,這就很難保證絕對的公平公正,往往出現差不多條件的人,有人評上了可以吃低保,有人就沒評上吃不了低保;甚至有些家庭條件感覺相對優越的評上了,而有些家庭條件相對窘迫的卻沒有評上。這些未評上的人自然心有不甘,有的當場就開口大罵,有的直接揭桌子,有的甚至沖撞參與評議的鄉村干部。
(三)信訪維穩壓力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在全面依法治國的道路上大步前進。但面對復雜嚴峻的信訪維穩形勢,特別是有信訪維穩年度考核一票否決這把利劍高懸頭上時,一些部門或領導偶爾還是會采用“能用人民幣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的辦法來息事寧人,給上訪者一個預留的機動低保指標便是通用的手段之一。這樣一來,有些低保年審和聽證評議通不過的人,就會通過信訪來達到吃低保的目的。更有甚者,連低保申請都不交,更不用說去參加年審和聽證評議,就是直接纏著領導,或者直接去民政局大吵大鬧,不給好處不回家。于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喝,一個孩子哭著喝到了奶,然后就有更多的孩子哭著要喝奶,喝了奶的孩子每年都來哭。
二、農戶心理層面
(一)逐利本性。“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追逐利益是人的本性,更何況老百姓最講實惠了。一個低保人,一年最少也可以拿到3200元的真金白銀。而一個普通農民,一年種三畝水稻,一年種兩季,辛辛苦苦一年,也就只能掙到3000元左右。吃低保的人越多,獲得的實惠就更多。跟種田相比,反差太大,吃低保獲得的利益既輕松又豐厚,如何叫人不心動?
(二)攀比情緒。有些農戶沒有吃透低保政策,對自己家的生活狀況缺乏客觀的認識,認為別人能吃低保,他也能吃低保。我們就碰到過這樣一個案例。同一村小組并排住了三戶人家。其中一戶朱某,四十來歲,腦外傷后遺癥患者,村里人公認其神經不正常,常年吃藥,妻子離異,上有80多歲的老母,下有一讀高中的女兒,住土坯房,騎單車出行,村里評低保時將其納入。另有一戶張某,70多歲,患尿毒癥,每月兩次透析,只有一個兒子,三個孫子女全在校讀書,全家靠兒子兒媳務農維持生計,住未裝修的鋼混房,騎摩托車出行,低保評議時將其納入。還有一戶黃某,三兄弟,皆成家立業,都有鋼混結構住房,其中一兄弟還有小車,亦有一80多歲老母,說是老人家患有風濕病和冠心病,想吃低保,被一票否決。黃某不服,說朱某是裝窮裝病裝可憐,張某是村支書親戚(調查后確認為村支書大姨子的親家),這樣的低保評得不公平。反復質問鄉村干部和民政局,后來還去了縣紀委,說同樣是有病,憑什么那兩家都能吃低保而他們家不能吃。
(三)炫耀心態。有些人爭吃低保,并不是為了那點低保金,而是為了刷存在感,顯擺自己有能耐有本事或者說是有勢力。2017年,我駐村的一個小組長提交了低保申請但沒有評上。后來他找到我,說想請駐村鄉干部和分管民政的鄉領導去他家吃狗肉。我問他什么事,他說也沒別的什么事,就是這次低保沒評上,他很沒面子,是不是哪里得罪了鄉干部。他還自以為是地說鄉里留了機動指標,都是給那些有關系的人,一定要給他一個,要不然村里的工作就不好做了。
(四)依賴心理。現在農村有好多人都在抱怨,說我們共產黨的低保就是在養懶漢。這話說得有點絕對,但也確實反映了一部分不良現象。在農村,的確有那么幾個好吃懶做的人,特別是那些50多歲的單身漢,老不老少不少地又患點大病小痛的,相比之下自然又窮又苦,往低保文件一套,確實符合吃低保。有低保吃著,衣食無憂了,就更加不愿勤勞致富了。 他們今朝有酒今朝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如此,年年都得給低保吃了。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普通家庭里之前有吃低保,特別是年年都吃了低保的,但由于低保政策的微調,恰好這次沒評上,那就不得了,比嬰兒斷奶還不適應。我們碰到過好幾例這種情況,家里有個老人,之前吃到低保了,后來沒得吃了,于是本人就跑到鄉政府來又哭又鬧;甚至還有兒子或者兒媳把老人往鄉政府一擱,要鄉政府供養,自己則拂袖而去。這些都是沒有責任心上進心而被好政策給慣出來的壞毛病。他們老惦記著政府給的那幾塊錢,變本加利地依賴政府。
(作者單位:江西理工大學工商管理,江西萍鄉3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