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俐
【摘要】本文通過對樣例、樣例學習、樣例教學的深入探討,根據有關樣例學習的實證研究成果,結合數學教師的課堂樣例教學,提出了有關樣例教學的一些基本原則和策略。
【關鍵詞】課堂效率 樣例教學 教學原則
【中圖分類號】G42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4-0135-01
在現行功利性教育背景下,我國的課堂教學顯得越來越吃力:教育目標要求學生全面發展,減負行動的展開,但學習任務越來越增加,這是一對矛盾。這一矛盾使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成為必要。如何讓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其必經之路是通過樣例教學促進學生學會學習。
【樣例學習與樣例教學】
樣例,又稱范例,通常我們口頭也說“例子”,是一種能夠例說或表征較為抽象的實體或能夠展示事物的本質或值得模仿的榜樣。樣例學習是指通過樣例來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
【樣例教學的原則與策略】
20世紀70年代以后,關于樣例學習特征的研究開始興起,研究成果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樣例內特征的研究、樣例間特征的研究以及樣例自我解釋效應的研究。
樣例內特征是指單個樣例的結構特征。有效樣例的結構特征是能夠將樣例中的各種要素整合起來。樣例間特征主要是指多個樣例的呈現順序。在教學中除了考慮樣例的結構設計和呈現方式之外,還需要考慮樣例的呈現順序,這與樣例的結構設計同樣重要。
一、樣例內特征啟示的樣例教學原則。
根據Tramizi等人關于樣例內特征的相關研究成果[1],在樣例教學遵循以下三項原則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一)突出樣例的結構特征,例如,當一個老師向學生呈現一個既包含文本(文字的解釋),又包括圖表(圖形和表格),為了避免問題中過多的冗余信息對學生注意力的干擾,就有必要將文本解釋整合到相應的圖表中去[1]。
(二)選用有效感知通道,Mousavi、Low等人的研究結果顯示,對樣例中的視覺信息和聽覺信息進行整合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2]。教授操作技能的樣例最好是動作加口頭言語呈現;講解幾何知識的樣例最好是圖形加口頭言語呈現,再加視覺圖形的重點提示。
(三)采用子目標編碼,突出樣例的步驟和關系,根據Catrambone等人的研究結果,對樣例進行逐步標記解題步驟或視覺分離步驟的方法,能夠清楚地表明一個問題解決的步驟和解題的子目標與總目標之間的關系,從而提高樣例學習的效果。
二、樣例間特征啟示的樣例教學原則。
根據20世紀70年代以后的相關研究成果,遵循以下三項原則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一)教學樣例數量要適宜。要想提高樣例學習的遷移成績至少需要呈現 2 個樣例,教學中給學生呈現的樣例數量須適量。
(二)合理運用變式的原則。增加多重樣例的變異性能夠促進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但是,在樣例設計中加入差別過大的變異樣例又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
(三)樣例與問題的消退式呈現原則。樣例的消退式,是指樣例教學時,首先呈現一個完整的樣例,然后逐步呈現缺少步驟的樣例,最后呈現一個沒有解題步驟的問題。
三、樣例的解釋效應啟示的樣例教學原則。
在樣例學習過程中,能夠進行自我解釋的學生其學習成績要好于那些不能進行自我解釋的學生。結構性操作、自我解釋的訓練、教與學角色互換等方法可以培養學生自我解釋能力。據此,我們提出與自我解釋相適應的教學原則:
(一)對樣例進行邏輯解釋的原則。很多學生能解樣例題卻不能解變式題,這是因為他們的學習停留在模仿上,忽略了對解題方法和解題步驟內在邏輯關系的理解。所以,樣例教學,除了呈現解題步驟之外,還必須對解題步驟之間的邏輯關系做出解釋。
(二)促進學生自我解釋樣例的原則。學生自己對樣例的意義、用途和邏輯關系進行自我解釋,能加深對樣例意義內涵的理解,促進學習遷移,提高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Tarmizi.Guidance during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1988,(10).
[2]Mousavi,S.Y.,Low,R.,Sweller,J. Reducing cognitive load by mixing auditory and visual presentation mode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