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慧芳
摘 要:影視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傳播媒介,對大學生思想教育有著潛移默化的隱形教育作用。本文以文化環境的視角,對影視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影響進行分析,并從國家文化戰略、影視創作、教育工作三個層面探討提升影視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教育正面影響的策略。
關鍵詞:影視文化;文化環境;思想教育
一、 思想教育中的文化環境論
文化環境既是思想教育運行所處的外部環境,也是思想教育的文化載體,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通過文化媒介進行溝通交流,以提升主體的道德水平和價值理念。邱偉光、張耀燦主編的《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書中闡述文化環境會影響人們思想的方式,“社會文化環境可以融合各種教育因素間接地、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思想和價值取向,影響思想教育的內容和方式?!?/p>
張耀燦,鄭永廷所著《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中,指出思想教育環境按照內容可分為社會物質環境和社會精神環境。精神環境是指影響思想教育各種精神因素的總和,包括制度環境、輿論環境、精神文化環境。而精神文化環境往往是以一定的共同價值觀為指導。書中闡述,文化環境影響思想教育的“內化”和“外化”。“內化”就是通過受教育者與教育者之間的互動形成再認識的過程。受教育者將所感知到的內得于己,在再認識的過程中,文化環境所營造的氛圍能使受教育者更能產生移情效應?!巴饣笔鞘芙逃邔ⅰ皟然钡牡赖罗D化為行動的過程,也受外部環境的制約。文化環境中的精神內核是受教育者“外化”的重要精神誘因。無論“內化”還是“外化”,文化環境在其中都起著重要作用。
二、影視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影響
影視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傳播媒介,即是思想教育的外部環境,也是思想教育的文化載體,對大學生有著無形的滲透效應與延后性效果,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不可取代的影響。影視文化作為大學校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日益在大學生群體中普及。大學生可以通過影視文化作品獲取訊息、娛樂身心、吸取可參考經驗,同時熱播影視文化作品反映的當下社會現實,可引人深思,對大學生人生觀、道德觀、思維模式產生影響。影視在與大學生一對一的信息對話中,動態地滿足著大學生渴望獨立活動的心理需求,也起著隱形教育的作用。
(一)正面影響
1、紅色影視作品培養大學生的家國情懷
當代中國大學生一直生活在安定和平有序的年代,沒有經歷過革命和戰爭,缺乏對艱苦奮斗精神和家國情懷的親身經歷和感悟。紅色影視作品通過藝術手段再現革命年代那些愛國仁人志士為了新中國的建立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歷史真實畫面,不僅給大學生視覺上的強烈感受,也引發心靈上的反思和感悟,以提升大學生的精神境界,培養大學生的家國情懷,塑造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優秀影視文化提升大學生的審美情趣
大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是審美價值觀的集中體現,決定著大學生能否發現和體會出自然界的美、社會中的人性美。影視文化是一門綜合藝術,它吸納了音樂、戲劇、舞蹈等人類藝術形式,通過聲畫結合方式,給人們一種藝術性與思想性相結合的全新審美感受。優秀的影視作品總是以其深刻的思想打動人心,從而提升思想境界。如:《梅蘭芳》中對我國傳統京劇的展現,提高了大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段也皇撬幧瘛分袑Ξ敶鐣栴}的展現,引起大學生深刻的反思,也傳遞著浮躁時代的人性美。
3、影視文化作品增強大學生心理的認同感
與傳統教育方式相比,影視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傳播媒介,對大學生思想教育有著潛移默化的隱形教育的作用。隱性教育有別于傳統的灌輸教育,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大學生對于思想教育的抵觸心理,贏得大學生心理上的認同和接受。同時,這種教育方式,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地位是平等的,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得到充分的調動。結合當前影視文化作品中所傳遞的價值觀、生活方式,大學生在視覺感知的基礎上,進行自主分析、判斷,最終作用于自身外化的行為。
(二) 負面影響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中國改革發展的深入推進,經濟體制、社會結構、文化氛圍、生活方式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些變化會導致大學生的思想意識有著一定程度的波動。影視文化在給大學生思想教育帶來正面影響的同時,一些影視作品價值判斷的錯誤和價值取向的迷失,給大學生的性別角色認識、職業價值觀、婚戀價值觀等方面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
1、 模糊的性別角色價值觀念
性別角色主要是指符合于一定社會期望的性別品質特征,包括男女兩性所持的不同態度、人格特征和社會行為模式。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和變遷,社會期望也隨之調整,并賦予社會性別角色相當的文化內涵。影視作為重要的社會文化因素,為大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性別角色模式和認知材料。但部分影視文化作品使大學生對性別角色的認同趨向于男女兼性化,原來涇渭分明的兩性角色的界限日益模糊,出現了兩性角色的“互化”和趨同現象。
2、 功利化的職業價值觀
隨著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推進,每年高校畢業生的人數與日俱增,就業競爭壓力加大,大學生職業選擇分布呈現多元化,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越來越趨向理性。但是部分職場類影視文化作品對大學生的擇業和工作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主要表現為功利化職業價值傾向。擇業時主要考慮工資收入,沒有考慮自身的職業素質和職業崗位要求的匹配度,沒有考慮個人職業規劃和國家社會發展、民族復興大局的銜接性。工作中急功近利,缺乏團結協作、公平競爭、敬業奉獻的職業道德精神。
3、 拜金主義的婚戀價值觀
大學四年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型的關鍵時期,也是他們從學校走向社會的中轉站,許多文化知識、技能、人生感悟、思想觀念都是在這段時間獲取并形成的。影視文化中所傳播的戀愛和婚姻的思想觀念,很容易被大學生接納和效仿。部分不良影視文化作品中浮夸的劇情和不切實際的設定,會使得大學生將感情物質化,忽略了戀情婚姻中的責任感,扭曲了正確婚戀觀,與我國傳統道德觀相悖。
三、 提升影視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教育正面影響的策略
總書記在2019年3月18日召開的學校思想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 國家文化戰略層面
國家加強制度建設。制定影視文化作品的市場準入機制,鼓勵積極向上、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視作品的備案;推動民族化的影視文化發展,用影視化手段重新演繹中國優秀傳統民族文化,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尊;加強對影視文化題材和內容的引導,廣電總局可以提前公布年度或者季度規劃文件,引導影視文化市場走向傳播正確價值觀的方向,同時防止影視題材內容的大量雷同;加強對影視文化作品的監管,凈化文化市場,給大學生提供更優質的影視文化資源,以發揮優秀影視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正面影響作用。
(二) 影視創作層面
影視文化工作者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道德素質。堅守職業操守,加強影視行業自律,在影視文化創作過程中,堅持“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社會責任感,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努力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優秀傳統美德融入到大眾影視文化作品中,傳播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正確的道德觀。同時堅持影視文化藝術性和思想性相結合,貼近現實,貼近當今時代,創作能引起觀眾共鳴和深刻反思的作品,回歸人類真善美的主旋律,給大學生帶來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影視文化作品。
(三)教育工作層面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最終形成的關鍵期,他們價值取向多元化、自我意識強、喜歡接觸新事物。優秀影視文化作品能完美地詮釋做人做事的道理,易于被學生接受。所以,在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可以積極運用優秀影視文化作品以發揮思想教育的育人功能。以影視文化為載體進行思想教育,可以豐富思想教育的形式,彌補傳統教育方法的不足。用聲畫結合的方式,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大學生的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參考文獻]
[1]邱偉光等.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張耀燦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習近平總書記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N].央視網2019.3.18
(作者單位: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天河學院,廣東廣州51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