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莉秋
【摘要】以TPACK為基礎,針對大學英語學習云空間構建與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運用展開論述,首先分析研究背景,明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其次闡述TPACK應用現狀,了解目前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分析了學習云空間維度,以及系統構建要點,最后針對學習云空間構建及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運用提出了三點建議,這對于大學英語改革的進行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TPACK 大學英語 學習云空間 混合式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4-0117-02
1.研究背景
以往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主要是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存在“重教輕學”的現象,將所有重點放在英語知識的傳遞上,忽略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當意識到問題之后,教育部門出臺了一系列規定,要求信息技術和大學英語教學要緊密結合,并以此為切入點創新大學英語教學方法。
鑒于此,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在課堂上創建自主學習環境,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學習[1]。在諸多新教學方法中,TPACK、學習云空間、翻轉課堂、MOOC等最為常見,尤其是學習云空間,這是我國教育部門制定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中的一項重點建設內容,是以開放式云計算架構為基礎,針對教師和學生為主體,實現共建共享,將英語課程內容全部集中在一起,提供信息服務,創建一站式互動英語學習空間,學生可以在這一空間中自由交流,實現自主學習,將其與混合式教學模式結合,是提高英語教學水平的有效舉措。
2.大學英語教學中TPACK應用現狀
現如今,信息技術已經在大學英語教學實現普及,對英語教師的核心素養也提出了諸多要求。對于TPACK的運用,部分教學人員認為只要掌握計算機技術,便能夠充分發揮出這種教學方法的優勢。實踐證明這種觀點并不全面。教師在英語教學期間,需要將TPACK、英語學科內容以及教學方法整合,才能夠真正發揮出其優勢。
在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并沒有真正結合TPACK,雖然也使用了信息技術,但是效果卻不是非常理想。一方面,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習云空間等先進的教學方法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還是以簡單的多媒體設備為主,直接影響到英語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教師組織教學期間,學生的積極性不高,且對學習云空間以及TPACK缺乏深入認知,雖然信息技術已經在課堂上得到應用,但還是沒有發揮真正的作用,需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加強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基于TPACK構建學習云空間,從而提升大學英語教學效果。
3.大學英語學習云空間構建
3.1構建基本維度
TPACK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其關鍵在于“整合與融入,使信息技術與英語內容的教學、教學法等實現充分融合,為英語教學賦予動態性和情境性的特點。以TPACK為基礎搭建學習云空間的框架,首先需要明確大學英語學習云空間的基本維度,其中包括學習云空間技術、英語內容、教學法這三種維度,具體見表1。
在這三個維度中,如果將技術維度和內容維度相結合,可以構建英語資源庫、作業技能考核系統等,若將技術維度和教學法維度相結合,則可以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與混合學習,提高英語學習自主性,若這三種維度整合在一起,便可以創建個性化英語學習動態空間,制定科學的碎片化學習對策,實現英語學習數據的可視化,滿足教師與學生提出的不同要求,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英語學習資源,從而加強英語學習水平。
3.2 學習云空間系統創建
在TPACK的基礎上構建英語學習云空間,其核心在于包括的三種維度,按照學習云空間所呈現出來的空間定制化優勢與特征,針對大學英語學習云空間系統進行創建。系統中主要涉及到四個層次,即云平臺基礎設施層、空間支持層、核心功能層、交互應用層,分別發揮不同的作用。
其中,基礎設施層運行的硬件支撐為云平臺提供的互聯網英語資源以及計算、存儲節點,再應用虛擬信息技術、英語資源管理等,提高學習云空間運行的有效性,并且逐漸擴大其規模;空間支持層和云基礎設施層和空間核心功能相連接,使學習云空間有高水平的空間基礎服務,例如學生可以自行配置個性化空間,對現有英語資源進行管理,實現英語學習的可視化管理,同時也具備空間交互、信息交流等功能。由此可見,基礎設施層利用繼承原理將技術維度中所具備的學習云空間基礎架構進行了完善,而空間支持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英語學科內容維度管理力度,這對于英語知識的有效學習有重要意義。
核心功能層主要作用是為英語教學期間所涉及到的“教”“學”環節的業務功能提供支撐,例如憑借積累的經驗開發英語學習途徑、整理碎片式的英語學習資源、將英語學習過程進行可視化處理等。交互應用層是在上述所有功能的基礎上,為大學生以及英語教師提供相應的活動,其中包括學習云空間內部所有資源、工具等的合理配置,英語學習過程中的交流互動,針對英語學習技能進行考核,制定不同主題的英語探究協作活動。
學習云空間系統將學生的學習過程清晰的呈現出來,在學習過程中所掌握的過程性資源可以全部儲存在個人空間當中,一方面方便了系統提取知識,另一方面則可以幫助積累學習經驗。憑借這兩點優勢,使學習云空間中包含的英語教學法更加具象化,可以按照需求定制云空間英語學習功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個別英語內容被劃分到核心功能層,提高英語教學水平。
4.學習云空間構建與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建議
4.1 配置英語學習個性化空間
學習云空間在大學英語中應用,主要作用是創建獨立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可以在私密空間中學習英語知識,加強英語學習體驗性。英語學習主要分為聽、說、讀、寫、譯這5個部分,涉及到的學習資源也非常復雜,各個部分之間的交互關系繁瑣,學生處在相應的階段,為其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為學習環境賦予個性化特點。針對大學英語教學,教師可以在TPACK平臺中,按照資源對其進行分類,例如可以分為英語實用技能、綜合英語、英語應用、英語文化等幾個類別,并在學習云空間中創建資源庫。
課堂教學期間,教師按照學生呈現出來的學習需求以及對英語的興趣,幫助其選擇合適的資源庫,由學生自己設置學習空間的功能,按照個人英語學習風格進行學習云空間的參數設定。當開始進行英語學習之后,教師再應用混合式教學模式,使在線英語教學和傳統教學能夠實現充分結合,發揮在線教學優勢,為傳統英語教學提供有效方法,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所有個性化動態,都會體現在學習云空間上,如此一來便可以幫助學生制定可行的線下學習方案,樹立明確的英語學習目標。
例如,某高校教師指導大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考慮到學生學習現狀以及理解能力,采取混合式教學模式,即以TPACK為前提構建大學英語學習云空間。具體教學時,教師進行了空間實時評估、動態配置,了解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所呈現的個人需求,從而創建動態適應性較強的英語學習環境。
4.2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指導
現如今,大學英語主要是向學生灌輸終身學習的思想,可見自主學習對于學生成長的作用。TPACK、學習云空間和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對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重要意義,一方面以TPACK為基礎的學習云空間為學生營造了自主學習的場所,而混合式教學模式則為自主學習創造了條件,在這一前提下,教師要結合學生自主學習實際情況對其進行指導。
例如,某高校在開展英語教學改革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將TPACK、學習云空間和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了充分結合。首先,由教師組織教學改革,運用學科內容、教學法、技術這三種要素,對學生進行指導;其次,創建學習云空間,使學生能夠真正實現自主學習;再次,通過混合式教學模式,將信息技術與傳統英語教學模式相結合,提高學生自主能力。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獲得了更加全面的英語學習服務,更加明確今后的學習目標,提高學習效率。與此同時,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英語元認知能力得到提升,能夠認識到自身英語學習中存在的不足。
4.3在互聯網環境下組織線下英語學習活動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是以互聯網為背景,這就體現出在線學習的重要性。網絡中的英語知識主要呈現出非線性特點,如果教學方法選擇不當將會面臨信息超載或者知識泡沫化等問題。為此,教師在應用學習云空間這種線上教學方法的同時,也要組織線下教學,通過混合式教學模式將英語學習碎片化問題徹底解決。
例如,某高校英語教學期間,發現碎片化學習現象比較嚴重,嚴重影響了學生知識的理解。為了將該問題解決,教師按照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化要求,引用了學習云空間,從英語教學主題、學習時間、學習內容等方面入手,將碎片化的英語知識全部集合起來,使以前學生所掌握的碎片化知識深入加工,加深對英語知識的了解。
5.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TPACK的大學英語學習云空間構建與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高英語教學水平,加快實現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將線上、線下兩種教學模式進行結合,可以將其優勢整合,為學生掌握英語知識、技能提供支持。除此之外,基于TPACK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也為我國教育領域信息化轉型提供了推動力。
參考文獻:
[1]王雪梅,熊奕雯.“互聯網+”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師TPACK水平及影響因素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18(06):40-51.