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不斷發展,中學教育管理模式也需要更新。以人為本的教育體系成了每個中學教育的目標,為此而提出一個新的教學模式——人本化管理模式,它注重把人作為管理主體,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強調將傳統的管理模式轉移到人本管理的方向上來,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使學校管理事業和教育事業和諧發展。本文將探究中學管理中人文化管理模式的具體運用措施。
關鍵詞:中學管理;人本化管理模式;教育
一、 引言
人本化管理模式將學生放在首位,主要關注的是學生的基本素質。很多學校都只注重學生的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的思想道德和身體素質,這樣一來孩子不一定能有好的成績,還有可能忽視學生的身體健康,為將來帶來不可逆轉的問題。
二、 當下學校對學生的管理模式
(一) 捆綁式教育
現今,很多學校都是以學習成績為主來監督孩子學習,一直以來的教學體系都是以理性為管理模式,以工作或組織為中心,建立工作體系,制定合理的校規,為教師們分配工作,但這樣的教學計劃很容易造成機械化的工作,讓老師對教學產生機械化,一心只是教書,而忽略學生的身心健康,對學生的心理而漠不關心,很容易使學生留下不好的回憶,會讓學生認為學習是一種任務,是一種形式,只要完成作業,考好試就是學習,這樣不但會讓學生越來越討厭學習,對學習沒有興趣,還會使他們缺乏興趣愛好,缺乏自己所喜歡的東西,沒有自己的特長,未來會讓孩子更加自卑。
(二) 使學生為考試而學習
現在的教育體系讓孩子們不得不為了考試而學習,為了考試而聽課,為了考試而放棄很多自己喜歡的事情。大多數父母也很束縛孩子的玩耍,他們認為考試才是他們現在最重要的事,認為考了好的成績上一個不錯的大學就是他們成功了,未來一定能找到一個很好的工作。其實不然,雖然一個好的大學是孩子們找工作的跳板,但是他們如果心理素質弱,身心健康差,有了再好的工作也沒用,他們的身體素質無法承受工作所帶來的壓力,這正是青春時期所需要培養的,而他們需要的是家長的鼓勵,需要老師的關心,而不是一味地逼迫孩子學習,這樣只會讓他們更加厭惡學習。青春期的孩子更加叛逆,他們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我們不能一味地去阻礙他們,這正是他們開發思維的時期,我們要不斷鼓勵孩子們,他們才能更好地成長。
(三) 使學生缺乏興趣愛好和特長
一個人如果有一個不錯的技能是他的優點,但現階段的教育不得不讓他們放棄培養自己的技能,他們所被灌輸的思想無非就是從小聽到大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可這句話學生們已經聽過無數遍,但他們只能明白要好好學習,卻不知道怎么成長,怎么面對生活。甚至現在很多教育機構從小學的時候就開始培養孩子學習,只為培養出一個有文化的人,逐漸脫離孩子們的內心想法,讓他們逐漸對原本喜歡的事情喪失了興趣,對一個處于青春萌芽的孩子內心造成傷害,如果只是一味地讓他們學習,他們只會注重成績,而喪失情感,可這并不是家長們所希望的。
(四) 排斥創新思想
學校管理的實踐表明,管理者習慣于經驗管理或傳統角色運作,不認為管理是一種創新的過程。學校行政管理與教育改革相分離的現象明顯,管理觀念守舊,等待觀望,一般應付與做表面文章的現象較普遍存在,這對學生的開創思維造成很大的危害,他們會逐漸喪失對新事物的好奇,會使國家的未來丟失很多人才,丟失很多奇特的想法。我們需要更加注重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讓他們多多去思考,去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為未來帶來更多不一樣的新科技。
三、 人本化教育的運用
(一) 人本化在中學教育中實現的方法
首先,我們需要改善我們的教學體系,讓教師和學生以朋友的方式來互相教授,學生們會更加積極,與老師和同學們關系更加融洽,這樣不但能讓老師了解學生的基本狀況,學生也會更加積極地與老師交談,成為彼此相互幫助的知心朋友。其次,學校應當更好地利用媒體或廣播來傳播校刊、校風、班風之類的校園文化,宣傳對學生的教育。最后,還需要改善學校的教育體系,著重于人本化教育的運用,在學校管理中要以思想道德為基本,在思想道德中要以人為本的思想體系為主要宗旨,讓學校不那么老舊,讓教師們不那么死板,讓學生們臉上帶有更多的笑容,讓他們在自己的領域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二) 人本化教學的構建
人本化教學是“以人為本”為重要宗旨。因此,我們更應當在管理、教學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去一步一步培養學生學習,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少一些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互動起來,這樣的課堂才更加活躍,學生之間的交流會更加順暢,對于學生來說,這樣也會給他們增加自信心,當教師了解學生們真正想要的,想學習的東西,來改善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而讓學生們積極融入學習的環境,才能推進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在中學時代的教學體系,更應當添加一些有意義的集體活動讓學生們積極參與,讓班級這個大組織更像一個家庭,讓學生們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這是至關重要的,因此,作為一個學校的管理者,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以人為本”管理的巨大推動作用,努力地將人本化管理模式從理論中抽出,將其付諸實際行動之中。
(三) 人本化教育模式的運用
人本化教育模式是現今我們要采用的新模式,它不但能幫助孩子們成長,也能使學校更好地發展,而在該模式的運用中,我們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多組織戶外鍛煉;再來就是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首先,組織戶外鍛煉是為了讓學生有更好的身體素質,中學時期正是學生們長身體的時候,因此他們更需要鍛煉自己,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有好的學習成績,也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對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學校也應當多組織校園活動,設置獎勵體系,讓學生積極參加,從而提升他們的身心健康。可以每天組織學生們早上做早操,晨練促進學生們的血液循環,早上可以適當地運動,這樣可以讓學生們堅持下去,因為大量的運動很可能會讓學生放棄。開設運動會讓學生們通過競爭來讓身體素質有所提升,隨著學生們日益的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會越來越好,這樣他們在學習中也會更加高效,管理起來也更加容易,學生得到鍛煉之后精神面貌就會大大不同,管理時他們就會更有效率去執行一些事,這樣就可以提高學校學生的整體面貌,這對學校的校風也是有很大的影響的,學生們如果健康地成長,對一個學校,每一位老師,更是對每一位家長都有很大的幫助,孩子們未來也會更加認真,更加積極地報效祖國,未來會回報這些曾經幫助過他們的人。
四、 結束語
人本化管理模式在現今幫助學生成長上是很好的教育體系,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思想道德都十分注重,而不是學習的管理,這樣學生更能有自己的想法,他們才能更好地成長,為的是一個孩子從小到大的培養,他們會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去發展,讓國家未來人才更多,如果每個孩子都是自信的,積極向上的,陽光的,那么國家未來肯定也會欣欣向榮,更加輝煌。
作者簡介:
江國源,福建省龍巖市,福建省上杭縣溪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