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的批閱評析,教師要換位思考,站在孩子們的立場上來窺測他們的內心世界,懷著一顆童心,帶著鼓勵性語言發現學生作文字里行間的內心世界的美,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習作境界。
關鍵詞:批閱評析;懷著童心觸發興趣;表揚激發樂趣;啟發發展思維
語文作業批改中,其學生作文的批閱評析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關鍵的一個重要環節。小學生的習作雖然稚嫩,但都是來自孩子們的內心世界,童真、親切、可信、富有童趣。教師在批閱作文時,只有轉換自己是視角,懷著一顆童心,就會發現學生作文的字里行間都充滿了他們內心的世界美,一旦發現作文中的閃光點,教師批語中的激勵,學生便有了自信,就會產生追求完美的愿望,從而促使自己的創新潛能等到充分的發展,筆者認為一次“筆尖下”愛的作文批閱評析應從以下幾個環節入手。
一、 批閱時要懷著一顆童心,觸發學生寫作興趣。
兒童的生活是絢麗多彩的,充滿了童真童趣。在他們的學習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受到客觀環境的影響從而作出種種心靈上的反映。所以他們習作題材中多是玩游戲、撲蝴蝶,游兒童樂園等具有那個年齡階段孩子的特點,富有童趣的小文章。批閱時教師要懷著一顆童心,和孩子們一起投入游戲時種種樂趣中去,體味兒童的內心世界的美,分享他們童真的可愛。兒童生活的地方是學校和家庭,經常接觸的人是爸爸、媽媽、老師和同學。童心的可貴之處是說真話、寫真言,所以教師要引導他們用我手、寫我事、寫我心。一次作文課上,我布置了一篇作文《我最熟悉的一個人》。批改作文時,發現一位女生是這樣描寫我這位老師的“我們的老師很年輕,平時總穿著T恤衫+牛仔褲+運動鞋,一張臉上也沒畫眉毛、涂口紅、擦胭脂,滿臉的雀斑,一點也不像城里人……”有的老師看了這篇習作后,認為這描寫是“不尊重老師”“沒有禮貌”。我卻認為這位同學觀察仔細、觀點獨特、寫得真實,是篇好作文。它好就好在這位同學說了真話,用自己的童心來觀察老師。
所以,作為老師要站在兒童的角度用童心來批閱作文。這樣批改作文,注重了師生間的情感交融,使學生從教師的批改中感受到寫作文和做人道理一樣,要誠實,“只有真才美,只有真才可愛?!敝挥兄v真話抒真情的作文才算得上是好作文,童年不寫童言,作文豈能快樂。
二、 批閱時要以激勵為主,激發學生習作樂趣
兒童心理上一個十分珍貴的特點是:勇于積極進取,好勝心強。心理學研究表明:缺乏激勵,一個人自身的潛力只能發揮三分之一,而正確與充分的激勵,則能使人發揮自身潛力的最高點。因此,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文時要練就一雙善于捕捉學生優點的慧眼,珍惜他們在字詞句篇每一方面的細微成功之處,從而寫下激勵性的語言。的確,如果篇篇文章換回的都是老師挑剔的指責,一無是處的否定,那他還會“要寫”嗎?所謂激勵就是要盡可能地找出學生文中的閃光點,給予真誠恰當的肯定。其具體做法有:-是稱贊式激勵。面對學生的作品,老師要把熱情的夸贊之語,品讀后的欣賞之情,毫不吝嗇地送給學生,讓學生驚異于自己的能力,為自己而驕傲,學生就會把這不經意間閃現出的光亮變成以后尋找光明的方向。二是期望式激勵。這種方式主要適用于那些寫作有困難的學生。老師要認識到,學生肯動筆寫文,有勇氣把它交給老師,就說明他有學好向上的愿望,而這點士氣是可喜不可泄的。老師在批閱這種作文時,要投入更多的耐心,有時即使是披沙求金也要從中找出可圈可點之處,讓學生從老師的評語中看到自己的能力,體會老師的真誠,產生再創造的欲望。對于文中存在的問題,老師要用慎重的措辭、寄予期望的話語來點撥。學生從中感受到的是老師的信任、尊重、受到的是鼓勵,激發的是興趣,收獲的是進步,同時也激起了再創作的欲望。如一位學生在《獲獎以后》一文中這樣寫道:“當我聽到老師宣布我獲得一等獎時,我高興得跳了起來。”顯然這樣形容“我”當時心情是最恰當不過了。是離開語言環境來寫句子的。有的老師看了這篇習作后,認為當時是在上課,怎么能跳起來呢?我卻認為:這是這位學生當時極度興奮的一件事,孩子的童真的本能反應,我們不能以成人的標準來約束他們的童真。所以我在旁邊批上:“句子生動,寫了‘我當時高興的樣子,刻畫出‘我的喜悅之情,寫得好極了?!?/p>
實際證明:老師在批閱學生作文是過程中,對學生的組詞、造句、記敘、描寫乃至篇章結構方面表現的點滴進步都應滿腔熱情地給予表揚和鼓勵,使他們逐步學會和掌握準確表現事物的語言基本功,這是激發兒童寫作興趣,提高兒童寫作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
三、 批閱時要有啟發性,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正處在思維發展的黃金階段,而學生的思維能力全依賴老師的培養。作為語文老師,在作文的批改中應對兒童的思維發展加以重視,因為小學生的思維方式是以直觀為主的,由于缺乏社會生活經驗,對所描寫的事物觀察不細,理解不深,加之語言功底淺,在作文中往往出現種種毛病。
對此,教師不能摳住語法規矩不放,自覺或不自覺地壓抑著兒童的思維,而應該有針對性地批閱。我在批閱習作的過程中,針對學生作文的實際,把評語分成兩部分:一是對學生的肯定(哪怕只有一小點),二是根據學生作文實際、用富有啟發性的語言,間接指出作文中可提高處或存在的主要毛病。一位學生寫《我的媽媽》,其中敘述了“媽媽深夜為我織毛衣”一事,描寫得過于簡單。然而我卻先用肯定的語氣批道:“你選擇‘媽媽深夜為我織毛衣這一材料足以表達母愛的偉大,看來在選材方面,你比以前有較大進步?!痹僬呶乙龑W生繼續寫好文章:“要是你能把‘媽媽為我趕織毛衣時的動作、神態、‘我的聯想以及‘我和媽媽對話這幾方面敘述的話描寫得具體、生動就好了?!睂W生接到作文本后,認真品味老師的批語,根據老師提示的思路,重寫了作文,改作文基本上達到了我在批語中所提出的要求。教師在作文批語中對學生的寫作進行循循善誘,引導他們去正確認識事物,引導他們想象、創造、發展他們的思維,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總之,我認為對小學生習作的批改,他們的情感都體現在作文中,我們教師要換位思考,站在孩子們的立場上來窺測他們的內心世界,通過教師批改中“筆尖下的愛”來鼓勵、啟發讓學生有“如沐春風”的感受,排除他們對習作畏難的心理障礙,使他們在“不知覺”中吮吸“春雨的滋養”,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顧黃初,顧振彪著.語文課程與語文教材[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3]魏書生主編.小學語文教學論[M].沈陽:沈陽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
王麗敏,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紫泥鎮西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