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蘭
【摘要】本文通過對獨立學院專業設置情況的分析,客觀分析了獨立學院在專業設置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議,希望能繼續完善獨立學院專業設置研究與發展。
【關鍵詞】獨立學院 專業設置
【中圖分類號】G6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4-0247-01
1.專業設置趨同
目前,我國獨立學院專業設置趨同性現象主要表現在:①專業設置與母體院校趨同。獨立學院的專業設置更像是母體高校專業設置的“壓縮版”,具體表現在母體學校有什么專業,獨立學院就設什么專業。②各獨立學院之間專業設置趨同。首先相同的專業重復設置且數量過大,其次相同專業培養方式嚴重趨同。③專業設置科類趨同。獨立學院專業設置高度集中在管理學、文學、工學等一級學科,工商管理類、經濟學類、藝術類、電氣信息類、機械類等二級學科專業點上,且50%以上都是所謂“低成本”的人文社科類專業。④增設專業趨同。獨立學院2012年新增的77個專業中,屬于工學的新專業有25個,占32.47%,屬于經管文的有25個,也占32.47%,藝術學21個,占27.27%,增設專業趨同現象嚴重。⑤專業設置趨同還表現在近年來出現的專業設置“多方向陷阱”現象,造成同一專業的招生人數過多,導致學生的同質性。
2.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發展脫節
呂芳、劉德光在對甘肅省獨立學院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適應性研究中指出“甘肅省獨立學院專業設置在甘肅省‘十二五期間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專業布點數量較少”[1],可以看出獨立學院傾向于設置投入少、易招生、回報快的專業或是母體學校的優勢專業,并尚未充分考慮到產業發展、區域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沒能充分考慮社會吸納度。同時,國家對獨立學院辦學的宏觀調控力度還不夠,沒有和區域發展框架融合適應,導致其專業設置趨同,進而造成后續的畢業生就業競爭加劇。另外,獨立學院專業設置脫離指導方向,雖有《關于規范并加強普通高校以新的機制和模式試辦獨立學院管理的若干意見》,但執行的效果差強人意,有待改進。
3.專業內涵建設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不符
由于獨立學院的專業設置與母體高校基本雷同,人才培養方案、計劃、大綱幾乎完全一樣,專業內涵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嚴重不符。其次,當獨立學院專業設置源于母體高校專業時,有些課程不是從培養學生適應社會需求的角度出發,出現了壓縮部分基礎課程的現象。另外,以現有課程種類來講,教師能力的有限,導致學生基礎更加薄弱、知識體系不連貫,不符合本科層次的發展要求,降低了學生進一步專業發展的能力。李雪晶在對獨立學院專業設置與就業的相關性分析中指出“畢業生從事著和專業不相關的工作最主要的原因是專業設置不合理”,指出“專業設置必須以就業為導向”。最后,課程設置不能充分體現專業特色,理論基礎占據75%,有些小語種的專業達到80%,其次,教材選用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也有差距。
4.專業設置過程缺乏必要的市場調查和科學論證
獨立學院從專業的提出到專業培養目標的設立,基本上是將母體高校進行照搬照抄,并未根據市場需求和人才培養目標有的放矢去研究專業設置。其次,獨立學院沒有充分的時間、物質條件去開展市場調查,進而分析專業設置的合理性和趨勢,并且缺乏足夠的能力去開設新的專業。很多獨立學院往往主觀臆斷,感覺一些專業有市場前景就盲目開設,而不會綜合考慮社會的真正需求量及學校自身的師資等條件。獨立學院面向市場辦學,在專業設置時,只要捕捉到人才市場信息,在沒有充分論證的情況下就設置專業,導致熱門專業重復設置,很容易造成結構性失業。
5.專業設置權限影響特色形成
教育主管部門為了保證教育質量,對于母體學校沒有設置的專業,獨立學院申報往往不批準。在我國高校專業目錄確定的情況下,決定了獨立學院專業開設不可能跳出專業目錄的范圍。另外,相關部門一直沒有對與專業息息相關的因素以及如何劃分專業提出明確的、可行的標準,尤其是工學、理學學位的劃分,專業設置的劃分標準不明確,導致專業設置出現種種不規范、混亂現象,加大了專業設置管理的難度。
針對獨立學院專業設置方面的問題,筆者認為應從兩個方面進行改革:一、政府層面,在完善政策宏觀調控時,還應擴大獨立學院專業設置的自主權;二、獨立學院自身,鑒于研究能力有限,筆者將著重就獨立學院自身如何進行專業設置改革提幾點建議與意見:①加強獨立學院已有專業的網絡課程、精品課程的建設,加大針對性強、應用性強的教材建設力度。②加強各獨立學院之間的資源流通與互補,圍繞骨干專業設置專業群,在課程內容方面,適當擴大應用性知識比例,大量開設實踐性課程和綜合性、交叉性學科課程。
參考文獻:
[1]呂芳,劉德光. 甘肅省獨立學院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適應性分析[J]. 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09: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