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評價,是鞏固課堂教學效果,促使學生明確自身學習問題的一個關鍵步驟。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現今的初中語文教學已經從傳統的單方面知識傳授轉變為注重學生綜合性全方面發展,而教學評價在這個過程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初中語文教學應當重視課堂教學評價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改進現有的評價方式,這樣才能夠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本文從實際角度出發,首先針對初中語文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再結合本人的一些思考與經驗談一談相關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評價;問題;對策
一、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
隨著教育改革發展,初中語文教學評價也具備了更多的意義,但是部分教師因為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干擾,使得在教學評價當中存在多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阻礙著課堂教學質量的發展。
(一) 部分教師評價意識淡薄
教學與評價是相輔相成的存在,二者缺一不可。但是部分教師沒有將評價放到與教學同等的位置上,往往過于重視課堂的教學,忽視了對學生的評價。或者有的教師為了評價而評價,這種評價有著較強的“形式感”,往往是獲得不了預期的效果的。同時,評價也是一種師生互動的有效形式,教師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并沒有將互動的效果發揮出來,只是單方面地對學生進行說教,沒有在理解學生意愿的基礎上進行評價,這種評價也不會獲得學生的認同。
(二) 評價過于專斷
之所以對學生進行評價,是因為通過評價學生,學生或得到激勵或明確問題,并根據評價進行改變,從而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這也是評價的意義所在。但是在實際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往往只是給予學生以否定。比如說,在閱讀教學中,當教師提出一個問題之后,是需要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給出答案的。而一些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會給出比較另類的答案。教師對于這種另類的答案,往往是給予否定。這就在很多時候會影響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同時過于專斷的評價,也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
(三) 評價缺乏過程性
一般來說,初中學生群體具有明顯的個體差異性。他們由于先天以及后天的因素,學習能力會有著較大的偏差。針對同一個問題,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可能在短時間內就回答出來,而對于那些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他們的思考過程可能會更長,并且答案也不一定準確。而部分教師在對初中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過于重視學生答案的標準性,對于學生如何思考的、是否真的努力等方面沒有任何重視。這種過于重視結果的評價,只會讓那些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感到困惑,長時間如此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學生的正常發育。
(四) 評價資源分配的不夠合理
課堂教學評價是面向每個學生的,但是從實際情況來說,教師的評價大多傾向于那些學習較好的學生。尤其是評價體系中“賞識”性評價,幾乎被那些學習好的學生占領。就算是這些學生偶爾犯一些錯誤,教師大多會用委婉的方式對他們進行引導。這種評價上的“不公平”,會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一些抵觸,同時由于得不到教師評價的認同,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也會對學習產生放棄的念頭。
二、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改進策略
(一) 提升教師評價意識
教學評價是每一個教師都要熟練掌握的一種指導手段,而評價的有效性是衡量教師自身教育能力、教學技術的重要標準。初中語文教師要明確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性。首先,評價是對學生有效學習進行的指導工作。對于教學來說,評價不只是針對學生學習中的問題,還是對學生學習信念的一種引導。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平衡好批評與賞識兩種評價方式的使用程度,針對學生不同的表現進行針對性評價。其次,評價是與學生進行有效互動的關鍵。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從客觀的角度出發,針對學生所出現的答案,不能夠一致否決,應當要站在學生可以接受的立場上,從多角度幫助學生理清思緒的脈絡。這樣學生才能夠對教師的評價產生認同,并使學生能夠有所提高。
(二) 注重評價的針對性
對于初中語文教學中過于專斷或是缺乏過程性的現狀來講,筆者認為其原因大多是由于教師在評價中未能從針對性的角度出發。從實際角度來講,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評價,把握好評價的時機與節奏。在實際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學生的一舉一動,因地適宜地給學生指出意見,幫助他們完善自身的作品。比如說,在作文教學當中,當學生沒有靈感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語言讓他們明確自己的創作目標。在學生作品被其他學生嘲笑的時候,教師要結合學生自身的想象力,在評價的時候給予充分的肯定,鼓勵他們用更好的態度去進行創作。
(三) 注重評價資源的平均分配
課堂教學是面向每一位學生的,因此在教學中絕不能因為有些學生更優秀,就將評價的重點只放在他們身上。評價也要面向全體學生,給所有的學生表現的機會。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秉著以生為本的角度,進行教學評價。比如說,在初中作文教學中,他們的作文是反映他們平時生活的一部分,其創作的整個過程也是情感表達的一種途徑。由于學生自身成長環境與家庭環境的不同,每個學生都會有自己的個性,這也是他們在語文作品中,表現出不同風格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們教師不能夠對學生實施統一的標準,要結合學生自身的認知水平、個體差異性,樹立不同的評價標準。比如說對一些學困生,教師在評價中可以以鼓勵為主,點燃他們對語文的興趣。對一些語文活動中表現好的,語文學習優秀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稍微側重一點專業的知識,對其進行比較客觀的評價。只有在評價中重視初中生的個體差異性,樹立不同的評價標準,才能夠讓初中生自身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培養。
三、 結語
課堂教學是個需要師生不斷磨合的過程,只靠教師或學生單方面的努力并不能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果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能夠運用好評價這個工具,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需要教師及時轉變觀念,形成評價意識,注重評價的作用,推進評價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培軍.評價是初中語文課堂推進的動力源[J].華夏教師,2018(35):77-78.
[2]劉沖.中美(加州)初中語文課程評價的比較研究[D].漳州:閩南師范大學,2014.
[3]陳麗.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學生學業評價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0.
作者簡介:
于敏信,河北省承德市,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